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電器(000651.sz)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三大股東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京海互聯”)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金額介於10.5億元至21億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作為格力電器核心經銷商利益共同體的代表,京海互聯的增持動作被視作對格力渠道改革、董明珠或將連任及多元化戰略的支持。這一動作背後,也暗含了經銷商與格力電器從“減持分歧”到“增持協同”的複雜博弈。
此外,格力電器近期也正面回應了投資者對於更名“董明珠健康家”過度依賴個人ip的質疑,表示“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渠道體系對線下門店的升級,而非格力電器對公司品牌的更改,除空調外,“董明珠健康家”展示產品多樣化,扭轉消費者“格力只賣空調”的印象。
利益深度綁定的經銷商聯盟
京海互聯在格力電器的發展歷程中扮演着極為特殊的角色,它實際上是格力電器經銷商“陣營”的代表。
京海互聯成立於2006年,由格力電器多地核心經銷商聯合出資設立,其股東包括重慶精信格力、河南格力安裝工程公司等區域銷售龍頭。
企查查數據顯示,京海互聯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為郭書戰,擔任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盛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監事。董事包括郭書戰、張軍督、周真華等,其中郭書戰、張軍督分別為格力電器河南、浙江地區經銷商。截至3月6日,京海互聯持有格力電器6.86%股份,位列第三大股東。
早在2007年4月,經珠海市政府和國資委批准,格力電器大股東珠海格力集團與京海互聯的前身京海擔保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向其轉讓8054.1萬股格力電器股份,佔總股份的10%。當時,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此舉旨在建立廠商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促進雙方共同持續健康發展。此後,京海擔保更名為京海互聯,並長期作為格力電器的重要股東,見證了格力從區域品牌逐步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家電巨頭。
渠道改革的“雙刃劍”
京海互聯的初衷是強化經銷商與格力的利益綁定,通過股權紐帶推動區域銷售網絡擴張。然而,2020年後,格力電器啟動渠道改革,董明珠力推直播帶貨、線上直營和線下體驗店轉型,對傳統經銷商的利潤空間產生影響。
2020年和2022年,京海互聯兩次減持格力股份,累計減持比例達2.57%。2023年,河北新興格力(京海互聯實控方、河北格力總經銷商)甚至宣布退出格力空調經營,折射出經銷商與廠商的階段性矛盾。
在經歷了減持和一系列風波後,京海互聯此次又選擇大手筆增持格力電器股份,背後有着多重因素考量。
格力電器的渠道改革初期引發陣痛,但在近期逐步進入“收穫期”。2024年第三季度,格力歸母凈利率達16.7%,創歷史同期新高,盈利能力上行主要系收入結構改善+渠道改革理順,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5.84%,前三季度同比下降5.34%,但凈利潤同比分別提高5.47%及9.3%。
盈利能力改善讓經銷商看到轉型紅利。申萬宏源指出,此次增持為京海互聯繼2023年報披露增持股份後的再度增持,彰顯了公司經銷商們對於格力長期發展的堅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是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年。2月24日晚間,根據格力電器公告,董明珠再次被提名為董事候選人。京海互聯選擇在換屆前夕增持,被外界解讀為對董明珠連任的明確支持。
“董明珠健康家”試圖扭轉“只賣空調”印象
近期,格力電器推動全國專賣店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引發廣泛質疑。有投資者向格力電器提問,格力空調曾經是中國高質量國產空調的代表,但是這幾年明顯下滑。希望公司能夠引進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擁抱新科技,擁抱創新,擺脫傳統工廠思維的影響。同時建議弱化個人形象凌駕於品牌形象的做法,格力品牌是一個經過長時間考驗的品牌,希望格力品牌能夠通過創新獲得新的生命力。
“董明珠健康家”更名被質疑過度依賴個人ip,若董明珠退休可能引發品牌穩定性問題。格力電器在回應中“力挺”董明珠,表示“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渠道體系對線下門店的升級,而非格力電器對公司品牌的更改。“董明珠”商標自2015年起已陸續註冊在格力電器旗下,其知識產權歸格力電器所有,公司通過“董明珠”這一廣為人知的企業家ip,使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品牌曝光度,提升消費者對格力全系列健康家電的關注度,有力推動格力多元化戰略的持續發展。
格力電器在回應中強調,“董明珠健康家”通過場景重構與渠道革新,能夠直接觸達消費者,將“健康生活”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持續的商業生態,充分展示空調、廚房電器、冰洗、生活電器等產品,扭轉消費者“格力只賣空調”的印象,進一步提升格力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這一革新需要經銷商深度參與,京海互聯的增持既是對轉型的“投票”,也是向全國經銷商傳遞信心。據格力電器披露,公司自2024年開始布局渠道門店升級,截至2025年2月底,公司已完成200家門店的升級,預計全年將實現超過3000家門店的煥新。
增持公告發布次日,格力電器股價上漲2.79%,多家券商維持“買入”評級。截至發稿前,股價漲幅0.12%,報收42.11元/股。儘管大股東增持釋放積極信號,但與美的、海爾相比,格力的業績仍然差距較大。
從營收規模上看,美的和海爾在2024年都突破了4000億元。2月5日,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發言時稱,2024年美的營收突破40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海爾集團在2024年也創造了創業40年來的最好業績。據1月17日海爾集團2024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信息,海爾集團全球收入4016億元,增長8%;全球利潤總額302億元,增長13%,走出了一條持續穩健向上的增長曲線。
前三季度,格力營收降、凈利潤增,實現營業收入1467.2億元,同比下滑5.34%。實現凈利潤219.6億元,同比增長9.3%。主營業務收入增幅為2.9%,但由於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45.3%,導致格力電器的整體營收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公司稱,其他業務收入減少的原因是調整業務結構所致。
記者:劉瑾陽 編輯:曹夢佳 校對: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