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性侵”發生在虛擬世界

2024年03月18日14:42:31 財經 9602

2021年,科技界最大的“幻想預言”元宇宙席捲全球,從概念落地到走向現實,沒人再懷疑它只是人類世界偏執的黃粱一夢。

技術的奔跑,讓我們加速駛向一個可預見的世界。

遙遠的未來,似乎只是一牆之隔。

但科技的瘋狂在於它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你不自知時就已身處其中。

想象一下,當你遨遊在虛擬世界中,其他玩家強制對你實施了性侵,該怎麼辦?

大聲呼喊,聲音越大它越興奮……

繩之以法,驚覺好像只是一場遊戲……

這件看似荒唐又極具“未來感”的事情,真切發生在世界各地。

但長久以來,關於“虛擬性侵”的話題往往只是網絡時代的笑談,因為踩中的這一條紅線包含虛擬世界的特性,法律層面的界定非常模糊,判罰往往不了了之。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被侵犯者雖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但心理創傷像一個夢魘長久揮之不去。

究竟該如何界定,這是新技術時代我們面臨的最棘手的一個考題,但恐怕只是若干難題的開始!

對於“虛實共振”數字分身,不同的用戶有不一樣的期盼。

打造一個與現實一模一樣的自己,或是重新設定角色,釋放心中埋藏的惡魔,其中的善惡是非恐怕每個人心中早有了答案。

2024開年,英國警方立案一起特殊案件:一則發生在虛擬現實中的“元宇宙性侵案”。

據《每日郵報》報道,由於案件涉及到一名16歲女孩,具體細節仍處於保密階段,大致案件是這位少女在體驗仿真VR遊戲的過程中,遭到了多名陌生玩家的對其所屬角色的“輪姦”侵犯。

警方認定該少女並未發生身體上的傷害,但受到了“與現實世界中性侵受害者同等的心理和情感創傷,而這種創傷會比任何身體傷害都更加長久”,並將其形容為一場忘不掉的“超現實噩夢”。

這是英國警方立案的首例虛擬性犯罪案”,也是虛擬性侵這一行為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清晰立案。

圍繞該案的討論聲中,不少網友表示還是無法理解,認為只是簡單的遊戲行為。還有人調侃道:應該建立一所虛擬監獄,在虛擬世界對案件進行判罰。

歸根結底,遊戲咱們都玩過,但深度虛擬體驗卻並沒太多相關經驗。

放眼全世界,類似的“虛擬性侵”爭議並不少。

22年3月,日本網友“秋空”發帖稱,在一款虛擬現實遊戲《VRChat》中戴着VR頭顯睡覺時,遭到“VR性侵”。“雖然並未造成肉體上的傷害,但心理上仍然很難受。”

當“性侵”發生在虛擬世界 - 天天要聞

圖源:網絡

該案件引發世界範圍內熱議,越來越多的VR性騷擾案開始被集中討論。

幾乎所有的經歷者都認為過線的冒犯行為會引發心理不適,並且一定程度上伴隨着肢體刺激反應。

今年發布的蘋果頭顯,有身邊朋友體驗後分享:比此前市面上的VR設備沉浸感很都要出色,這種半虛半實的有些飄飄然,並且認為頭顯只是去往虛擬世界的一小步,還存在着大有可為的操作空間。

我曾在展會上體驗過一些虛擬設備,的確有掌控雷達的感覺,很輕易忘卻現實周圍的一切。

但虛擬世界帶來的無限自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邊界里找到舒適,忽視限制和規則帶來的自有,往往伴隨着野性的覺醒。

技術手段的進步帶來的性騷擾問題一直在變化,例如電話短信騷擾、網絡信息騷擾等等。

但“元宇宙性侵案”之所以難界定,在於它對現實與虛擬界限的模糊問題。

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科技創新對於人類生活乃至自然生態的改變是具有兩面性的,發展和威脅自古以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

此前爆火的ChatGPT、以及今年入場的Sora,都讓人們開始對於人工智能有了新的恐懼感。

因此,“虛擬性侵”立案,我認為這是向未來開出的關鍵一槍。

有人說:遊戲里的事情,有必要牽連到現實嗎?

有,很有,非常有。

我們為什麼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存在着恐懼心理?

因為人們對它一無所知,它釋放出的每一個先行信號都顛覆着我們對傳統世界的認知。

現在看來,虛擬現實技術造成最廣泛的問題有:用戶依賴成癮、社交能力下降、虛擬與現實邊界模糊、道德衝突等問題。

某種程度上,“元宇宙被性侵者”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第一批突出受害者。

但這也僅僅只是虛擬技術試探現實的第一步,絕不是最後一步。

如果不做出制止,任由其發展,那麼潘多拉魔盒只會無限開啟。

畢竟虛擬現實技術帶來的高度仿真感,讓容易模糊了現實和虛擬的距離,到那時,技術從上手到演變為對人的重塑,人們面臨著被技術控制喪失自由的風險。

劇集《西部世界》中,導演構建了一個高科技成人主題樂園,擬真人機器人可供遊客隨意宣洩暴力和性慾的滿足,最終機器人出現自我覺醒,人類和機器人開始爭奪控制權。

當“性侵”發生在虛擬世界 - 天天要聞

圖源:劇集《西部世界》

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貌似不再是人和機器人的邊界。

即便沒有機器人,進入虛擬世界的人們,是否會蛻變成“賽博人類”,完成與罪惡的連接?

只怕到時候,親手將人類送上大結局的不再是整天提心弔膽的人工智能。

而是人類本身。

之所以圍繞“虛擬性侵”存在着諸多爭議,還是因為法律層面的界定遲遲沒有明確原則。

上述英國小女孩虛擬犯罪事件能夠得到立案,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未成年人身份標籤。

而虛實結合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不止於此,此前一起“AI陪伴”軟件侵害人格權同樣也是虛擬現實技術帶來的法律風險。

因此,如何界定虛擬空間是否存在侵權,成了最大問題。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虛擬現實技術要想健康發展,需要先從個體的邊界開始,建立在對個體自治和身體完整性的尊重之上。

而最終發展帶來的問題,只能等待發展來解決!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3477億美元!伯克希爾一季度現金儲備再創新高,擔憂關稅戰不確定性影響 - 天天要聞

3477億美元!伯克希爾一季度現金儲備再創新高,擔憂關稅戰不確定性影響

5月3日,2025年巴菲特股東大會召開前夕,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下稱“伯克希爾”)例行發布了2025年一季報。財報顯示,伯克希爾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897.25億美元,上年同期營收為898.69億美元,小幅下降;凈利潤46.03億美元,同比減少64%,上年同期盈利127.02億美元;第一季度投資凈虧損50.38億美元,上年同期盈利14.8億...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 天天要聞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解碼2025外貿經濟新形勢及行業新趨勢、TikTok助力睫都商家出海銷售、睫毛產業出海合規解決方案……4月16日—20日,多家電商平台陸續來到青島路演,幫助假睫毛產業帶的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位於青島平度假睫毛產業帶的商家發現,假睫毛行業加速
QFII大舉加倉 - 天天要聞

QFII大舉加倉

【導讀】2025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動向曝光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隨着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QFII在A股市場的最新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9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的身影,共持有80.63億股,期末持有總市值達到1172.13億元,較去年末增長3.15%。 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一季...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 天天要聞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完成2000單獎勵0.01元”,近日某網約車平台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獎勵新規”,在網約車司機圈裡炸開了鍋。司機們紛紛吐槽,這是變相侮辱。這0.01元的“天價獎勵”,也打破了網約車上線十餘年的最低紀錄。日前,青島市公布2025年一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日均完成5單以下的車輛22264輛,佔比達36.73%,也揭示了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