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汽車節上,參觀者在比亞迪展廳體驗新能源車。 新華社發
深圳汽車出海,其實已經算不得新聞,但今年前8個月,它交出的成績單着實亮眼。
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深圳汽車和汽車零配件分別出口185.4億元和157.5億元,分別增長56.8%和35.5%——面對全球汽車市場種種壓力和挑戰,這一數據顯得尤為難得。
逆風上漲的背後,是諸多因素疊加的助力:創新能力的“內功”,核心技術的攻關,海運物流夯實基石,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
產業基礎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
深圳通過強大的產業基礎和政府戰略規劃,成為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搶抓新能源汽車出口發展新機遇,深圳提出加快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目標,不僅吸引了眾多汽車產業巨頭的目光,也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和資源加速匯聚深圳。
深圳是中國最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成長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73萬台,居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榜首。
《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200萬輛,全球汽車“含深量”顯著提升,汽車產業工業產值達到萬億級規模。
邁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愈加鮮明。其中,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布密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不斷“擴容”。
今年深圳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就提出,針對具有戰略意義、處於風口期、資源投入大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7個產業集群,將舉全市之力集聚資源,以超常規力度支持培育。
“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格局形成的關鍵期,創新生態和應用生態是重要引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建議,搶抓窗口期,完善法律法規標準,加快形成規模化、商業化、常態化的應用生態系統,持續鞏固智能網聯汽車領先優勢。
物流基石 “前港後廠,出廠即出海”提升效率
海運物流供應鏈建設,是汽車出海的“基石”。在9月24日舉行的2024深圳汽車海運物流國際論壇上,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產耀東出席論壇並致辭表示,深圳堅持港口服務產業、服務城市、服務戰略,推出汽車出海“組合拳”措施,打造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的汽車海運服務產品,構建面向全球的汽車出口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希望全球汽車海運物流產業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深入研究探討,為深圳汽車海運物流發展提供新動力、培植新優勢。
深圳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鬍朝陽表示,作為深圳市屬世界級港口產業集團,近年來,依託“一體三翼”國際樞紐優勢,深圳港集團攜手汽車海運上下游“朋友圈”,加快建設鏈通世界、輻射全國、覆蓋灣區的汽車出海大通道,持續為中國汽車出海提供了定製化、多樣化、“一站式”的汽車出口解決方案。深圳港作為眾多國際班輪離開中國的最後掛靠港,汽車出海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今年1至8月,深圳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出口超15萬輛,實現翻倍增長。
深汕特別合作區還推出“港廠聯動”的創新模式,促使小漠港與工廠緊密合作,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港口與車企共築出海之路,“前港後廠,出廠即出海”的出現,汽車出海效率得到快速提升。
招商輪船副總經理、廣州招商滾裝董事長孫劍鋒發表演講表示,招商輪船、招商滾裝與比亞迪、深圳港等企業深化合作、加速融合,攜手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截至今年8月,招商滾裝從深圳港起航,累計運輸各種車輛超1.6萬輛,為汽車企業提供專業的海運物流服務。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對公事業部總經理王俊保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從2024年1月15日首航至今,比亞迪自營汽車滾裝船開拓者1號已先後到訪9個國家,中國在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國品牌也正走向世界的舞台。
比利時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務局代表朱伯彥表示,安特衛普-布魯日港是歐洲最大的汽車港,多年來高度重視對華合作並取得豐碩成果,積极參与共建“一帶一路”。隨着中國汽車的大量出海,該港口將積極打造綠色低碳港口,進一步為中國車企提供優質、可靠的服務,促進中國和歐洲的經濟貿易往來。
技術優勢 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遠超同期凈利潤
今年以來,新能源車企紛紛推出新款車型,引發市場關注。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比亞迪等車企已將產品迭代速度縮短至半年左右。
產品迭代快,源於新技術不斷突破:全固態電池研發實現新突破,充電實現“液冷超級快充”,線控底盤成高階智駕標配……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說,新能源汽車供給端的持續“上新”,豐富了產品體系,提升了行業整體品質,更多的消費選擇激發了需求端消費活力,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
行業“上新”快,源於車企捨得為創新“買單”。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步早,市場開放度高,充分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新能源車企不得不高度重視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創新力度,“惟創新者能致遠”。
作為全球新能源車的銷冠,比亞迪還是全球唯一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車企。
據介紹,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達近1500億元,建立了11個技術研究院,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8萬項、授權專利超3萬項。僅今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就達到了201.77億元,遠超同期的凈利潤136.3億元,同比增長42%。
目前,比亞迪研發人員已超過10萬,在全球車企中排名第一。這支龐大的研發隊伍,使其能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三電技術上廣泛布局,建立起龐大的“技術魚池”。
觀察
應對壁壘挑戰 完善服務體系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81.8萬輛,同比增長12.6%。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60%,正加速向全球化邁進。
此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9月23日發布2024年1-8月中國汽車出口市場分析。分析顯示,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向發達國家市場呈現高質量發展的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歐和東南亞市場,近兩年西歐和南歐的比利時、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和英國等發達國家持續成為出口亮點,8月稍有回落。分析還顯示,今年對巴西等美洲國出口走強。自主品牌的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型表現較頑強。雖然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8月暫時放緩,期待隨着歐洲反補貼影響的逐步適應,中國對歐洲出口應該還能回升向上。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要依託超大規模市場和全產業鏈比較優勢,着重加強創新政策供給,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鞏固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數字經濟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所長曹鍾雄建議,在大國競爭、貿易保護主義的阻礙下,特別是各種關稅壁壘、綠色壁壘下,中國車企面臨的全球競爭的環境會趨嚴——應對貿易壁壘的挑戰,大於市場本身的挑戰。為此,企業一方面需要加強市場多元化,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另一方面,還應繼續增強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尤其要加強全球銷售網絡和汽車售後市場服務體系建設,以更好的品質和服務來應對各種挑戰,贏得更多市場的青睞。
整合:李斌
采寫:南都記者 張艷麗 綜合深圳衛視深視新聞、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