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
萬州乘勢而上。
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35億元,
增速排全市第9位;
規上工業產值增速高於全市11個百分點,
排全市工業大區第1、全市第3。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
外貿進出口增速列全市第4、
外貿大區第1……
當前,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市委賦予萬州的“三個定位”新使命和爭做“七個排頭兵”新要求,謀定“3710”改革發展總體架構,攻堅突破“十大行動”,加快建設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
工業強區築基
規上工業產值
連續48個月兩位數增長
在重慶萬州經開區九龍園,
重慶市九龍萬博新材料
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正繁忙運轉。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氧化鋁生產企業,
公司總經理陳國友充滿信心地表示,
今年的目標是實現產值180億元,
並朝着200億元的目標穩步邁進。
與此同時,在11公里外的金龍精密銅管集團生產車間同樣呈現火熱場景。這家連續三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行業翹楚,預計今年在萬州地區的產值將突破180億元大關。
加快建設重慶重要城市副中心,
產業必須先行。
圍繞“經濟總量早日邁上2000億級台階”目標,萬州堅定不移工業強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力壯大三大主導產業和兩大特色產業,加快打造川渝地區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挺起城市經濟脊樑。
在堅定不移工業強區戰略牽引下,萬州正上演“產業躍遷”: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兩大特色產業向200億級邁進,綠色建材、醫藥化工等細分賽道加速布局。今年1—4月,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1.3%,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萬州,產業的“熱帶雨林”不止於此。平湖旅遊區與天生城文旅街區客流如織,半山經濟、橋下空間等消費新場景破圈生長;水路貨運量、港口吞吐量雙雙穩居全市首位;農業“金字招牌”增至15個,糧食產量創16年新高……一二三產協同發力,2024年GDP突破1222億元,增速高居全市第3、排位創14年來新高。2025年,萬州錨定7%增長目標,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開放樞紐聚勢能
外向經濟增速領跑全市
今年1—3月,
萬州外貿“逆勢飄紅”:
外貿進出口實現28.6億元,
同比增長111.7%,
增速列全市第4、外貿大區第1。
萬州是南來北往、東出西進的交通主動脈交匯之地,是典型的“鐵公水空”交通樞紐城市。
以萬州為中心向外輻射,1小時直達開州、雲陽、梁平、忠縣,甚至湖北利川;1.5小時到達奉節、巫山;3小時可到城口、巫溪;到2027年,隨着一批重點鐵路建成通車,還可實現萬達開地區半小時直達,1小時到宜昌,2小時到西安、武漢,3小時到鄭州;到2030年,萬州到北上廣僅需5小時……
今年,萬州還將推動經開區提速建設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推動萬州綜保區創建跨境電商示範區,培育壯大保稅產業,推進萬州機場航空口岸建設,打造服務川渝東北開放型經濟發展重要平台。
區域服務強輻射
30萬區外人口聚集
萬州是集大城市、大農村、
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典型,
擁有服務三峽庫區、
輻射川渝東北的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
城鄉融合發展是萬州現代化建設的最大潛力。
上學不用愁——擁有15所大中專院校,以及245所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體系完善,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在校師生34萬餘人。
創業有“靠山”——萬州正在創建青年發展型城市,通過深入實施“百千萬”引才工程,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若干措施、支持製造業人才引進若干措施,辦好三峽人才節,優化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着力打造渝東北三峽庫區重要人才薈萃地。如今,常年吸引30萬區外人口在萬州工作生活。
看病不出區——擁有服務三峽庫區、輻射川渝東北的醫療資源。諾貝爾工作站落戶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重慶三峽公共衛生應急醫院於全市率先啟用、萬州區婦幼保健院晉陞三甲婦幼保健院……區外來萬就醫人數佔40%左右。
幸福不離家——到2025年,全面實現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構建完善的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接下來,
萬州將持續提升城市核心承載能力,
5年內常住人口達到165萬,
建成區面積達到127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高到77%,
力爭早日實現
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000億元、
常住人口邁上200萬的核心目標,
讓萬州成為繁榮之州、通達之州、
宜居之州、嚮往之州。
記者:汪佳/文 解書睿、冉孟軍、鍾偉、吳雅嬌/圖
編輯:林樵、范晴
編審:羅勇、楊元剛
重慶三峽融媒體中心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