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2025年01月21日18:52:13 財經 1642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文|江卿曻

編輯|江卿昇

前言

國人追捧的“國貨之光”,竟是洋品牌偽裝?國貨品牌風頭正勁,不少中國消費者都熱衷於支持國貨,以實際行動為民族品牌崛起助力。

就在大家為“國貨當自強”而揚眉吐氣時,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卻悄然傳出,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被譽為“國民食用油”的品牌,竟是來自異國他鄉的洋貨。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這個品牌不僅以“中國芯”的形象迷惑了國人多年,還憑藉我國廣闊的市場空間大肆圈錢,2023年一年就在中國賺取了高達2515億元的驚人營收!

國民辛苦貢獻的這筆錢,最終卻流入了境外資本的口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個品牌到底是誰創辦的?它又是如何成功地將自己“偽裝”成國貨,並在中國市場上大展拳腳的呢?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金龍魚的國貨迷局

說起金龍魚,許多中國消費者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國民食用油的代表,金燦燦的品牌名稱,龍飛鳳舞的包裝設計,再加上“中華老字號”的廣告語。

無一不在彰顯着濃郁的中國風,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地道的中國名字,竟出自一家外國公司之手。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沒錯金龍魚的幕後老闆,實際上是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團,這個總部位於上海的外資巨頭,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盯上了中國這塊誘人的大蛋糕

並精心策划了一場“扮豬吃老虎”的商業偽裝秀,益海嘉里深諳中國文化,知道要想俘獲國人的心,必先討好國人的胃。

於是,他們為自家的食用油品牌起了個充滿中國韻味的名字,金龍魚,並在包裝上大做文章,處處體現出濃濃的中國元素。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再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金龍魚如魚得水,迅速在中國食用油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樹立起了“國民食用油”的形象。

在益海嘉里的精心運作下,金龍魚如今已是中國食用油行業的龍頭老大,去年一年就在華狂攬2500多億元,穩坐市場頭把交椅。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不過,銷售額節節攀升的背後,金龍魚也引發了不少爭議,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金龍魚雖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但利潤最終都迴流到了境外總部。

對中國的食用油產業發展並無多大裨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金龍魚的本質,似乎與其“國貨”的外表並不相符。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作為消費者,品牌的歸屬固然重要,但產品的品質更應該放在首位,金龍魚的成功,一方面說明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覬覦。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國人對民族品牌的期待,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外資品牌借道中國市場“圈錢”已是大勢所趨。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關鍵是要加強監管,對於國貨品牌而言,與其糾結於外資的“偽裝”,不如多在品質上下功夫,以過硬的產品力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那麼在金龍魚這個“國貨”品牌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外企帝國在運作?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外資巨頭益海嘉里的真實面目

益海嘉里集團,這個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糧油巨頭,已經在中國市場上縱橫馳騁了數十年之久,作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益海嘉里的商業版圖遍布全球。

中國無疑是他們最為重要的一片“賽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益海嘉里就已經嗅到了中國市場的無限商機。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開始了在華投資的步伐,如今,這個低調卻野心勃勃的外資巨頭已在中國布下了龐大的商業網絡,旗下擁有60多家下屬企業。

涉足食品,地產,酒店等多個領域,除了家喻戶曉的金龍魚,香滿樓胡姬花等知名品牌也紛紛成為益海嘉里的“囊中之物”。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就是這樣一個資本實力雄厚,市場經驗豐富的外企,卻也難免與中國的發展主基調發生些許摩擦,益海嘉里在華的投資布局中,有幾個動作尤其引人注目。

大舉收購國內的糧食中轉庫,試圖掌控糧食流通的關鍵渠道,在青島投資大型麵粉加工項目,意圖滲透國內的糧油加工產業。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一時間外資染指“中國人的飯碗"”的話題甚囂塵上,益海嘉里也因此陷入了“威脅糧食安全”的風波漩渦。

輿論和政策的雙重壓力下,這家外企巨頭不得不放緩了在華擴張的腳步,部分投資項目也被迫中止或轉讓,了解了益海嘉里的真實身份,再來看金龍魚的發家史。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34年卧薪嘗膽

其實細品不難發現其中的玄機,原來早在上世紀70年代,益海嘉里的掌門人郭孔豐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

彼時的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才剛剛拉開,市場經濟的種子正待萌發,敏銳的郭孔豐看到了這片沃土中蘊藏的巨大商機,開始謀划進軍中國市場的戰略。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要想在當時的中國立足,談何容易,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政策法規的頻繁變動,再加上文化差異帶來的種種障礙,都讓這個雄心勃勃的外企巨頭躊躇不前。

但郭孔豐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選擇了一條卧薪嘗膽的長線戰略,他深知與其貿然進入這個陌生的市場,不如先低調試水,伺機而動。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90年代初,益海嘉里終於等來了機會,1991年,金龍魚品牌正式誕生,並在深圳設立了第一家工廠,儘管規模不大,但這標誌着益海嘉里已經在中國市場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當年,金龍魚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億元人民幣,這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外國品牌而言,已是不小的成績,此後的數十年間,金龍魚緊緊抓住中國經濟騰飛的歷史機遇。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到了2000年,金龍魚的年銷量已突破100萬噸,佔據了中國食用油市場25%的份額,2018年,其銷售額更是高達1400億元,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現在金龍魚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食用油品牌,其市場覆蓋率高達90%以上,從默默無聞到一路高歌猛進,金龍魚用34年的時間,演繹了一出大戲。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背後是益海嘉里深諳中國國情,精準把握市場脈搏的結果,要想俘獲中國消費者的心,就必須貼近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從產品設計到品牌營銷,金龍魚處處體現出濃郁的“中國風”,不僅如此,益海嘉里還根據中國城鄉差異大、消費習慣多元的特點。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多個子品牌和產品系列,從高端到平民,城市到農村,全方位覆蓋不同層級的消費需求。

正是憑藉這種“本土化”的市場策略,金龍魚才得以攻城略地,當然金龍魚的“中國制勝”之道,還有賴於益海嘉里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個跨國企業,益海嘉里擁有全球化的資源配置能力,能夠整合全球範圍內的優質資源為金龍魚賦能。

同時,益海嘉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運營模式,也為金龍魚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不過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難免有一些隱憂和挑戰。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金龍魚的崛起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隨着外資身份的逐漸暴露,這個“偽裝”多年的洋品牌開始引發國人的警惕和質疑。

有人指出,像金龍魚這樣的外資巨頭,憑藉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對本土品牌構成了巨大的衝擊和擠壓,可能會阻礙民族工業的發展。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對於這些質疑,我們不妨辯證地看,從正面來說金龍魚的發展壯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產業鏈,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這對中國經濟發展是有益的,消費者也因此獲得了更多優質產品的選擇,但另一方面,外資品牌“悶聲發大財”的做法,的確值得反思。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他們在華獲得了巨額利潤,理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而不是只索取不付出,對此我們既要鼓勵外資企業在華健康發展,也要加強監管和引導。

推動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是一個企業立足的根本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恪守法律和道德底線,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結語

消費者應擦亮眼睛,看清品牌背後的真實身份,理性消費,安全消費,與此同時,國貨品牌也要以此為鑒,在夯實產品力的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只有民族品牌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國貨當自強”的夢想,讓我們攜手共建一個誠信,規範,安全的消費環境。

參考資料

新京報2024年3月22日《金龍魚2023年實現營收2515億元》報道

偽裝國貨多年,在中國一年狂撈2515億,卻被譽為“國民食用油”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大智慧:上半年預虧280萬元至420萬元,同比大幅減虧 - 天天要聞

大智慧:上半年預虧280萬元至420萬元,同比大幅減虧

大智慧 視覺中國 資料圖大智慧預計上半年實現大幅減虧。7月11日晚間,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大智慧,601519.SH)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420萬元到-280萬元,上年同期為-1.38億元,據記者計算預計同比減虧超1.33億元。此外,大智慧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為-4000萬元到...
“證券業高質量發展28條”出台,中證協明確未來工作重點 - 天天要聞

“證券業高質量發展28條”出台,中證協明確未來工作重點

中國證券業協會 視覺中國 資料圖7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向各家券商下發了《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於加強自律管理 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了中證協今後一段時期的職能定位、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整體來看,《實施意見》共28條,主要包括八方面內...
2025北京麗澤國際消費季啟幕  創新場景激活消費新活力 - 天天要聞

2025北京麗澤國際消費季啟幕 創新場景激活消費新活力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7月11日,由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管委會主辦的2025麗澤國際消費季在京啟幕。本次活動以“盈豐而上 鏡啟繁融”為主題,融合“果甄蔬適節”市集等豐富活動,構建“15分鐘自然生活圈”消費場景,為市民帶來集消費、文化、藝術於一體的沉浸式體驗,為京城夏日注入全新消費活力。活動現場(央...
8股本周獲機構大手筆凈買入!一周牛熊股出爐 - 天天要聞

8股本周獲機構大手筆凈買入!一周牛熊股出爐

今日(7月11日),滬指沖高回落,全市場成交額1.74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放量超2000億元。收盤上漲個股近3000隻,其中收盤股價漲停的有69隻。從一周表現來看,滬指本周累計漲1.09%,深證成指累計漲1.78%,創業板指累計漲2.36
淺議中國稀土的40大關。 - 天天要聞

淺議中國稀土的40大關。

今天(2025年7月11日)的中國稀土股價最終漲幅:9.99 %,成功封板;股票收盤價:40.73元/股。這是自2023年2月1日盤中衝上:45.28元後,歷時2年零5個月,再次站上40元的關口。2023年4月17日,盤中最高:38.86元
醫保新政,狙擊卷王 - 天天要聞

醫保新政,狙擊卷王

出品 | 虎嗅科技醫療組作者 | 陳廣晶編輯 | 苗正卿頭圖 | AI生成商保創新葯目錄又進一步。7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一系列關於2025年基本醫保目錄和第一版商保創新葯目錄調整的文件。
香飄飄上半年預虧超9700萬元,同比擴大逾兩倍,傳統沖泡業務緣何旺季“熄火”? - 天天要聞

香飄飄上半年預虧超9700萬元,同比擴大逾兩倍,傳統沖泡業務緣何旺季“熄火”?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11日晚間,香飄飄(SH603711,股價13.84元,市值57.14億元)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0.35億元左右,同比下滑12.21%左右;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739萬元左右,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2950.11萬元增加逾兩倍;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