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趙博淵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市新津區提供
5月14日,成都市新津區2025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天府農博園舉行,全球川商總會會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教授金征宇,著名經濟學家、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以及來自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商(協)會等近500位嘉賓和行業專家代表,共同為新津民營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現場,劉永好分享了新希望集團如何鍛造農業“金扁擔”的經驗,他還表示,新希望圍繞農業和食品做“5+3”產業布局,5個大產業圍繞農業和食品展開,3個生態體系涵蓋食品產業、生物科技、生活服務。同時,新希望還向人工智能轉型,開展內部專項培訓,推動數字化發展。他相信《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台,將給企業吃下定心丸,企業有信心克服困難,迎來新格局。
會上發布了2025年新津首批場景創新清單,推出新津“校企聯姻”行動,舉行新招引產業化項目集中籤約,組織開展金融需求專項對接會和軌道交通產業供需對接活動,成立了新津區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現場還發布了“敢闖、善創、堅守、奉獻、共生”的新津民營企業家“五津”精神。
據悉,本次發布的2025年新津首批場景創新清單,主要覆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慧城市、綠色食品、智能裝備、數智融合”6大領域、23個場景,聚焦政府需求端和市場供給端,廣泛開放資源、搭建平台、提供機會、營造生態,推動“為企業找場景、為場景找產品”,引育更多“城市合伙人”。
在新津“校企聯姻”行動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新津區,其定位為共建健康食品創新生態,建議聚焦健康食品產業共性技術難題,立足新津區產業基礎,打通“產學研用”鏈條,推動產業升級與成果轉化;建立“實驗室-中試車間-產業化”三級驗證體系,助力高校成果快速匹配企業需求;通過“雙聘”機制,推動科學家與工程師的雙向流動,培育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複合型人才隊伍。
大會還舉行了項目集中籤約儀式和兩場金融需求和軌道交通供需的行業對接會。此次集中籤約涉及總投資超100億元,華潤飲料、智琪食品、安之孚儲能、盛邦新能源、宏途路橋、民富食豐等16家企業參與簽約,為新津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2024年新津區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66.3%、排名成都第1位,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達到94.4%、稅收貢獻達到75.6%。此外,2024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6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5家,校企科技研發合作項目超100項;綠色食品、新能源、軌道交通三大主導產業均邁進“百億”俱樂部。
此次大會,服務增效已然成為主題詞之一,大會上介紹了新津區2024年十項“服務增效”優環境典型案例以及2025年具體工作計劃,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新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成果。
新津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企業培育,競爭的不再是土地價格、補貼政策,而是完善的產業配套、廣闊的發展機會。下一步,新津將更加註重市場機會的供給、活力的激發,全面清理隱性壁壘,推動資源要素高度集成、高效配置,努力讓市場主體在更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中茁壯成長。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