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身為世界首富的特斯拉掌門人埃隆·馬斯克,是一個樂於向大眾分享其政經觀點的人物,對於許多頗為敏感的話題也毫不避諱。在《金融時報》記者所發起的一場午餐談話中,馬斯克就台灣問題發表看法,稱將台灣設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或許是比較理想的做法。儘管這個方法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但他個人認為,大陸與台灣之間能夠達成比香港更為寬鬆的協議。
馬斯克之所以拋出上述觀點,自然抱有相應的憂慮,他在訪談中表示,倘若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類似特斯拉以及蘋果這種大型公司都會捲入其中,全球經濟形勢也必然會飽受衝擊,出現大幅度折損也不足為奇。
這也並非馬斯克首次就台灣問題發表觀點,早前佩洛西竄台之際,在特斯拉的股東大會上,便有人詢問馬斯克如何看待台灣問題以及中美地緣政治風險。
這個問題屬實不好回答,一邊是自己的國家,一邊是賴以生存的市場,倘若應答不善,極有可能被人捏住把柄。面對這種尖銳的問題,馬斯克面露難色,繼而掛着尷尬的笑容,隔了好一會兒才頗為勉強地說道,希望兩國能夠保持和平,互相尊重,以一種頗為妥切的措辭,打了個圓場。
毫無疑問,馬斯克是時下西方最活躍的商界巨擘,同其他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拿“政治正確”對待中國市場的西方商業領袖不同,馬斯克大體秉持在商言商的態度,以客觀與尊重的視角來看待讓他賺得盆滿缽滿的中國市場。
猶記得2019年至2020年初,受益於上海超級工廠以及中國市場的利好,特斯拉觸底反彈、股價狂飆,馬斯克春風得意地自洛杉磯連夜飛抵上海,興奮到當場脫衣,表演了一段自編自演的“熊貓舞”,甚至頗為感慨地說道:“沒有中國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誠然,這番話固然有作秀的成分,作為以逐利為主要目標的商人而言,倒也無可厚非,但凡能以理性的視角看待中國,尊重中國人民及其民族情感,中國將大開方便之門,為外資來華投資興業提供便利,實現互惠共贏的目標。
以馬斯克的身份地位,敢於在公共場合提出將台灣設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言論,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國商界的期冀,他們不希望台海或中美爆發衝突,進而影響到當前世界經濟秩序,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兩岸和平統一,則是目前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
馬斯克在採訪中表示,大陸與台灣之間能夠達成比香港更為寬鬆的協議,對此我們不便妄加揣測,但從中央台辦此前在“對台工作及兩岸關係發展情況發布會上”的一系列表態,我們也能窺見台灣回歸後的制度安排。
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一旦台灣回歸,將在考慮其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積極聽取兩岸各界人士的意見與建議,充分照顧台胞的情感與利益,以此探索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
大陸與台灣之間是否能夠達成更為寬鬆的“一國兩制”協議,我們不能盲目地判斷。唯一能夠肯定的是,大陸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這不僅是國際社會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期待,同時也是十四億同胞不變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