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23個政府部門!杭州臨平“中央廚房”為企業送上“企服大餐”

“今年,我們企業已經拿到稅務、出口、人才引進等各項補貼400多萬,這對我們企業來說真是雪中送炭。”今天上午,在杭州市臨平區企業服務中心,杭州嘉溢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永剛剛剛拿到企業的補貼。“以前我們做企業的只知道埋頭做生意,政府什麼政策好像離我們很遠,現在有了‘企業之家’,我們感覺有了‘娘家人’,他們會幫我們了解政府的各項政策,我們只要輕點手標就能獲得政府的各種補助、補貼及各種企業信息。”

丁永剛所說的“娘家人”,就是去年10月8日杭州首個在臨平區成立的企業服務中心。短短一年,這裡已經成為涉企服務資源的“中央廚房”,為當地企業送上一道道精緻的“企服大餐”。

“滿城跑”變“一門辦”,線上線下雙融合

如果要為2022年杭州臨平的經濟發展大局找一個關鍵詞,“改革”當之無愧。“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過去一年,臨平區以企業服務中心試水“放管服”,並一舉推向縱深。人員、機制、操作的創新,為臨平加速打造服務型政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也加速臨平改革的“蝴蝶效應”。

“這裡服務熱情,辦事又高效,所以以一面錦旗表示我們的感謝。”在臨平區企業服務中心大廳,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帶着錦旗連連誇讚。這背後,得益於臨平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企業開辦、用工退工、施工許可……市場主體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涉及各式各樣的審批事項,信息零散,部門分散,往往讓企業“撓破頭、跑斷腿”。

為破解這一難題,去年10月8日成立企業服務中心,中心整合了臨平區23個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的涉企服務資源,圍繞產業數據中心、經濟分析、企業服務、業務協同“四大功能”,為企業提供人才、投資、行政審批、政策兌付、經濟形勢分析、訴求彙集協調、營商環境評估、企業風險智控等九類服務,已推出企業服務產品1200餘項。

“我們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思維、現代服務意識,利用線上線下、‘數智’技術等服務好在臨平投資創業發展的企業和企業家們,將中心建設成為‘不叫不到、隨叫隨到’的一站式企業服務平台樣本。”臨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企業服務中心實現了一門一次辦結、一網一次辦結,部門聯動之間也實現了高效協同共進。

目前,在臨平區企業服務中心辦事,傳統審核方式下需要經歷的12個環節已經壓縮至6個環節。此外,中心平台 “機器換人”貫穿惠企政策申報、審核、打款等全流程,破除了傳統人工審核方式下核驗數據量大、易出錯等問題,兌付效率提升50%。

“以前我們辦一件事心裡沒有底,因為整個流程下來時間有長有短,還要滿城跑,現在這裡是一窗辦,效率也非常快,真正感覺到這裡就像企業之家一樣。”浙江春風動力副總經理孫權說,過去一年,企服中心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融合, “一站式”辦結,讓他的辦事手續更簡、環節更少,速度更快。

助企政策“送上門”,精準服務“一對一”

前不久,由杭州市稅務局、臨平區經科局、臨平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等組成的“助企服務團”在走訪企業時發現,杭州西奧電梯有限公司在政府政策普及率上沒有“用好吃透”。

了解到這一情況,“助企服務團”專門開出“政策清單”,針對企業實際宣傳省市近期出台的相關助企紓困和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得益於助企服務團隊的幫助,西奧電梯在今年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企業累計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免所得稅優惠1.26億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04億元,企業相關負責人戴信龍直嘆:“這下真有了真金白銀的稅惠支持!”

“除了把企業請進家裡來,我們也積極走出去,做好助企服務員的角色。” 臨平區企業服務中心訴求辦理組組長俞麗芬介紹,自“百名幹部助百企”活動開展以來,中心不僅為企業配置了助企服務員,也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助企服務團,當好企業情況的“調研員”、惠企政策的“宣講員”、破解難題的“協調員”,切實幫助企業“活起來、強起來”。

目前,中心共選派區、鎮街兩級助企服務專員315名,有效覆蓋652家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一年來,已累計走訪企業8327家次,收集企業訴求3.43萬條,辦結3.42萬條,辦結率達99.8%。

“小窗口”折射“多亮點”,臨平織繪改革藍圖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目前,中心平台架構形成“一中心三平台八模塊”,融合了市場監管、稅務、社保、財政、水電氣、企業信用等近4億條數據,通過數據與數據的歸集、梳理和碰撞,並對辦事流程進行全方位再造,形成智能引導、無感審批和材料減量。

依託平台力量,中心大力探索“1+3+N”服務模式,即以企服中心為核心,三大產業平台為重要載體,鎮街明確對應科室,聯動N個第三方企業服務機構,開展程度更深、效果更佳的縱深代辦服務。

中心組建業務領域聯合辦件專班,按照“能並聯辦的必須並聯,應串聯辦的無縫銜接”的原則,不斷優化事項辦理流程,推出並深化企業開辦、水電氣聯動報裝、企業納稅等23個“企業一件事”;製作新的流程分解圖,實行線上“前台一個入口、後台N條線”的並聯式、一體化審批模式,實現全周期、全環節、全天候管理,將“小時制”“分鐘制”審批推向常態化。目前,工業投資項目施工許可審核時間壓減至3小時內完成,最快的只需要30分鐘。

據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臨平企服中心線下大廳已累計接洽企業1.75萬家次,受(辦)理各類審批業務累計19.23萬項。開啟申報政策153條,兌付資金達6.5億元。累計受理企業訴求25043條,辦結24965條,辦結率達99.69%。

作者:劉海波 唐瑩

編輯: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