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寶山區在綠色低碳領域再傳捷報——2024年區域綠色低碳產業規模首次躋身“千億俱樂部”,標誌着這座工業重鎮向“綠色發展新高地”的轉型取得階段性里程碑。作為上海首批納入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的重點區域,寶山正以“供應鏈創新、產業集群突破、企業加速集聚”三大引擎,打造全國綠色低碳轉型示範樣板。
一、長三角供應鏈“強磁場”:從區域平台到國際規則對接

在“寶山承辦、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的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由歐冶雲商建設並運營,簡稱“綠鏈平台”)系統中,累計數據展現出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強勁動能:自2024年4月平台上線以來,江蘇13家、浙江8家、安徽5家,總計26家跨省合作企業已接入平台,形成“供應商准入——產品碳足跡核算——低碳技術對接”的全鏈條服務網絡。作為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的核心試點任務,寶山正在探索制定對標國際先進的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推動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建“標準共認、數據共享、場景互通”的區域協同機制。

寶山區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及天工智庫中心已達成合作意向,擬共同推進數據庫建設,有力彙集全國乃至全球的碳足跡數據。同時,寶山區加快構建本土化碳足跡數據庫,積極推動區內民營企業易碳數科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中國商業LCA碳足跡數據庫—HiQLCD,正式上線全球著名的全生命周期評估軟件openLCA,國產碳足跡數據庫實現國際標準互認的關鍵突破。目前數據庫第一版數據超過6萬條,且公司已參與制定50餘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碳量化產品種類規則。
二、千億產業集群成勢:構建低碳經濟新版圖
翻開寶山綠色低碳產業“成績單”,2024年區綠色低碳產業規模已達1003.69億元,首次突破千億規模。綠色製造、綠色能源、綠色服務、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循環經濟六大細分領域齊頭並進的格局令人矚目:綠色製造以482.66億元的規模佔據近半份額,綠色能源、綠色服務、循環經濟分別突破百億規模,綠色建築、綠色交通領域穩中求進。
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寶山區創新構建的“八個一”產業生態體系——即一個產業園(碳中和產業園)的空間承載,一個平台(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的功能承載,一個政策(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的引導扶持,一個數據庫(清華大學天工實驗室)的技術支撐,一個基金(寶武綠碳基金)的資本賦能,一系列協會(中國電子節能協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現代服務業綠碳專委會等)的橋樑紐帶,一個論壇(“海上論碳”媒體矩陣)的品牌輻射、一個聯盟(綠色低碳發展聯盟)的協同聯動,形成全要素集聚的產業發展閉環。

更引人注目的是與CN100綠色低碳供應鏈鏈主聯盟(以下簡稱CN100)“朋友圈”深度鏈接。自2024年4月在寶山發起倡議以來,CN100已吸引中國寶武、中國中車、中國商飛、中遠海運、巴斯夫等35家龍頭企業加入,覆蓋鋼鐵、航空、物流、建築、能源等關鍵行業,形成跨領域協同的“綠色產業矩陣”。
當前,寶山與CN100的合作正從資源集聚邁向戰略升級:寶山將成為CN100年度聯盟成員大會、發布儀式、培訓沙龍等重要活動的永久會址,推動綠色產品、技術應用、標準、相關研究成果等優先在寶山首發。依託CN100鏈主企業資源優勢,寶山區以龍頭企業為紐帶搭建供應鏈供需對接平台,打破上下游信息壁壘,加速形成“鏈主引領、全鏈協同”的低碳產業集群,為全國綠色供應鏈轉型提供“寶山樣本”。
三、企業加速集聚:點亮轉型新圖景
近期,寶山迎來綠色低碳領域“強企入駐潮”。
1.碳衡科技:從單一企業到產業鏈協同的“綠色革命”

碳衡科技是一家專註於賦能企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管理、綠色低碳轉型的科技公司,通過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碳中和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作為國內雙碳數字化服務領軍企業,碳衡科技深度參與全球綠色貿易規則制定,針對不同行業特性,先後聯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權威機構,推出覆蓋機電、紡織服裝、輕工工藝品、農藥等重點行業的雙碳信息披露平台及碳標識體系:
機電領域:與中國機電商會在新加坡聯合發布“中國機電行業雙碳信息披露平台”,首創的“中國機電產品碳標識”被新華社專題報道並獲中央政府官網轉載,成為首個與新加坡市場實現互認的行業碳標識。
紡織服裝領域:“國際紡織服裝雙碳信息披露平台”整合全產業鏈碳數據,搭建起紡織服裝行業企業間的生態網,通過企業間的信息流動為這張網注入活力並激發韌性,助力企業應對歐盟《綠色聲明指令》《可持續和循環紡織品戰略》及美國SEC氣候披露規則等相關要求。
輕工工藝品領域:依託“中國輕工工藝品碳標識”及區塊鏈追溯技術,實現碳數據全鏈可溯,幫助企業突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助推中國輕工類產品高質量綠色出海。
農藥領域:與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共建的“中國農藥行業雙碳信息披露平台”,覆蓋碳披露、標準信息等四大模塊,推動農藥企業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低碳轉型,首發儀式上聯合發起的“低碳轉型促綠色高質量發展倡議”,已吸引拜耳、陶氏等行業龍頭響應。
碳衡科技已連續兩年入選“上海市工業通信業碳管理試點單位”,是“上海市綠色低碳服務機構”,與TÜV南德、SGS、DNV等國際第三方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構建起“技術+認證”的雙輪驅動生態。
2.敦華綠碳:CCUS全產業鏈領跑者
敦華綠碳是國內唯一具備CCUS(二氧化碳捕集、運輸、利用和封存)全鏈條服務能力的公司,已成功實施多個CCUS項目,如全球穩定運行最長時間的克拉瑪依石化項目等。近期,其上海研發中心“上海敦華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寶山區南大智慧城,技術實力與產業布局為區域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敦華綠碳以71項核心專利(含56項發明專利)構建技術護城河,成為國內唯一實現CCUS全鏈條技術自主可控的企業。其研發的“AEA胺法碳捕集技術”使低濃度(3%-5%)工業廢氣捕集成本降至40美元/噸以下,較國際同類技術降低40%,相關工藝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納入《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並在中石化塔河煉化、新疆油田等項目實現規模化應用。
其雙城布局(新疆克拉瑪依市+上海寶山)形成“資源端+技術端”協同:在新疆,依託準噶爾盆地豐富的油氣資源與煤化工碳源,已建成5座CO2捕集廠,年處理能力70萬噸,累計封存二氧化碳108萬噸,階段增油35.5萬噸;在上海,將聚焦碳交易市場開拓,依託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平台,探索“碳資產證券化”“碳足跡認證”等創新業務,助力寶山綠色金融示範。
3.聯合赤道:國資背景的綠色金融“王牌機構”
聯合赤道環境評價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赤道)是國內首批綠色金融研究諮詢與評估認證機構之一,已於今年4月在寶山區註冊全資子公司—聯合赤道綠金(上海)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近期,聯合赤道深度參與寶山區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綠色金融與低碳諮詢領域的專長,助力寶山區內多個關鍵項目邁向綠色新高度。在CCUS領域,為頭部企業敦華綠碳的C輪股權融資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在金融機構綠色轉型方面,助力中國銀行在寶山設立的首家綠色金融示範網點“環上大科技園支行”成功轉型為全市首個碳中和銀行網點,於去年12月建築碳信用產品上市儀式正式發布。在綠色低碳標準制定領域,深度參與中國與歐盟、新加坡共同編製的IPSF《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並在COP29正式發布,為全球可持續金融分類提供了重要參考。參編全國首個綠色融資租賃地方標準《綠色融資租賃項目認定規則》《上海市轉型金融目錄(試行)》以及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團體標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風控服務指引》等多項關鍵標準。
目前,正在聚焦寶武(上海)碳中和產業園,全力打造碳中和招商展示中心。憑藉對綠色產業的深刻理解與前沿的設計理念,有望將其打造成展示綠色低碳技術、產業成果與招商政策的重要窗口,吸引更多優質綠色項目與企業落地寶山,促進區域綠色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
在寶山區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聯合赤道全力打造綠鏈平台-綠色金融&ESG板塊,預計今年年內上線。該平台融合多項前沿技術,自主研發綠色項目識別與環境效益測算模型,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極為精準的綠色評級和環境風險評估,有效解決綠色項目篩選與風險把控難題。
四、未來展望:夯實綠色低碳發展樣板

2025年,寶山區錨定更高目標,以提升“集聚度、貢獻度、顯示度”為核心,圍繞綠色經濟和低碳城區兩大維度,着力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聚,推動寶山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走在前列。
在強化低碳賦能方面,將推動綠色產業化和產業綠色化、建設碳標準體系、開展碳金融實踐、促進產學研用融合;在實現“平台”擴容升級方面,將優化公共服務平台、完善碳數據庫、發展綠色建築、推進綠色採購;在打造綠色貿易樞紐港方面,將推動貿易綠色化轉型、引聚綠色貿易發展資源;在挖掘示範應用場景方面,將打造全域綠色場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倡導全民綠色生活、展示核心功能區成果。
“我們不僅要做產業規模的‘千億區’,更要成為綠色規則的‘輸出者’、低碳技術的‘策源地’。”寶山區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隨着綠色低碳供應鏈標準體系、碳足跡認證試點等“軟實力”的成型,寶山正在向綠而行,從傳統工業基地蛻變為引領全球低碳轉型的“中國方案”實踐樣本,不斷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寶山智慧和力量。


高鐵上海寶山站領航大吳淞“半小時經濟圈”
蝶變:大吳淞江海岸線的精彩躍遷
來寶山解鎖這些寶藏野趣露營地,讓你玩到不想回家
編輯:潘喬雨
資料:區發展改革委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