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關注跨境理財的朋友可能會發現,qdii基金開始沒那麼難買到了,之前被炒得火熱的跨境etf溢價率也出現下降。原先火爆的跨境理財,現在不香了嗎?
“更好買了”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能夠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qdii基金、跨境etf等理財產品很受關注。
qdii基金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是指在中國境內成立,經批准可以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務的基金。跨境etf是跨境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指以境外資本市場證券構成的境外市場指數為跟蹤標的,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基金。簡單來說,二者都是進行跨境理財的工具,只是投資標的有所不同。
最近,關於這兩類產品,一些變化正在發生。
一是qdii基金沒那麼難買到了。
由於qdii基金的發行涉及外匯使用,基金公司獲得qdii資格後,需要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獲得相應的外匯額度。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擁有的外匯額度是有限的。當這部分額度用完時,部分qdii基金產品就會“售罄”。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限購與售罄,可以說是qdii的“關鍵詞”。
最近,恢復或放寬限購額度的qdii基金產品越來越多。3月12日,華泰柏瑞基金公告稱,自2025年3月12日起,華泰柏瑞納斯達克100etf聯接基金(qdii)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制金額由500元調整為5000元。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也顯示,截至2025年1月末,qdii基金的總份額從2024年12月末的5877.89億份下降至5791.08億份,環比下降86.81億份,意味着qdii基金出現了一定的贖回現象。
另外一個變化是跨境etf的高溢價大幅回落。
截至3月12日18時,根據wind數據,在141隻跨境etf中,只有2隻的溢價率超過5%,有72隻產生了折價。其中,新興亞洲etf折價率為1.91%,折價規模位居整個etf市場首位,前期活躍的中韓半導體etf目前也已是折價狀態。
跨境etf溢價率。(圖源:wind)
看回兩個月之前,跨境etf市場上的畫風還是“溢價風險提示公告”頻發。
2025年1月,包括廣發基金旗下納指etf、景順長城基金旗下納指科技etf、國泰基金旗下標普500etf等超20隻跨境etf產品均發布了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其中,景順長城基金連續48個交易日發布《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提示及停牌公告》,稱標普消費etf(159529)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於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儘管如此,今年1月標普消費etf最高溢價率依然達到55%。目前,這支產品溢價率依然排名第一,不過相比今年1月已經降低一半,溢價率為25.09%。
境外市場波動
為啥會出現這兩個變化?主要和近期美股等境外市場高位震蕩有關。
2025年2月中旬以來,美股三大指數出現快速調整,截至3月12日美股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年內下跌2.61%,標普500指數年內下跌5.26%,納斯達克指數年內下跌9.71%。被市場視為最具潛力的七家科技公司(即big 7)也未能倖免,其股價幾乎全線下滑。其中,特斯拉的股價遭遇重創,跌幅高達42.90%,幾乎在年內遭遇腰斬。此外,專門追蹤big 7的tamama科技指數也未能獨善其身,年內下跌了14.15%。
在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看來,這一切有跡可循。
“目前美國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的泡沫。”李楠表示,2022年之後美國開始加息,疊加世界其他地區不確定性增加,美國金融市場吸引大量資金流入,推高了股市和虛擬貨幣價格。與此同時,在2022年至2024年間,中國經濟處於緩慢復蘇時期,一些投資者希望通過qdii或是跨境etf來配置全球資產來對衝風險。在這一供需關係下,就出現了qdii的額度緊張、跨境etf高溢價的現象。
但,情況在發生變化。隨着特朗普上台帶來複雜多變且不斷升級的關稅政策,一系列舉措嚴重打壓了市場風險偏好,投資者避險情緒出現大幅上升,增加了美國資金的不確定性。
同時,此前資金對“big 7”也有着過高預期。而deepseek的橫空出世打破了ai算力的規模定律,讓市場開始質疑美國科技公司高成本投入模式的必要性,削弱了美國ai優勢。資金抱團美股科技巨頭的理由也就不再充分,從而引發了市場對中美科技股相對估值的重新評估,導致相關股票估值回調。國內投資者自然也就選擇賣出,由此qdii額度緊張以及跨境etf溢價的情況就得到了緩解。
關於未來走勢,李楠認為,從巴菲特指標、股票市盈率和長短期國債利率倒掛等技術指標來看,美國股市和經濟目前面臨衰退風險。
巴菲特指標是指股票市值與gdp之比。巴菲特認為,若該指標處於70%至90%的區間之內,則股票市場估值合理;但該指標如果超過150%,那麼就說明股票市場過熱,估值偏高。而目前,美國的巴菲特指標達到300%。同時整體股市市盈率已升至34倍,遠高於17倍的正常平均值,也表明股票估值過高。自2020年開始,美國已經連續4年出現國債利差倒掛的情況。
李楠表示,根據歷史經驗,以上三個技術指標都預示着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正在累積。
減持美股,加速換倉
有了上述基本面的判斷,跨境理財產品近期另一個變化也就在情理之中。
wind數據顯示,目前qdii基金業績前20強,凈值增長率均超30%,且幾乎清一色與港股資產配置相關,而業績墊底的qdii基金,大部分都重倉了美股。因此不少公募qdii基金正積極調整策略,減持美股並增持港股。
今年以來收益率排名第一的qdii基金是南方香港成長。回看其2024年國別市場倉位變化,會發現這隻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正在從美股轉向港股、a股。在2023年年報中,這隻產品美股的倉位佔比為19.57%,到了2024年年報中,這個數字已經降至11.80%。
南方香港成長地區配置表。(圖源:wind)
萬家全球成長qdii是另一個典型。在今年以來收益率排名前列的qdii基金中,這是為數不多的持倉美股比例較高,但業績並未被美股最近表現拖累的產品。
這個結果,或許可以從其重倉股一探究竟。截至2024年底,在這支基金的重倉股中,排名前6的股票都是a股和h股,包括寒武紀-u、金蝶國際、科大訊飛、中芯國際等公司股票。而其它幾隻美股上市公司的重倉股的表現並未拖累基金收益率,或許意味着該基金經理在今年已經開始加速換倉。
萬家全球成長qdii的重倉明細。(圖源:wind)
展望後市,中信證券認為,受特朗普言論及關稅政策不確定性擾動,主要寬基指數已悉數回吐去年9月美聯儲降息以來的所有漲幅。在關稅陰霾的籠罩下,美股可選消費與工業板塊或面臨較大衝擊。同時,美國公布的多項經濟指標不及預期,貿易摩擦則可能進一步削弱經濟基本面,導致資金繼續輪動出美股市場。在當前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交織、市場樂觀情緒已充分透支的背景下,判斷美股將延續震蕩下行行情至3月底或4月初。
不難發現,相比於投資境內,境外理財需要了解掌握的專業信息無疑更多,也需要考慮額外的匯率風險和更大的地緣政治風險等。完成了解境外市場這個必修課後,是否還要出手,就看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