製造業當家的順德大舞台,新的“頂樑柱”破土而出。
2022年,杏壇預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超830億元。從多個工業大鎮已公布的數據來看,杏壇歷史性躋身全區前三,僅次於北滘、容桂,完成了反超。
從2012年的240.3億元,增長到如今的超83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3%,杏壇的後來居上,也意味着順德工業強鎮“第一梯隊”再迎猛將。
回望過去十年,從追兵到標兵,從後衛到前鋒,從農業大鎮到工業大鎮,再從工業大鎮到工業強鎮,杏壇這場“搶位戰”,關關難過關關過,步步難行步步行。
這是一場破掉“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涅槃。杏壇,曾經被稱為“廢塑料的華爾街”“世界最大的進口廢塑料集散地”。低效益的廢舊塑料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一度讓居民非常反感。
這些年,杏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向落後產能開刀,撕下高污染產業集聚的標籤,聚力打造新材料、智能家居、智能裝備等經濟新引擎,千方百計打破交通瓶頸,不遺餘力解決農村歷史遺留問題,迎來了發展方式的磅礴之變。
這些年,杏壇招商引資捷報頻傳,產業發展的脫胎換骨令人矚目。隨着美的機電工業4.0生產基地落戶,悍高、德冠、閱生活等本土企業增資擴產,申菱環境智造基地建成啟用等等,先進制造業的“杏壇軍團”正在加速湧現。
近年來,悍高、德冠、閱生活等本土企業在杏壇增資擴產。資料圖片
杏壇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用辯證、長遠的眼光研判未來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也是調結構、促轉型的窗口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闖過了“危”的山重水複,杏壇迎來“機”的柳暗花明。
順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優園區大平台,要重點打造臨港經濟區,推進順德新港二期碼頭建設,構建輻射半徑100公里的港口生態經濟圈;提速順德高新區二期開發,打造“三生”融合的智造社區。
這兩個大平台都位於杏壇,也意味着杏壇已成為順德密集布局重大產業平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焦點區域。
除此之外,杏壇還擁有國家級全域土地整治試點的宏觀政策機遇;杏壇水鄉大道、良均路、深中通道建設的基層設施機遇;以及經過村改、治水、防疫等實踐鍛煉,幹部群眾創業氛圍空前的人才機遇。
最關鍵的是,在其他鎮域面臨土地供需矛盾尖銳,空間約束收緊等發展瓶頸時,杏壇土地空間得天獨厚:全鎮面積約122平方公里,全區最大;土地開發強度僅31%,全區最低,近年還儲備了萬畝村改連片優質空間。
當機遇和責任同時到來,這個最適合漫遊的嶺南水鄉,選擇了飛翔。
良弓在手,貴在速發。新的一年,杏壇提出奮力開創“雙輪驅動、三產融合、綠色發展”新局面,令人振奮。
其中,“雙輪驅動”是指以順德高新區、臨港經濟生態圈建設為著力點,引領杏壇高新產業再上新台階、與大灣區的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在西江流域經濟帶中搶佔未來制高點。
順德高新區。戴嘉信攝
“雙輪驅動”,是杏壇從傳統產業開闢新賽道的必由之路。順德是專業鎮時代的集聚高手。但時至今日,分散的創新和碎片化的新經濟,很難被外界的投資者識別。順德高新區和臨港經濟生態圈將成為杏壇推動新經濟成帶連片,塑造發展新形態的新突破口。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在鎮街競速中的衝鋒進位,為杏壇在人才競爭中先聲奪人增添底氣。去年,杏壇提出,圍繞創建“青年人才小鎮”,布局“一城一環、四心四園、兩個社區”,提高城市對青年發展的承載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從嶺南水鄉中崛起,從低端產業中涅槃,重塑發展格局,透過杏壇這扇窗口,能感受到順德製造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勃勃生機。
在二次創業的新征途上,永春故里打出了虎虎生風的“順德功夫”。莫道前路多險阻,再闖關山千萬重。杏壇,衝鋒,再攀高峰!
【評論員】蔣曉敏
【製圖】張艷青
更多閱讀:
聚焦2023年順德兩會
【作者】 蔣曉敏;張艷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