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偉:中國為什麼要發展“絲路電商”?

2024年12月01日06:42:03 財經 1615
黃仁偉:中國為什麼要發展“絲路電商”? - 天天要聞

【編者按】在第七屆進博會期間舉行的配套活動“2024貿易數字化與跨境電商發展論壇”上,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絲路電商”輻射引領區創新發展案例正式發布。在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教授看來,“絲路電商”的發展路徑具有“五化”特徵,即數字化、本土化、園區化、綠色化、全球化上海承擔著先行先試的歷史重擔,以“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為全國乃至國際社會提供經驗和範例。以下是他在“絲路電商”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的演講。

“絲路電商”是“一帶一路”與跨國電商相結合的國際貿易新業態,也是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與傳統商品貿易相結合的新模式,又是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三合一”的新路徑。從全球市場格局的發展趨勢看,發展“絲路電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今天,我就圍繞發展“絲路電商”的意義和路徑跟大家進行分享和交流。

“絲路電商”以超常發展迅速崛起

“絲路電商”呈現爆髮式井噴增長,其背景是世界經濟總體低迷、新冠疫情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盛行等因素的出現,這些因素對傳統商品貿易形成嚴重阻礙。“絲路電商”的崛起是貿易業態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屬於新型貿易業態。

“絲路電商”以超常發展迅速崛起,跨越各種障礙,海外倉等新工具蓬勃發展,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6%,占同期貨物貿易進出口的5.7%;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1%。由此形成中國打破貿易保護主義壁壘的兩把利劍。

“絲路電商”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增長率和佔比遠高於一般跨境電商。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把“絲路電商”列為未來十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戰略行動之一。“絲路電商”與“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等優勢結合,形成新的紅利機遇。

以“絲路電商”為主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跨境電商生態鏈最完整的國家。“絲路電商”為跨境電商提供強大動力,跨境電商為“絲路電商”開闢廣闊前景。至2023年底,我國已與30個國家簽署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以“絲路電商”為主體的貿易夥伴和銷售網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倉超過2500個;電商站點超過20萬個;物流、支付、快遞等第三方服務商的全球客戶上百萬個。此外,綜合試驗區內的“絲路電商”產業園超過1000個,其功能包括物流、支付、金融、報關、孵化、信息等綜合服務。由此,貨物貿易、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的“三位一體”新業態初步成形。

“絲路電商”在全國蓬勃發展的勢頭喜人。企業主體數量呈高速增長態勢。2023年,商務部統計“絲路電商”企業有12萬家,海關統計為65000家。東南沿海六省(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福建、上海)“絲路電商”貿易額都在3000億元至1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在我看來,“絲路電商”概念實際上包含了三方面的內涵:一、“絲路電商”是“一帶一路”與“跨境電商”二者的高度結合;二、“絲路電商”不是一般的跨境電商,而是與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產業鏈延伸相結合的新型貿易形態;三、“絲路電商”將創新貿易規則,使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獲得更加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

為何要在上海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中國在美國和歐盟市場的份額均出現下降。歷來以歐美市場為主要出口對象的上海口岸遭遇多年未見的市場“寒流”。從全局發展的需要出發,2023年10月國務院批複上海市率先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方案。

上海“先行區”方案包括擴大電子商務領域的開放度,營造先行先試環境,大力推進國際和區域交流合作,RCEPFTACPTPPDEPAWTO等國際經濟合作機製得到進一步落實。上海“先行區”的成功運行將提升我國在全球數字貿易領域的話語權,把制度型開放體現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建構上。

“絲路電商”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近年來,我國政府連續出台一系列政策為“絲路電商”保駕護航,支持它做大做強。2023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國家有關部門連續下文支持“絲路電商”的發展,覆蓋退稅、B2B、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產業鏈和產業帶、拼箱作業、線上電子稅務、跨關區退貨、內外貿結合電商、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多領域。在中央政策的推動下,各省也紛紛出台有關“絲路電商”的發展規劃和激勵政策。這些均為上海“先行區”提供了強大支撐。

概言之,“絲路電商”發展已具備市場動力、良好環境、規範體系、政府支持等有利條件,正處於井噴式發展的起點上。上海承擔著先行先試的歷史重擔,以“先行區”為全國乃至國際社會提供經驗和範例。

上海“先行區”最重要的功能是提出“絲路電商”的行業標準規範,與制度型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同步並行。至2023年底,在“絲路電商”領域出台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共計100餘項,涉及風險評估、供應鏈安全、數字化通關、知識產權鑒定、海外倉運營、品牌出海、經營規範、售後服務、平台服務、人員培訓、包裹檢測、物流信息等各領域規則和標準。對這些標準進行統一規範,有利於為“絲路電商”規範發展打下基礎,確保其可持續地順利運行。

“絲路電商”如何實現新突破

儘管“絲路電商”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是仍面臨新的挑戰。從宏觀上看,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制約着產業擴張,地緣政治風險的不確定性繼續上升,貿易保護主義和國際資金短缺尚未好轉,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2023年全球發布了3000項貿易限制措施。此外,各國數字貿易水平參差不齊,能力不平衡,利益訴求不一致,由此造成國際規則門檻抬高,跨境電商難以達成共識。中國雖然有最大的國內電子商務市場,但是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規制話語權,“絲路電商”受到各方面的嚴重壓力。

從微觀來看,儘管中國電商“出海四小龍”增長迅速,但是與亞馬遜等全球電商巨頭相比,仍有相當距離。“出海”平台受到摩擦和歧視性監管增多,各國利用法規和市場准入原則查處所謂“漏洞”,如數據安全、危害青少年、信息操縱、衝擊本土市場等,對中國電商平台進行有形無形的壓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電商平台實際上面臨著市場競爭和意識形態雙重因素打壓。

因此,“絲路電商”必須在已有的發展基礎上,向更開放、高質量以及本地化的方向發展。在未來幾年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一、改變“中國製造—亞馬遜銷售”的模式,重構全球跨境電商發展格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推動平台出海與構建全託管模式。中國電商平檯面臨打壓是現實,但我們必須奮力追趕,除此別無他法。目前,中國電商平台“出海四小龍”等頭部企業在國內已經佔有很大市場份額,而平台出海的最重要路徑就是在“絲路電商”中構建全託管模式。比如,深圳創新全模式陽光化公共服務平台;杭州擁有全國2/3的平台,創新“一點退全國”的跨關區退貨新模式;寧波創新電商出口前置倉監管新模式;成都發布“絲路電商9810模式”退稅標準流程,等等。這些創新模式引導“絲路電商”市場迭代更新,促進供應鏈和產業鏈結合,降低企業出海的門檻和成本投入。

二、加快人工智能與“絲路電商”的結合,促進“絲路電商”生態賦能全鏈路。AI技術的快速迭代賦予“絲路電商”創新勢能和潛力。AI技術引領“絲路電商”的跨越式發展,以適應海量數據支撐的數字化新商業模式。“絲路電商”的新質生產力就在於數據化能力和數據供應鏈,能夠在所有環節共享數據紅利,從而形成從單點到多元化場景的生成式AI浪潮。所謂“全鏈路”就是供應鏈端(設計、生產、倉儲、物流)、運營端(文案、營銷、廣告、客服、售後、直播)、消費端(選品、價格)的“三端”一體化。隨着平台AI工具的迅速普及,阿里中國製造網、TikTok等正在朝着“三端”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三、加快形成“絲路電商+產業帶”組合,打造新型跨國產業體系。“絲路電商+產業帶”是新業態和優質供應鏈相結合,有助於打造創新型產業體系。在國務院、商務部的大力支持下,B2B運營方式正在促進傳統產業組團出海,加快園區建設,推動外貿數字化升級,發展“絲路電商”產業帶。自2015年杭州建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到2024年全國共建有165個綜試區,形成各具區域專業化特徵的電商生態。未來,需要進一步加深平台與產業鏈合作,制定產業帶規劃,由龍頭企業引領,結合本地特色產業,建立產業帶企業清單,推動重點企業上線,形成一批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

四、參與國際監管跨境數據流動治理。“絲路電商”離不開跨境數據流動,目前國際上有各種治理模式,如美國的“自由流動+限制措施+雙重標準”模式,歐盟的“人權優先+域內流動+域外管轄”模式,俄羅斯的“數據主權優先+嚴格本地化存儲”模式,中國的“重視數據主權+安全與發展並重”模式等。“絲路電商”必須擺脫數據跨境流動的困境,有序打破數據流動壁壘,縮小治理訴求差異,降低跨境數據判定難度,改變稅收征管制度滯後狀態,並扭轉國際規則碎片化的趨勢。為此,首先要從國內做起,2023年5月“中國製造網”首創跨境電商數據合規出境案例,為“絲路電商”數據流動提供了經驗。下一步,我國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創立跨境電商數據流動規則。

五、“絲路電商”亟須強化國際物流供應鏈控制力。目前“絲路電商”的物流集中度低,處於散亂競爭狀態,造成海外物流控制力弱,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不足,成為“絲路電商”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中國在國際貨運物流市場上需求量巨大,對外依存度高,應建立自己的強大國際物流網絡和具備整合全鏈條能力的物流供應鏈企業,積極探索物流供應鏈的國際組合能力,逐步取得國際物流定價權。

六、出海服務本土化是“絲路電商”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絲路電商”發展的新趨勢就是電商平台在海外市場服務的本土化。本土化運營需要全鏈路資源,以“聯合艦隊”整體戰鬥力拓展全球市場。它需要跨境支付服務、出海合規服務、技術出海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一帶一路”國家新興市場之間存在着較大差距,如合規標準、不確定性、國際運營經驗、服務競爭力,還存在着各種風險,如海外用工、匯兌管制、稅務合規、平台監管、知識產權與品牌等。跨境電商的全鏈路深度本土化趨勢,要求加強本土運營能力建設,包括前端運營、後端供應鏈、企業管理等深度融合、雙向滲透。

七、與“綠色絲路”並行發展,提升“絲路電商”綠色競爭力。綠色貿易正在成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它與數字貿易相結合就形成了“絲路電商”的新賽道。目前,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新產品,如新能源車、小眾體育運動、可穿戴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綠色環保材料、綠色能源設備、電動工具套裝、柔性生產機械等智能化裝備和消費品,特別適合“絲路電商”的運營方式。此外,還要構建“絲路電商”綠色供應鏈,包括綠色採購綠色製造綠色營銷、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等等。

八、以“絲路電商”為尖兵,拓展中國式跨境電商的全球服務。全球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中國式物流服務商應該具備數字化信息系統、海外倉儲物流網絡、高效本土配送能力、一體化供應鏈服務。由此形成供應鏈優勢、技術算法優勢、國內運營經驗、出海電商價值鏈等優勢相結合的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會經歷從國內市場出發、經過“一帶一路”市場到全球市場的三段式階梯發展。它既有縱向深化,如跨境支付、營銷、產業帶等,又有橫向拓展,如平台合作、對外投資併購等,形成縱橫交錯的電商貿易網絡。“絲路電商”帶動內外貿一體化,包括形成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的紐帶,從貿易型企業到產業帶、企業群的轉換,從地方特產到全球知名品牌的升級,最終推動形成中國面向世界各大洲的產業帶。

概言之,“絲路電商”的發展路徑具有“五化”特徵,即數字化、本土化、園區化、綠色化、全球化。這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帶動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向縱深發展。由此,“絲路電商”、企業出海和“一帶一路”將構成掎角之勢,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動的重要引擎。

【思想者小傳】

黃仁偉:中國為什麼要發展“絲路電商”? - 天天要聞

黃仁偉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兼任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專家諮詢組成員、中宣部地區國別研究專家諮詢組成員、國家社科規劃辦國際問題學科組成員、教育部社科規劃專家組成員等。(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邵競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作者:黃仁偉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 天天要聞

更小更強 OPPO Find X8s有哪些升級點?

4月10日,OPPO Find X8s系列正式發布,其中早在發布會之前就曝光的OPPO Find X8s就已經面紗解開,憑藉小屏旗艦定位,讓這個尺寸的機型又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布,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