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美債市場,簡直比好萊塢大片還刺激。短短三天,3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4.3%飆到5%,10年期收益率衝破4.5%,創下40年來最快漲幅。用華爾街交易員的話說:“這已經不是正常波動,是核彈級崩盤前兆。”
但美債不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嗎?怎麼突然成了燙手山芋?這事兒得從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說起。
一、三天漲56個基點,美債市場瘋了?
先看幾個嚇死人的數據:
——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三天暴漲56個基點,上一次這麼瘋還是1982年。但那會兒收益率可是14%打底,現在基數低,波動更嚇人。
——10年期美債兩天狂飆30個基點,對沖基金連夜平倉,交易員哀嚎:“職業生涯沒見過這種場面!”
——日本債市也被帶崩,40年期日債收益率漲到17年新高,全球避險資產集體塌房。
最魔幻的是,美股暴跌時美債本該漲(避險屬性),現在卻是“股債雙殺”——這說明市場連最後的避風港都不要了,只想現金為王。
二、誰在砸盤?三大“兇手”浮出水面
1. 槓桿交易的“死亡螺旋”
華爾街有個隱秘玩法叫基差交易:對沖基金借日元買美債期貨,靠微小价差賺暴利,槓桿高達20倍。這就像用信用卡套現炒股,平時穩賺,但遇到波動立馬爆倉。
這次特朗普加關稅引發恐慌,基金瘋狂拋售美債補保證金,直接觸發“連環踩踏”。野村證券透露,六大對沖基金扛了萬億美元頭寸,只要跌5%就得集體團滅。
2. 特朗普的“關稅炸彈”
4月3日,特朗普對中國等國家加征最高54%關稅,還對所有貿易夥伴設10%“基準稅”。這操作直接嚇跑海外買家——日本銀行被傳連夜拋售美債,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債佔比已從40%降到25%。
更絕的是,美國財政部本周拍賣三年期國債,需求創2023年以來新低,連“接盤俠”都沒了。
3. 流動性的“窒息時刻”
現在市場最怕兩件事:
一是周三的10年期和周四的30年期國債拍賣,如果流拍或交易商接盤超40%,等於變相宣告美債沒人要。
二是美聯儲裝死,通脹高企不敢降息,但華爾街大佬Peter Schiff放話:“明早不緊急降息+QE,1987年股災重演!”
三、崩盤預警:比2008年更可怕?
2008年雷曼倒閉時,美債收益率單日波動才18個基點,這次直接翻倍。如果美債真崩了,連鎖反應有多恐怖?
1.房貸利率衝上7%:沃頓教授預警,按揭成本暴漲可能引發英國式房市崩盤。
2.中概股遭血洗: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單日暴跌5%,出口企業股價腰斬。
3.美元霸權裂痕:各國加速拋美債買黃金,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交易量暴增。
更諷刺的是,美債崩盤反而利好美股?歷史數據顯示,1970年代滯脹期,美股年回報15%遠超債市,這次資本可能複製“棄債投股”。
四、救市底牌:美聯儲敢不敢賭?
現在全市場都在押注美聯儲出手:
方案A:啟動“常備回購便利”(SRF),給市場緊急輸血。
方案B:重啟“扭曲操作”(OT),左手買長債右手賣短債。
方案C(最激進):直接降息+重啟QE,但通脹數據啪啪打臉。
芝加哥學者建議玩“對沖式購債”——買國債同時做空期貨,但這操作比華爾街賭場還刺激。
五、終極拷問:美債會涼嗎?
短期看,48小時內見分曉:若美聯儲出手托市,可能暫時穩住;若放任不管,系統性崩盤概率陡增。
長期看,美債危機本質是美元信用透支。36萬億美元國債壓頂,利息占財政支出30%,特朗普還想搞萬億基建和數字貨幣,這窟窿神仙也填不上。
用業內人士的話說:“當美債被政治化,它的‘安全神話’就死了。” 這次風暴或許只是開始——舊秩序崩塌的第一聲裂響,往往最震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