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清晨,茅台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容糟場內引擎轟鳴,滿載深褐色酒糟的貨車接連駛向各個加工區——作為醬香酒釀造的主要原料,這些完成釀造使命的高粱殘渣,將在這裡實現資源高價值轉化,讓每粒高粱完成 “從土裡來,到土裡去” 的閉環。
該產業園位於遵義市和平(苟江)經濟開發區,貴州茅台酒股份公司生產產生的酒糟等釀酒副產物源源不斷運到這裡,經過專業化處理後變廢為寶。

酒糟。
茅台酒釀造產生的廢棄物——酒糟,每年高達30萬噸,足夠鋪滿200個標準足球場。在茅台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一粒粒酒糟殘渣如何實現了再生?
“在醬香型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每生產一噸醬香白酒,就會伴生大約四噸酒糟。”茅台循環產投公司副總經理江友峰介紹,這些長期被視作廢棄資源的副產品若處理不當,會對土壤、水體及空氣造成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風險隱患。
經過十年技術攻關,該公司成功突破酒糟資源化利用瓶頸,讓曾經被視作生態包袱的酒糟轉變為有機肥、基酒、生物質沼氣、飼料等生態綠色產品。
在有機肥生產車間,翻拋設備正在將發酵槽內的酒糟進行翻拋,加速原料發酵進程;叉車往返穿梭,將成品有機肥精準運送至指定倉儲區域,整個生產流程秩序井然。

有機肥生產車間。
記者抓起一把顆粒狀的有機肥料放到鼻子下,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酒香味。“酒糟來到車間後,經過預處理、高溫發酵、陳化腐熟等十餘道工序,才能蛻變為有機肥料。”車間工作人員楊波說。
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將去往哪裡?
“有機肥將供應茅台五大高粱種植基地。”有機肥車間負責人劉濤說,使用有機肥後的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高粱品質也得到提升,企業生產的有機肥產品已累計改善100萬畝土壤的肥力。
通過“酒糟—有機肥—高粱種植—釀酒”的循環,一粒粒高粱實現了“從土裡來,到土裡去”的生態閉環之旅。

有機肥料。
依託先進工藝,有機肥項目年產12萬噸。項目通過南京國環有機認證,結果顯示,有機肥料中的有機質、總養分含量等指標均優於行業標準。
在園區的循環經濟鏈條里,酒糟遠不止化作有機肥料,從釀酒副產品到多元資源的轉化路徑,正勾勒出一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圖景。
在園區貴州尊朋酒業有限公司制酒車間,機器人上甑、自動摘酒、自動化傳輸等創新工序構成智能生產線,賦予酒糟新的 “生命價值”,成為釀造優質醬香基酒的核心原料。

制酒車間。
取酒後的酒糟仍“使命在肩”,與釀酒產生的高濃度窖底水攜手開啟另一段轉化旅程:通過預處理、厭氧發酵、固液分離、凈化提純等流程,它們共同孕育出生物質沼氣。
“園區每年可產1000萬方生物質沼氣,經轉化後通過蒸汽供應反哺釀酒和飼料生產。”生物質沼氣項目負責人先陽說,生物質沼氣項目是國內唯一一個採用厭氧發酵工藝實現“酒糟轉化生物質沼氣”的項目。
而在飼料生產領域,茅台酒糟更展現出多元價值:經專業化處理後,它們化身優質飼料,不僅供應國內反芻動物及水產養殖,更成為貴州黃牛產業集團的重要飼料來源,穩定保障省內 9 個縣市區約 6.5 萬頭貴州黃牛的養殖需求。

優質飼料。
從一粒酒糟的蝶變,到萬畝良田的肥沃,茅台循環經濟產業園20餘項關鍵技術創新打造了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科學布局“肥、飼、酒、氣”等循環經濟產業,年處理釀酒副產物30萬噸以上,對酒槽、窖泥、曲草等釀酒副產物100%資源化利用,延伸出年產值超9億元的生態產業鏈,輻射鄉村900餘個,惠及超20萬農戶,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疊加的綠色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林元 張弘弢
編輯 金秋時
二審 謝巍娥
三審 干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