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盤面上,煤炭股異軍突起,板塊內多隻個股漲停,大有能源還險些完成了三連板的壯舉!煤炭板塊有什麼重大利好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煤炭板塊中的四小龍:山煤國際,昊華能源,晉控煤業和新集能源,看看誰是四小龍中的老大。
先說說煤炭行業現在的基本情況
1. 供需格局
當前煤炭市場呈現供大於求的寬鬆態勢。2025年國內原煤產量預計小幅增至48億噸,動力煤佔比約90%,而需求端進入達峰平台期,增速放緩。預計2025年動力煤過剩量約0.67億噸,供需矛盾整體緩和。同時,港口庫存積壓明顯,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價格一度跌至746元/噸(2025年2月),創四年新低,反映短期供應恢復與需求疲軟的矛盾。
2. 需求結構分化
電煤需求韌性較強:2025年電力消費預計增長6%,火電增量仍支撐電煤需求,但新能源發電佔比提升將逐步壓制增速。
非電煤需求存變數:基建投資回暖可能拉動焦煤需求,但鋼鐵、建材行業受“雙碳”政策限制,需求或持平或小幅下降。
3. 進口與成本壓力
2024年進口煤量創5.4億噸新高,2025年預計維持高位,但價格下行導致進口煤性價比降低(如新疆煤外運需港口價超900元/噸才具經濟性)。同時,海外焦煤價格倒掛抑制進口貿易,國內供應壓力部分緩解。
4. 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
長協政策鬆動:2025年電煤長協簽約率從80%降至75%,履約率要求降低,更多煤炭資源進入市場交易,市場化程度提升。
動力煤期貨或重啟:監管機構可能逐步放寬交易限制,恢復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增強市場活躍度。
總體來說,煤炭行業並未迎來中長期的價格拐點,也沒有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的局面,但因進口減少、非電需求回暖及庫存去化,煤價可能存在反彈空間,或許資金在博弈這個預期吧。
我們再聊聊四小龍,從各自的基本面情況和近五年的毛利率、核心利潤率、roe、roa、roic這幾個方面來展開。
山煤國際
國資背景:山西省國資委控股的地方國企,控股股東為山西焦煤集團,長期受益於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政策。近年來通過剝離虧損資產(如2017年三次轉讓不良子公司股權,累計優化資產超9.5億元),顯著提升資產質量。
業務與儲量:以煤炭生產為主,貿易為輔。2023年可采儲量7.58億噸,可開採年限約20年,煤種以低硫、高熱值的長焰煤和貧煤為主,兼具動力煤和冶金煤屬性。
競爭力:成本控制行業領先,2022年自產煤綜合毛利率達73%,核心利潤率41.7%,主要依賴智能化開採和財務降本策略。
昊華能源
國資背景:北京市屬國企,控股股東為京能集團,區域資源布局集中,但業務結構較為單一。
業務與儲量:主營煤炭生產與煤化工,2023年煤炭收入佔比超90%。可探儲量21億噸,年產能1950萬噸,可采年限約30年。但煤化工業務長期拖累業績,2023年該板塊毛利率為37.87%。
競爭力:儲量豐富但抗周期能力較弱,近年受煤價波動影響較大,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降至48%。
晉控煤業
國資背景:山西省屬重點企業,隸屬晉能控股集團,依託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優勢(2009年兼并重組後礦井數量大幅壓減,單井規模提升至110萬噸/年)。
業務與儲量:以動力煤為主,儲量未明確披露,但受益於山西資源整合,機械化開採比例高。2024年信達能源報告顯示其“量價穩定、經營費用顯著降低”,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競爭力:成本控制能力較強,2024年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費用,毛利率預計穩定在50%左右。
新集能源
國資背景:央企中煤集團控股,安徽省四大煤炭企業之一,煤電一體化布局突出。
業務與儲量:煤炭儲量101.6億噸(2017年數據),可采14.67億噸(預計48年),同時規劃火電裝機近6000MW,遠期“電/煤比”將提升至57%。
競爭力:煤電協同效應顯著,2023年電力業務利潤佔比達24%,抗周期能力較強。
看最近五年各自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的表現
毛利率是衡量企業核心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它反應的是企業的產品增值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核心利潤率反應的是企業的主營業務的價值創造的能力,排除了一些雜項收入的干擾,最能反應企業的真實盈利情況。
山煤國際
山煤國際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呈現出了先沖高後走低的情況,毛利率最高的年份在2022年,高達44%!強過製造行業不知道多少倍。
主要原因是當時山煤國際生產礦井多為新建礦井,前期建設標準高,採掘系統先進,機械化程度高,生產人員少,單位成本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例如,2022年自產煤噸煤成本僅196元,同比僅增長8.1%,而同期自產煤售價達738元/噸,同比增長16.2%,成本漲幅遠低於售價漲幅,直接推動自產煤毛利率提升至73.48%!再加上推行“成本領先”策略,通過智能化開採、精益管理和財務降本(如剝離低效資產累計優化超9.5億元),持續壓縮生產成本。
近五年毛利率變化曲線
近五年核心利潤率變化曲線
此外,2022年受能源供需緊張影響,動力煤現貨價格一度突破千元/噸,公司自產煤售價同比上漲16.2%,遠超成本增速,整體毛利率一舉達到了44%!
不過,進入2023年後,煤炭市場供需寬鬆,動力煤現貨均價同比下跌7.4%,冶金煤售價漲幅收窄至9.8%。2024年第一季度自產煤售價進一步降至662元/噸(同比下降17.11%),而噸煤成本卻增長2.39%,導致自產煤毛利率同比下滑8.87個百分點至53.44%!
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山煤國際前三年的毛利率與核心利潤率逐步上升,最近兩年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逐步下降的狀態。
昊華能源
昊華能源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近五年也呈現出先升後降的態勢。2021年至2022年,受全球能源供需緊張影響,煤炭價格大幅上漲。2021年昊華能源銷售毛利率從2020年的36.92%躍升至64.52%,2022年仍維持54.71%的高位,主要得益於動力煤和冶金煤價格的高位運行。在此期間,公司煤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1.84%,但成本增速僅為7.92%,價差擴大顯著推升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
昊華能源近五年毛利率變化曲線
昊華能源最近五年核心利潤率變化曲線
2023年後至今,煤炭市場供需寬鬆,動力煤現貨價格持續下跌。2024年第四季度,昊華能源煤炭售價同比下降16.37%,而同期銷售成本卻增長35.56%,導致煤炭銷售毛利同比銳減44.97%。成本端壓力主要來自原材料價格上漲(如電費、人工成本)和產量下滑導致的單位固定成本分攤增加。當然,新能源替代加速和“雙碳”政策限制高耗能行業需求,鋼鐵、建材等非電煤需求增長乏力。此外,動力煤期貨可能重啟,進一步放大價格波動對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的衝擊。
晉控煤業
晉控煤業和山煤國際、昊華能源所面臨的行業背景是一樣的,但與他們不同的是,晉控煤業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變化曲線更平緩,沒有那麼明顯的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晉控煤業通過產能核增和技術升級,顯著攤薄了單位成本。同時,公司關閉低效礦井(如忻州窯礦),2024年上半年管理費用同比大降33.65%,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再加上,公司長期維持較高比例的長協煤銷售,2024年秦皇島港5500大卡長協煤均價704元/噸,雖同比下跌18元/噸,但跌幅小於市場煤價(現貨價格跌幅更大),有效緩衝了價格波動對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的衝擊。
晉控煤業近五年的毛利率變化曲線
晉控煤業近五年的核心利潤率的變化曲線
新集能源
新集能源近五年的毛利率和核心利潤率的變化並不明顯,頂多算是略微下降,這是和新集能源的一體化布局是分不開的。公司煤炭業務與電力業務形成互補,電力業務的增長有效對沖了煤炭價格波動的影響。2024年發電量達129.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79%,上網電量122.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85%。電力業務利潤佔比提升至24%,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同時,自產煤炭直接供應電廠,減少中間環節成本,同時電價相對穩定,形成“煤價下跌時電力利潤補位,煤價上漲時煤炭利潤增厚”的彈性盈利模式。
新集能源近五年的毛利率變化曲線
新集能源近五年核心利潤率變化曲線
看roe、roa和roic
在財務分析中,ROA(資產回報率)、ROE(股東權益回報率)、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和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評估公司盈利能力和資本效率的核心指標,單獨只看一個指標,往往不能全面的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ROE 包含財務槓桿和非營運資產的回報,可能受資本結構或會計政策扭曲;
ROA,衡量公司利用總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
ROIC 剔除非營運資產(如現金、金融投資)的影響,專註於核心業務;
ROIC與WACC的差值(即經濟利潤)是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ROIC > WACC:公司創造的回報高於資本成本,為股東創造價值(經濟利潤);
ROIC < WACC:公司破壞價值,即使盈利也可能因資本成本過高而虧損。
wacc的一般取值區間為8%~10%。
從圖表中不難看出,這四家公司還是吃到了不少煤炭景氣周期的紅利的,各項財務表現雖然不是十分驚艷,但在周期行業中,這五年的表現還算是不錯的了。
這裡我給它們進行一個排名。
近五年roe從高到低:晉控煤業>新集能源>山煤國際>昊華能源;
近五年roa從高到低:晉控煤業>山煤國際>昊華能源>新集能源;
近五年roic從高到低:晉控煤業>山煤國際>昊華能源>新集能源;
再看四家近五年roic-wacc的差值,均大於0,從高到低排名為:晉控煤業>山煤國際>昊華能源>新集能源。
經過基本面分析和財務指標的排名分析,朋友們應該對煤炭四小龍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了吧,你認可我給它們的排名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