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輪光模塊板塊自5月初以來強勢反彈。 5月6日至9日,通信設備etf(159583)上漲6.3%,新易盛(300502)漲超20%,中際旭創(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別漲超13%與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優異表現,重新出現了主流資金的回歸。在光模塊經歷了兩輪牛市後,有哪些框架需要修正、祛魅?本報告圍繞四大思考維度深入復盤:一是產品迭代節奏回歸常識;二是cpo技術的定位與可插拔方案共存;三是下游無源器件的價值被低估;四是行業格局與卡位邏輯。通過論證,我們認為,當前估值與基本面雙修復,正值布局良機。
1、400g、800g、1.6t一年一代?——快進的升級迭代回歸常識
光模塊800g仍是主流,1.6t趨勢確定
800g光模塊仍將保持主流地位,1.6t產業進展25年起步,放量需26年及以後,但趨勢確定。近年資本市場對400g→800g→1.6t光模塊的升級預期一度過於激進,但800g模塊自2024年才開始真正放量,生命周期尚久。根據lightcounting數據,2024年800g市場規模約為7.5億美元,預計2027年達到17億美元,cagr約為31%;同時根據cignal ai的觀點,2024年部署的wdm帶寬中400zr和zr+仍佔主要份額,2024年全年1.6t光模塊出貨量不足100萬件;ofc 2025大會上,多家頭部廠商集中展示1.6t樣品,預計要到2026年能實現大規模交付。目前來看,400/800g光模塊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而1.6t光模塊雖趨勢確定,但實現放量仍需一定時間。
產業節奏:2-3年迭代的規律
產業鏈上下游的器件準備、供應鏈驗證與客戶測試通常需要2–3年時間。從400g到800g用了約3年,而從800g到1.6t亦將遵循類似節奏。我們認為,資本市場對1.6t的“快進”預期,在實際過程中未能考慮到材料、封裝、測試等環節的成熟度與成本曲線,往往對1.6t進展節奏展望過於激進導致言必稱1.6t,但實際產業發展會遵循一定的合理規律,2-3年技術迭代是光模塊較為普遍的行業速度,根據light counting的預計,1.6t光模塊約需四年實現出貨量1000萬台,而800g產品約需五年,雖然相比之前產品較快但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過於激進的節奏展望。
二級市場預期回歸理性
25年一季度業績中,新易盛實現歸母凈利15.7億元,同比增385%,主要得益於800g模塊大規模放量;中際旭創歸母凈利潤增幅57%,亦驗證了800g的主流地位。隨着業績陸續兌現,市場開始逐步認識到800g的空間足夠支撐成長,二級市場對1.6t過高預期正在逐步修正。
2、cpo對可插拔是0到1的替代?——cpo成為眾多方案中的一種而非替代
光模塊可以按照材料、封裝方式、傳輸介質等多角度分類,各方案雖重要但並未有壓倒性優勢,未來大趨勢為多方案共存。光模塊可按材料將產品劃分為硅基、inp磷化銦、 薄膜鈮酸鋰;按封裝方式劃分有傳統可插拔(qsfp-dd、osfp、cobo)與cpo;按傳輸介質可劃分為光纖與銅纜。其中cpo通過將光引擎與芯片共封裝,具有接口損耗顯著降低、功耗減少50-70%(以博通和英偉達方案為例)、體積縮小40%等優勢,但在封裝工藝、散熱及成本方面仍存在挑戰,預計大規模商用仍需時間,此外,cpo僅為眾多方案中的一種,短期內仍舊依賴可插拔方案滿足800g/1.6t主流需求。
3、無源器件空間太小?——高速率環節下被低估的無源器件
下游無源器件市場正迎來新一輪高彈性增長,投資價值被低估。隨着光模塊速率升級,無源器件價值量與複雜度同步提升。2025q1,博創科技、仕佳光子、太辰光等無源廠商產能迅速爬坡,mpo(多芯連接器)向mmc(小尺寸)升級,芯數從12芯提升至16/32芯;定製化awg(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需求高速增長,根據business research預測,awg芯片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2032的2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1%:
mpo/mmc插芯升級驅動增長:mpo插芯在高密度互聯場景下可顯著節省空間,mmc標準的導入使得大規模機房布線效率大幅提升;
awg定製化成為新的增量風口:大型雲廠對波分復用定製化波長需求不斷增加;
在有源產品從芯片到模組格局趨於穩定的背景下,突圍難度增加,但無源正處產品、技術迭代密集期,且種類眾多,給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博創科技一季度營收同比增超70%,目前計算集群正向高密度互聯方向快速演進,而mpo配合shuffle解決方案可解決櫃間布線複雜難點,受此驅動mpo需求放量,公司於2023年11月底以現金收購長芯盛,整合其mpo業務,充分受益於mpo帶來景氣度抬升帶來的需求增長;
仕佳光子q1營收4.36億元,同比增120.6%,凈利增幅達1003.8%,計算集群向高速率、低功耗方向演進, awg芯片具有集成度高、靈活性強等特點,其優勢將更適配於數據中心升級的大趨勢而持續放量。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awg芯片供應商,其 dwdm awg 產品已成功導入國內外主流設備商供應鏈並實現規模化量產,業績增長將充分受益於此趨勢。
4、格局與卡位
下游csp與光模塊上游供應商格局穩固
行業格局穩固,下游csp集中度高,上游寡頭格局已成,各公司通過深耕細分市場實現卡位。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數據,25年第一季度亞馬遜、google、微軟、三大雲廠商合計佔據全球雲服務市場份額63%;國內方面,根據canalys報告,2024年國內三大雲廠商阿里雲、華為雲和騰訊雲佔據份額約為71%。其數據中心的擴建將成為光模塊需求的直接驅動力,其中亞馬遜、谷歌、微軟、meta均在2025年大幅加碼capex,合計指引投入超3000億美元;上游光模塊供應商中,國內企業在全球優勢明顯,如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新易盛等通過深耕專業領域形成“技術+客戶結構領先”的卡位優勢。
光通信細分廠商同樣享受卡位邏輯
仕佳光子綁定主流光模塊渠道awg放量,源傑科技則依託與大廠深度合作硅光光源,各自守住垂直細分市場,形成護城河。無論是光模塊還是光通信廠商,卡位優勢一旦形成,出於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等的考慮,其他廠商很難有機會進入,因此強者恆強。
綜上,我們繼續看好算力板塊,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同時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以及關注受關稅影響跌幅較大,但具有新增量邏輯的公司如威騰電氣(母線)等。
建議關註:
算力——
光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騰景科技、光庫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聯特科技、華工科技、源傑科技、劍橋科技、銘普光磁。銅鏈接:沃爾核材、精達股份。算力設備:中興通訊、紫光股份、銳捷網絡、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業富聯、滬電股份、寒武紀、海光信息。液冷:英維克、申菱環境、高瀾股份。邊緣算力承載平台:美格智能、廣和通、移遠通信。衛星通信:中國衛通、中國衛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潤澤科技、光環新網、奧飛數據、科華數據、潤建股份。
數據要素——
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數據可視化:浩瀚深度、恆為科技、中新賽克。
風險提示:ai發展不及預期,算力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風險。


1. 投資策略:祛魅後的真成長—本輪光模塊行情的思考
本周建議關註:
算力——
光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騰景科技、光庫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聯特科技、華工科技、源傑科技、劍橋科技、銘普光磁。
銅鏈接:沃爾核材、精達股份。
算力設備:中興通訊、紫光股份、銳捷網絡、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業富聯、滬電股份、寒武紀。
液冷:英維克、申菱環境、高瀾股份。
邊緣算力承載平台:美格智能、廣和通、移遠通信。
衛星通信:中國衛通、中國衛星、震有科技、華力創通、電科芯片、海格通信。
idc:潤澤科技、光環新網、奧飛數據、科華數據、潤建股份。
數據要素——
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數據可視化:浩瀚深度、恆為科技、中新賽克。
本周觀點變化:
本周得益於美國芯片制裁態度放緩,疊加光通信的估值修復,算力板塊迎來較大漲幅。5月6日至9日,通信設備etf(159583)上漲6.3%,新易盛(300502)漲超20%,中際旭創(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別漲超13%與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優異表現,重新出現了主流資金的回歸。
我們繼續看好算力板塊,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同時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以及受關稅影響跌幅較大,但具有新增量邏輯的公司如威騰電氣(母線)等。
2. 行情回顧:通信板塊上漲,光通信指數表現最優
本周(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上證綜指收於3342.00點。各行情指標從好到壞依次為:創業板綜>中小板綜>萬得全a>萬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滬深300>上證綜指。通信板塊上漲,表現優於上證綜指。

從細分行業指數看,光通信、衛星通信導航、量子通信分別上漲10.4%、6.0%、5.0%,表現優於通信行業平均水平;通信設備、物聯網、移動互聯、雲計算、區塊鏈、運營商分別上漲4.5%、3.9%、3.8%、3.7%、2.3%、1.6%,表現劣於通信行業平均水平。
本周受益於優異業績的持續影響,新易盛上漲21.628%,領漲版塊。受益於通信設備概念,武漢凡谷上漲20.987%;受益於6g概念,海能達上漲15.212%;受益於衛星互聯網概念,普天科技上漲14.786%;受益於收購動作,天源迪科上漲13.824%。

3.周專題:祛魅後的真成長—本輪光模塊行情的思考
本輪光模塊板塊自5月初以來強勢反彈。 5月6日至9日,通信設備etf(159583)上漲6.3%,新易盛(300502)漲超20%,中際旭創(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別漲超13%與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優異表現,重新出現了主流資金的回歸。在光模塊經歷了兩輪牛市後,有哪些框架需要修正、祛魅?本報告圍繞四大思考維度深入復盤:一是產品迭代節奏回歸常識;二是cpo技術的定位與可插拔方案共存;三是下游無源器件的價值被低估;四是行業格局與卡位邏輯。通過論證,我們認為,當前估值與基本面雙修復,正值布局良機。
1、400g、800g、1.6t一年一代?——快進的升級迭代回歸常識
光模塊800g仍是主流,1.6t趨勢確定
800g光模塊仍將保持主流地位,1.6t產業進展25年起步,放量需26年及以後,但趨勢確定。近年資本市場對400g→800g→1.6t光模塊的升級預期一度過於激進,但800g模塊自2024年才開始真正放量,生命周期尚久。根據lightcounting數據,2024年800g市場規模約為7.5億美元,預計2027年達到17億美元,cagr約為31%;同時根據cignal ai的觀點,2024年部署的wdm帶寬中400zr和zr+仍佔主要份額,2024年全年1.6t光模塊出貨量不足100萬件;ofc 2025大會上,多家頭部廠商集中展示1.6t樣品,預計要到2026年能實現大規模交付。目前來看,400/800g光模塊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而1.6t光模塊雖趨勢確定,但實現放量仍需一定時間。
產業節奏:2-3年迭代的規律
產業鏈上下游的器件準備、供應鏈驗證與客戶測試通常需要2–3年時間。從400g到800g用了約3年,而從800g到1.6t亦將遵循類似節奏。我們認為,資本市場對1.6t的“快進”預期,在實際過程中未能考慮到材料、封裝、測試等環節的成熟度與成本曲線,往往對1.6t進展節奏展望過於激進導致言必稱1.6t,但實際產業發展會遵循一定的合理規律,2-3年技術迭代是光模塊較為普遍的行業速度,根據light counting的預計,1.6t光模塊約需四年實現出貨量1000萬台,而800g產品約需五年,雖然相比之前產品較快但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過於激進的節奏展望。
二級市場預期回歸理性
25年一季度業績中,新易盛實現歸母凈利15.7億元,同比增385%,主要得益於800g模塊大規模放量;中際旭創歸母凈利潤增幅57%,亦驗證了800g的主流地位。隨着業績陸續兌現,市場開始逐步認識到800g的空間足夠支撐成長,二級市場對1.6t過高預期正在逐步修正。

2、cpo對可插拔是0到1的替代?——cpo成為眾多方案中的一種而非替代
光模塊可以按照材料、封裝方式、傳輸介質等多角度分類,各方案雖重要但並未有壓倒性優勢,未來大趨勢為多方案共存。光模塊可按材料將產品劃分為硅基、inp磷化銦、 薄膜鈮酸鋰;按封裝方式劃分有傳統可插拔(qsfp-dd、osfp、cobo)與cpo;按傳輸介質可劃分為光纖與銅纜。其中cpo通過將光引擎與芯片共封裝,具有接口損耗顯著降低、功耗減少50-70%(以博通和英偉達方案為例)、體積縮小40%等優勢,但在封裝工藝、散熱及成本方面仍存在挑戰,預計大規模商用仍需時間,此外,cpo僅為眾多方案中的一種,短期內仍舊依賴可插拔方案滿足800g/1.6t主流需求。

3、無源器件空間太小?——高速率環節下被低估的無源器件
下游無源器件市場正迎來新一輪高彈性增長,投資價值被低估。隨着光模塊速率升級,無源器件價值量與複雜度同步提升。2025q1,博創科技、仕佳光子、太辰光等無源廠商產能迅速爬坡,mpo(多芯連接器)向mmc(小尺寸)升級,芯數從12芯提升至16/32芯;定製化awg(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需求高速增長,根據business research預測,awg芯片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增長到2032的2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1%:
mpo/mmc插芯升級驅動增長:mpo插芯在高密度互聯場景下可顯著節省空間,mmc標準的導入使得大規模機房布線效率大幅提升;
awg定製化成為新的增量風口:大型雲廠對波分復用定製化波長需求不斷增加;
在有源產品從芯片到模組格局趨於穩定的背景下,突圍難度增加,但無源正處產品、技術迭代密集期,且種類眾多,給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博創科技一季度營收同比增超70%,目前計算集群正向高密度互聯方向快速演進,而mpo配合shuffle解決方案可解決櫃間布線複雜難點,受此驅動mpo需求放量,公司於2023年11月底以現金收購長芯盛,整合其mpo業務,充分受益於mpo帶來景氣度抬升帶來的需求增長;
仕佳光子q1營收4.36億元,同比增120.6%,凈利增幅達1003.8%,計算集群向高速率、低功耗方向演進, awg芯片具有集成度高、靈活性強等特點,其優勢將更適配於數據中心升級的大趨勢而持續放量。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awg芯片供應商,其 dwdm awg 產品已成功導入國內外主流設備商供應鏈並實現規模化量產,業績增長將充分受益於此趨勢。
4、格局與卡位
下游csp與光模塊上游供應商格局穩固
行業格局穩固,下游csp集中度高,上游寡頭格局已成,各公司通過深耕細分市場實現卡位。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數據,25年第一季度亞馬遜、google、微軟、三大雲廠商合計佔據全球雲服務市場份額63%;國內方面,根據canalys報告,2024年國內三大雲廠商阿里雲、華為雲和騰訊雲佔據份額約為71%。其數據中心的擴建將成為光模塊需求的直接驅動力,其中亞馬遜、谷歌、微軟、meta均在2025年大幅加碼capex,合計指引投入超3000億美元;上游光模塊供應商中,國內企業在全球優勢明顯,如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新易盛等通過深耕專業領域形成“技術+客戶結構領先”的卡位優勢。
光通信細分廠商同樣享受卡位邏輯
仕佳光子綁定主流光模塊渠道awg放量,源傑科技則依託與大廠深度合作硅光光源,各自守住垂直細分市場,形成護城河。無論是光模塊還是光通信廠商,卡位優勢一旦形成,出於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和產品質量一致性等的考慮,其他廠商很難有機會進入,因此強者恆強。
綜上,我們繼續看好算力板塊,堅定推薦算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如光模塊行業龍頭中際旭創、新易盛等,同時建議關注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創科技/德科立,以及關注受關稅影響跌幅較大,但具有新增量邏輯的公司如威騰電氣(母線)等。
4. 中國聯通啟動2025年低壓密集型母線槽產品集采
據c114報道,中國聯通啟動2025年低壓密集型母線槽產品集中採購項目招標。
本期採購內容為10種電流等級(630a、800a、1000a、1250a、1600a、2000a、2500a、3200a、4000a、5000a)母線槽本體36429米及相關配件。
本項目不劃分標包,中標人數量為 3-5個。同時,項目設置最高投標限價,投標人投標報價高於最高投標限價,其投標將被否決。
5. 古爾曼:蘋果正為新 mac、智能眼鏡和 ai 服務器開發專用芯片,攝像頭版 airpods、apple watch 最快 2027 年發布
據c114報道,彭博社馬克·古爾曼報道稱,蘋果正在開發一款專為智能眼鏡設計的新型芯片,目標在 2026 至 2027 年實現量產,計劃未來兩年左右推出對應的智能眼鏡產品,與 meta 旗下 ray-ban 直接競爭。他透露,蘋果還在開發配備攝像頭的 airpods 耳機及 apple watch 智能手錶。此外,蘋果還在開發一款高端 ai 服務器芯片,以及新款 m 系列 mac 芯片。apple watch 攝像頭版將搭載代號為“nevis”的專用芯片。攝像頭版 airpods 將內置代號為“glennie”的芯片。蘋果計劃“在 2027 年左右”完成芯片開發,若進度順利,相關產品可能於同年發布。其攝像頭可能不會用於拍攝照片或 facetime 等功能,而是為設備上的 ai 功能提供視覺數據。
代號為“komodo”的芯片很可能是未來的 m6 芯片,而代號為“borneo”的芯片預計是未來的 m7 芯片,另一款更先進的 mac 芯片代號為“sotra”。
蘋果正在研發的服務器芯片屬於“baltra”項目的一部分,預計將於 2027 年完成。蘋果正在研發多種類型的芯片,包括 cpu 和 gpu 數量是當前 m3 ultra 兩倍、四倍和八倍的芯片。
蘋果智能眼鏡將配備攝像頭、麥克風及集成 ai 功能,與 meta ray-ban 現有功能類似,支持拍照、錄像、實時翻譯等基礎應用。
作為參考,meta 現款第二代 ray-ban 智能眼鏡發佈於 2023 年,搭載高通驍龍 ar1 gen1 平台,起步價 299 美元(it之家註:現匯率約合 2160 元人民幣)。
據稱,蘋果還有可能為其引入“視覺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類功能,包括環境掃描與物體識別、商品信息查詢及路線指引。此外,這款眼鏡將配備多個攝像頭,因此也有可能支持空間視頻錄製。
該設備搭載的芯片基於 apple watch 芯片架構開發,採用低功耗 soc 方案。相較於 iphone等設備中所搭載的芯片能耗更低,且已針對能效進行專項優化。
他表示,儘管蘋果正加速開發此類智能眼鏡以應對市場競爭,但其長期規劃的 ar 眼鏡仍處於研發階段,預計短期內無法面市。
6.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撤銷並修改拜登時期的ai芯片出口限制
據c114報道,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周三表示,特朗普政府計劃撤銷並修改拜登政府時期實施的一項旨在限制先進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規定。
這項規定原本意圖進一步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和技術的出口,通過將世界劃分為不同等級,確保先進計算能力留在美國及其盟友手中,同時尋找更多途徑阻止中國獲得相關技術。這一規定於今年1月發布,正值前總統喬·拜登政府結束前一周。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拜登政府的ai規定過於複雜、官僚主義嚴重,會扼殺美國創新。我們將用更簡潔的規則取代它,釋放美國創新潛力,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
上周,路透社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修改該規定的方案,可能取消將世界分為不同等級來決定各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數量的做法。
商務部發言人稱,官員們“不喜歡分級制度”,認為該規定“難以執行”。她未透露新規的時間表,表示目前仍在討論最佳實施方案。拜登時期的規則原定於5月15日生效。
這項由拜登政府制定的規則將全球劃分為三個等級:17個國家及中國台灣被列為第一級,可不受限獲取芯片;約120個國家處於第二級,面臨芯片獲取數量限制;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第三級"受關注國家"則被完全禁止獲取此類芯片。
7. anthropic 推出 ai for science 計劃:為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者提供免費 api 積分
c114報道,ai 企業 anthropic 當地時間5月6日宣布推出 ai for science 科學支持計劃。通過這一計劃,被選中的研究人員將獲得免費的大量 api 積分,用於加速科學研究與發現。
anthropic 相信 ai 有潛力顯著加速科學進步:先進的 ai 推理和語言能力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分析複雜數據、生成假設、設計實驗,並更有效地傳達發現。anthropic 的 ai 技術能減少科學發現所需的時間和資源,幫助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最緊迫的挑戰。
anthropic 的 ai for science 計劃面向高影響力科學項目的研究人員,尤其關注生物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項目,如複雜生物系統理解、遺傳數據分析、藥物發現、農業生產力提高。
該支持計劃的項目選取將根據研究人員對科學的貢獻、提議研究的潛在影響以及 ai 對其工作加速的程度進行,評議團隊包含 anthropic 人員和相應領域外部專家。
8.lightcounting:中國雲廠商將帶動2025年光模塊市場的增長
據c114報道,光通信行業市場研究機構lightcounting表示,人工智能“霸主”地位的爭奪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貿易戰給市場前景蒙上陰影,未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足以拉低2025年的市場預期。
lightcounting介紹,除最緊急項目外,多數項目今年都將面臨延期。這或將成為企業和國家在ai競賽中搶佔先機的機遇,但沒有任何一方能在這場不確定性中獨善其身。想要在2025年加速投資,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精湛的供應鏈掌控能力。
今年也將成為美國雲公司空前增長的歷史轉折點——這些企業曾從全球商品服務自由貿易中獲益匪淺。新的世界秩序將大不相同,歐美反壟斷監管是另一重挑戰。新興的國家或區域性雲公司增長速度很可能超越美國同行。
以太網光模塊銷售額在2024年增長90%,但lightcounting已將2025年增速預期從4月2日前預測的40%下調至目前的20%。增長主力將來自對中國雲公司的需求,這也將帶動2025年有源光纜(aoc)的銷售。阿里巴巴、字節跳動、華為等中國企業今年光器件採購預算翻番,並已做好通過替代供應鏈規避美國關稅的準備。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近十年來積極推動技術去美國化,這些努力即將顯現成效。
全球電信市場的廣泛復蘇,以及對 dci 網絡的穩步投資,將推動dwdm、fttx和無線前傳光模塊市場在2025-2030年重回增長軌道。不過,lightcounting已下調對五大美國雲公司dwdm光模塊銷售的預期。
全球ai競賽正推動多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雲服務普及,包括視頻ai模型訓練與推理。光網絡和全球電信業將成為ai未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電信運營商及其供應商開啟新機遇。谷歌近期宣布向企業提供廣域網服務,此舉或將引發更激烈競爭。
9.hugging face 發布雲端 ai 智能體,文字指令遠程操控虛擬電腦
據c114報道,科技媒體 analyticsindiamag 5 月 7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 hugging face 推出免費雲端 ai 智能體工具 open computer agent,支持用戶通過文本指令,遠程操控基於 linux 的虛擬計算機,使用 firefox 等應用。
open computer agent 工具集成 smolagents、qwen2-vl-72b(一款視覺語言模型)以及 e2b desktop 等技術,可以遠程執行打開應用等簡單指令。
open computer agent 內置了火狐 firefox 瀏覽器等常用應用,能輕鬆響應打開某個網站或搜索導航路線等簡單英文指令,但面對複雜任務時,工具的表現尚不理想。早期測試中,用戶反饋其響應速度較慢,性能不穩定,甚至在處理 captcha 驗證時頻頻出錯。
該工具已向公眾開放,但由於需求量大,用戶可能需要在虛擬隊列中等待體驗機會。hugging face 坦言,這款工具並非追求完美,而是為了展示開源模型在雲端運行的競爭力和成本優勢。
10. 黃仁勛: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500億美元,美企缺席是巨大損失
據彭博社報道,英偉達ceo黃仁勛(jensen huang)表示,中國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的規模有望在未來幾年達到500億美元,這使得美國企業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黃仁勛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對於一家美國公司來說,無法進入這一市場將是巨大的損失。它能帶來收入,帶來稅收,也能在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目前,黃仁勛正在遊說美國政府,反對進一步收緊限制措施,阻礙英偉達及同行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黃仁勛認為,此類舉措實際上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美國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馳。
美國最近的限制升級措施導致英偉達計入了與h20芯片相關的55億美元損失。h20是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芯片。現在,英偉達需要獲得美國監管部門的特別許可才能向中國客戶出貨。
“最好的做法是讓美國人發揮自己的實力,去爭取並贏得這個市場,”他表示,“世界對ai求飢似渴,讓我們把美國的ai推向全球,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11.蘋果智能眼鏡預計將於2026年聖誕節上市
據c114報道,蘋果智能眼鏡預計將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與消費者見面,這一時間點比此前多數預測的2030年左右大幅提前。
蘋果智能眼鏡產品代號為 “n401”,此前曾用代號 “n50”,已成為蘋果公司以及ceo蒂姆·庫克的重點項目。團隊致力於打造一款領先行業的智能眼鏡,以超越meta等競爭對手。
蘋果智能眼鏡將深入探索ar領域,其功能可能包括在可見環境上疊加數據,而非像 apple vision pro 那樣投射外部物體。
目前,關於該眼鏡的具體設計方案尚未確定,但蘋果希望其外觀時尚親民,類似於普通眼鏡,而非傳統科技產品。
此外,蘋果正在研發為智能眼鏡提供動力的定製硅片,並考慮利用附近的iphone來處理部分計算和渲染任務,以實現產品的輕薄化。
12. 風險提示
ai發展不及預期,算力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風險。
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於2025年5月10日發布的報告《國盛通信丨祛魅後的真成長—本輪光模塊行情的思考》,具體內容請詳見相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