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周日,中國恆大的工作人員沒有注意,在港交所發布了一則自願性公告,內容與此前在美國向法院申請的破產保護有關。
公告中提到恆大以及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均撤回此前依據美國法典第15章提出的承認其境外債務重組協議的申請。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香港高等法院判定恆大清盤一事已經化解了嗎?要解釋清楚恆大這份最新公告的原委還得從去年8月說起。
當時互聯網上流傳着恆大破產的消息,原因是有外媒報道恆大在美國申請了破產保護。起初,恆大沒有回應此事,後來可能是因為消息傳得實在是太多太密了,恆大不得已對外進行了澄清。
2023年8月18日中國恆大發布題為澄清公告,表示公司注意到了有關媒體的報道,現澄清並沒有破產,正在正常按照計劃推進境外債務重組,向美國法院申請承認境外債務重組協議安排屬於推進境外重組程序一部分。
發表這份澄清公告時恆大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個多月後老闆許家印被實施了強制措施,五個多月後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對恆大頒布了清盤令。
當然,去年8月恆大倒真沒有胡說,確實沒有在美國申請破產清算,而是破產保護。
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恆大搞出了一份境外債務重組協議,涉及差不多254億美元的境外債務,主要是恆大在香港上市的主體及其子公司發行的美元債和借款。為了推動境外債務重組協議獲得債權人的同意、得到香港法院的批准,恆大便根據美國法典第15章申請了“破產保護”。
注意,重點是“保護”,不是“清算”,和香港法院今年1月下達的清盤令有本質區別。恆大的美元債是在境外發行的,要遵守國外的法律,美國法律賦予了非美國公司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享受與美國公司一樣的權利,與恆大有關的即為不會被境外投資人起訴、申請凍結資產甚至強制執行。只有獲得這些認可後境外債務重組協議才可能生效,否則境外債權人看都不會看恆大一眼。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另一家知名“暴雷”房企身上。2023年9月19日融創就美元債重組向美國法院申請依據美國法典第15章的破產保護,以獲得美國對融創在香港法庭有關債務重組協議安排的認可。
融創已經就債務重組方案與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美國和香港法院均認可了協議的法律效應,融創就此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境外債務糾紛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恆大就沒那麼幸運了,隨着許家印被實施強制措施,債權人徹底失去了對恆大的信任,雙方談不攏的結果便是前文提到的清盤,今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正式頒令,要求中國恆大清盤。
被香港高等法院判令清盤意味着之前做出的努力,包括三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全部付諸東流,之前在美國申請的破產保護自然也就沒有意義了。因此,中國恆大及旗下的兩家子公司向美國法院撤回了此前的申請。
由此可知撤回申請並不表示恆大集團在香港的上市主體中國恆大的破產危機解除了,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之前積累下來的工作成為了泡影、需要推倒重來。
我們從最新公告的落款能夠得出一樣的結論。以前恆大公告最後的落款人是中國恆大主席,剛開始是許家印,其被抓後為執行董事肖恩,而現在是黃詠詩——香港法院指定的負責恆大清盤工作的兩人之一。
恆大未來是否會再次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呢?
是有可能的,只要在清盤過程中給出了最新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並且初步獲得了債權人的認可,為了讓重組協議執行下去就得根據法典第十五章向美國法院申請,也就是和融創一樣,這是重組方案實施前必須完成的法律程序。
哪一天大家看到這樣的消息倒是說明恆大的命運迎來了轉機。只不過這種情形發生的概率不大,而且就算出現了至少也要經過不少時間。
最後談談向美國法院撤回申請對國內包括期房購房者在內的諸多類型債權人的影響。
用八個字可以總結答案,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恆大的主要資產和負債均在境內,“保交樓”是目前恆大最重要的任務,根據公司法人債權債務相互獨立原則,恆大在境外的實體哪怕徹底消失了也不會牽涉到境內資產和負債。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