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要看清“錢去哪,錢在哪”

2024年05月10日23:35:27 財經 1903
央行: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要看清“錢去哪,錢在哪” - 天天要聞

5月10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顯示,貨幣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融資總量穩定增長,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M2)同比分別增長8.7%和8.3%,一季度新增貸款9.5萬億元。報告專欄中指出,目前我國貸款餘額近250萬億元、存款餘額近300萬億元,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信貸需求出現“換擋”,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

一季度新增貸款9.5萬億元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強化逆周期調節,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並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注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為經濟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金融支持。二是促進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繼續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2月引導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25個百分點。

三是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放寬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對象範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四是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強化預期引導,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五是加強風險防範化解。健全金融風險監測評估,穩妥處置重點區域和重點機構風險。有序推進金融支持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

通過一系列舉措,貨幣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融資總量穩定增長,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M2)同比分別增長8.7%和8.3%,一季度新增貸款9.5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0.3%和26.5%,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長10.7%,均超過全部貸款增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3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3%,較上年同期低0.22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波動,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3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2.4%。

信貸需求出現“換擋”

報告中分析了2024年一季度國內貨幣信貸概況,指出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機構貸款量穩價降。其中以專欄分析了信貸增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係。報告專欄一顯示,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我國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係趨於弱化。

分區域看,各地區貸款增速與經濟增速也無必然聯繫,比如 2023年某地區貸款平均增速為 11.4%,GDP 平均增速為 5%,而另一地區貸款平均增速僅 3.3%,但 GDP 平均增速也有 4.8%。一些省份貸款增長較快,但未有效帶動經濟增長;還一些省份以較低的信貸增長支持了較快的經濟發展,資金使用效率實際是提升的。目前,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

主要原因包括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過去靠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債務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同時傳統高度依賴信貸資金的重工業趨於飽和,輕資產服務業佔比持續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會出現“換擋”,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即使信貸增長比過去低一些,也足夠支持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

企業和居民存款定期化加劇

報告專欄二則從存貸款結構分布分析了資金流向。其中指出,目前我國貸款餘額近250萬億元、存款餘額近300萬億元,社會各界都很關注“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

報告表示,從“錢去哪”角度看,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和實體經濟的供給端。分析錢去哪了,先要看貸款的流向。分部門看,3 月末我國企(事)業單位貸款、住戶貸款分別達 163 萬億元、81 萬億元,分別佔全部貸款的 66%、33%,企業仍是貸款的大頭。也就是說,貸款投放主要用於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居民購房和消費。分期限和行業看,目前我國中長期貸款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基建、房地產、製造業等重資產行業約佔全部貸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費貸款佔比不足 10%。實體經濟供給端和投資領域融資相對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從“錢在哪”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門。在經濟循環的過程中,銀行如果還在擴張資產、貸款仍在增加,錢不會從實體經濟中減少,也不會消失,只是隨着企業投資生產、居民消費、財政收支,存款在企業、居民、政府等部門間會有轉移。2024 年 3 月末,在約 296 萬億元的存款總盤子中,居民、企業、政府各占 49%、27%、14%,分別較疫情前的 2019 年上升 7.1 個、下降 4.2 個、下降3.3 個百分點。

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通過各類支出會體現為居民存款,但由於居民消費有待恢復、總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門,沒有進一步通過居民部門支出轉化為企業存款。同時,企業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 2017 年的“六四開”升至目前的“七三開”。此外,表內存款和表外資管產品等各類資產相互間的回報率會出現變化,影響居民風險偏好和投資行為,居民會相應調整資產配置,這也是影響居民存款佔比的重要因素。

專欄特別提到: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體量持續增大,都會帶來資金需求的上升,規模龐大的存貸款,是過去多年來金融持續不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人民銀行着力調節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但對於“錢去哪,錢在哪”等存貸款的結構問題,實體經濟主體的影響也很大。貸款投向主要取決於不同類借款人對銀行信貸的需求,存款在各經營主體之間的流動更多受實體經濟供需是否平衡、循環是否順暢影響。

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同時,支持發揮政策合力,有效調動經營主體的資金運用,更好實現居民敢消費、企業願投資、政府能兜底,推動實體經濟暢通循環。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徐勁聰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7月1日新股申購分析——喬鋒智能 - 天天要聞

7月1日新股申購分析——喬鋒智能

股市的無窮六絕已經過去,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在七月翻身了。新股方面,最近數量仍舊比較少,上市首日也都能大漲賣出,所以還是可以繼續積極申購,最近有不少粉絲朋友留言有中籤的,恭喜一下大家,相信念念不忘,終有回報的。
股神巴菲特遺囑驚變,1300 億美元財富歸屬大反轉 - 天天要聞

股神巴菲特遺囑驚變,1300 億美元財富歸屬大反轉

在投資界的浩瀚星空中,沃倫·巴菲特無疑是那顆最為璀璨的巨星。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如同一場金融風暴,引發著全球資本市場的震動。然而,近期爆出的一則關於他遺囑的驚天消息,更是在這看似平靜的商業海洋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今夏最美手機,一見傾心!vivo S19 Pro帶你體驗視覺盛宴 - 天天要聞

今夏最美手機,一見傾心!vivo S19 Pro帶你體驗視覺盛宴

在vivo的產品線中,S系列一直是獨樹一幟的產品線,外觀設計上主打的就是簡約、時尚、質感、輕薄。這一次全新登場的vivo S19 Pro更是迎來外觀創新,通過優秀工藝和諸多細節設計打造今夏最美手機,很適合追求外觀的“顏值派”
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吉林公司到吉林石化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吉林公司到吉林石化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為深入推進黨紀學習教育,持續強化黨員幹部的廉政勤政意識,切實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全方位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6 月 21 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吉林公司所屬吉林城燃公司黨支部聯合維搶修中心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前往吉化廉政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此次警示教育以“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為主題,重點展示了...
現代化展示系統中滑軌屏系統的應用優勢 - 天天要聞

現代化展示系統中滑軌屏系統的應用優勢

互動滑軌屏系統,顧名思義,是一種可以在特定軌道上滑動的顯示屏。它結合了現代機械技術和數字顯示技術,為展廳的展示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當觀眾走過滑軌屏時,屏幕會自動跟隨並展示相關的內容,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互動體驗。
2024下半年:重塑自己的70個微習慣 - 天天要聞

2024下半年:重塑自己的70個微習慣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作者:洞見hujiao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美的姿態。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2024已經過半。上半年,不管日子有多難熬,堅強的你都已經熬過來了。全新的下半年,把自己重新養一遍,用一個更強大的自己和歲月
券商破位下跌,能不能玩?其實早已預判 - 天天要聞

券商破位下跌,能不能玩?其實早已預判

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的6月30號,星期天東方財富破位下跌關於券商的下跌,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對券商的看法短期對大盤的看法,老粉絲都知道,下跌的起點是2984,至於底是多少,還需要慢慢看,而券商這裡是具備再往下打穿的可能性的,如果證券往下打穿
聚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驅動力,第27期SEA-Hi!論壇舉行 - 天天要聞

聚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驅動力,第27期SEA-Hi!論壇舉行

人民網上海6月30日電 (記者葛俊俊)武康大樓為何能成為網紅打卡地?文化發展如何為城市煥新帶來更大動力?6月29日,以“文化賦能,城市煥新”為主題的第27期SEA-Hi!論壇在上海設計中心南館舉行。“城市更新有幾種類型,可以總結為‘留’‘改’‘拆’‘拼’。其中,‘拼’可以理解為‘共生’,新舊共生,合而不同。”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