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最後的紅利,魚躍醫療可能不想放棄,這一波過後又怎麼辦?

我們今天來看,最近因為涉嫌防疫產品漲價而搞出一些名堂的魚躍醫療,這是一家生產醫療器械的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他們也生產呼吸機這類產品。

從其2022年上半年分產品的營收構成看,魚躍醫療的產品結構還相對健康,佔比較大的產品有“呼吸治療解決方案”等四項;分地區來看,絕大多數產品都還是在國內銷售,外銷的佔比只有10%出頭。

在2019年及以前,魚躍醫療的營收增長越來越慢,基本上要穩定在GDP的增速略高的水平了。突然疫情來了,雖然魚躍醫療的增長沒有通策醫療那麼明顯,但2020年還是達到了45.1%的增長幅度,可以肯定地說,他們家在疫情中是受益了的。

但是隨着疫情的穩定,2021年他們也增長不動了,2022年前三季度,甚至還出現了小幅回調的情況。本次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要馬上生產來擴大銷量可能不是太現實,或者說漲價也不愁銷,那麼漲價這類玩法自然就出來了。雖然是商家在漲,廠家漲沒漲?我們確實不知道,但如果年報中其毛利率明顯提升,就八九不離十了。

在疫情前,魚躍醫療凈利潤增長並沒有明顯超過營收的增長多少,但是疫情下,特別是2020年,明顯可以看到,凈利潤1.3倍的增長速度比營收的增長要快一個數量級。偶然事件帶來的業績爆發,並不是特別穩定,2021年以來,凈利潤開始回調。

猜也能猜到,魚躍醫療2020年的毛利率確實是創下了當時的峰值,也是其近期中首次超過一半的,最近兩期有所回調,但仍然比疫情前要高出不少。也就是說,疫情下,他們的凈利潤增長可能是規模效應和毛利率提升共同作用帶來的,如同房地產前兩年的“漲價去庫存”。

然而凈資產收益率的增長卻並不是十分明顯,道理並不複雜,凈資產太多了,因為賺得多了也並沒有大量分紅,這樣單位資產的運營效率就會下降。

從其成本費用的構成和占營收比來看,在2020年,魚躍醫療的營收大漲後,期間費用占營收比不降反升。也就是說,他們的凈利潤增長全部都來源於毛利率提升,規模效應不但沒有發揮作用,甚至還是副作用。

這還沒完呢,後續年份或期間,銷售費用仍然在大幅增長,就算扣除掉財務費用已經為負數的沖抵作用,其2021年期間費用占營收比仍然是提升的;包括2022年前三季度,如果不算財務費用,期間費用也是增長的。

也就是說,他們很會花錢的,天上掉餡餅,團隊和員工當然要盡量來分享,不過我確實不認識他們公司的人,不知道他們近兩年的獎金有沒有前段時間爆出的核酸檢測公司的員工那麼高。

現金流量的表現比凈利潤還強,不僅賺到大錢了,而且幾乎都收回來了,確實牛。

償債能力就更不用說了,僅現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就比全部負債高很多,主要是錢多了要想辦法花,沒錢償債這些情況,他們壓根兒就不存在。

從其三季度末存貨同比略有增長看,要說他們部分產品庫存緊張,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但是,突然增大的需求,產品暢銷到斷貨,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有人歡喜有人愁,魚躍醫療可能就是應該歡喜的那一方吧,這三年發了大財,對其公司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如同個人偶然中了彩票一樣,往往這種偶然事件,會影響到團隊的風氣和奮鬥精神。這一波感染高峰過後,他們可能就該組織隊伍,收一下心了,否則,過幾年我們就可能看到投資者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聲明:以上為個人分析,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魚躍醫療血氧儀被炒到原價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