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有思想才會被尊重,創造中國式管理模式

2024年02月28日10:05:19 財經 1640

宋志平:有思想才會被尊重,創造中國式管理模式 - 天天要聞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宋志平

|宋志平

來源|總裁讀書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時能解決現代市場競爭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現代的中國企業管理應該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創造出中國式管理模式,為中國乃至全球企業提供中國式解決方案。我國優秀的企業家還應該是優秀的企業思想家,帶領企業走包容式發展道路。

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管理

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學說大量湧入中國,最初中國企業界基本是以學習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案例為主。可以說,中國企業這30多年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借鑒了國外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但是,在學習彼得·德魯克等西方管理大師思想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外備受推崇,尤其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企業,它們從中國的儒家思想中尋找動力和精神支柱,創造了飛速發展的奇蹟。這讓我們有必要對東西方的企業文化進行再思考。

現代企業管理涵蓋戰略和文化、組織行為、技術創新與市場運作等方面。相比之下,西方管理更重視定量分析,擅長運用統計知識與模型分析等工具解決複雜的管理問題,而我們東方管理思想多注重企業哲學、行為規範、集體主義精神等。稻盛和夫帶領兩個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運用的就是東方的哲學思想。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時能解決現代市場競爭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因為企業里不僅有定量的問題,還有大量定性的問題,像人的心靈歸屬、企業的價值追求等,這些很難用計算機量化。人畢竟不是機器,培養好的心態、好的素質、好的人格,讓大家擁有共同的文化理念,解決人內心深處的問題,往往比建設新工廠、安裝新機器難得多。

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博大精深,儒家講的主要是以人為本的進取文化,道家講的主要是無為而治的規律文化,佛家講的主要是眾生平等的奉獻文化。其中,《論語》講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規則,《道德經》講的是人與自然相處的規律,佛經是教人人心向善的,這些都是我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眾多國學經典中,《論語》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一部。這些年來我反覆誦讀原文,也看過不少白話文譯本,它不僅影響了我做企業的思路,也構築了我的企業觀。回想自己這些年做企業的經歷,可以說就是“半部《論語》做企業”。這裡的“半部”,與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半部”的含義不同,我指的是雖然學《論語》多年,但仍感覺學得不深不透,對它一知半解。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我覺得應該是“仁”,內容是“仁者愛人”;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孔子的處事原則應該是“恕”,內容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也很喜歡《道德經》,《道德經》介於哲學與宗教之間,實際上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樸素的價值觀。像裡面的無為而治、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利而不害、為而不爭等,對我們當今做企業也很有啟發意義。

儒釋道倡導從善、尊重自然、改變社會,我們可從中吸取不少的精華來指導企業的經營管理,做到商業向上向善、尊重規律、對企業進行改革與創新。西方的管理大家與經濟學家們也在研究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今天,我們要將現代管理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兼收並蓄。

創造中國式管理

中國企業發展需要有一批能創造出中國式管理的有效經營者。這些經營者深深植根於中國的文化、社會和環境,也深諳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之道。真正做好中國的企業,需要中國的企業家發揮積極的作用。做企業,要把從古今中外的管理大家那裡學習到的理念和規律創造性地運用到企業的實踐之中,並在實踐中創新發展,解決企業和行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歸納總結,彙集思想,給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創造出中國式管理模式。

現在大家講中國式管理,因為以前講過日式管理,我理解的中國式管理是把現代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實際相結合,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因此,中國式管理也應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很推崇案例教學法,很多企業常以管理實踐被選作哈佛商學院的教學案例為榮。約瑟夫·鮑沃教授曾是哈佛商學院的副院長,對行業重組和產業結構調整很有研究,曾研究過GE(通用電氣)的案例,也曾聚焦歐美水泥業的重組。當年已經70多歲的鮑沃教授聽到中國建材成功重組南方水泥的故事後,很敏銳地察覺到,中國建材的水泥重組對於全球基礎原材料行業的整合有着示範意義,於是來到中國對我進行訪談,並帶着團隊深入南方水泥公司進行調研。後來,中國建材水泥重組的案例正式進入哈佛商學院的案例庫,成為課堂教材。

2022年我在《哈佛商業評論》創刊百年中國年會上獲知,目前《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有30%是中國本土案例,我聽了很高興。我鼓勵他們,以後要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上刊登更多的中國企業案例,同時也把其中一些典型案例拿到英文版上發表。有思想才會被尊重,中國企業這些年以產品著稱,今後也要把中國企業的故事傳播出去,獲得世界範圍的認知和認同。其實,更多地加大商界和學界的深度交流有利於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21世紀是中國企業的時代,無論是在製造業,還是在互聯網、新能源、電動車等方面,中國企業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這個時候,中國本土企業的成功經驗是特別值得總結的。比如,寧德時代不僅有廣為人知的電池技術,還有一套“極限制造”的管理方法;濰柴動力不僅有世界一流的本體熱效率技術,還有一套WOS( Weichai Operation System)管理體系。近三年,我曾深入調研上百家企業,發現不少優秀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需要進行歸納和總結。

現如今,無論是在管理研究的趨勢變化中,還是在世界管理潮流中,都需要漸濃的中國色彩,需要中國企業貢獻更多的中國式管理案例與管理思想。我特別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案例與中國式管理出現,讓西方企業家也來學習,共享中國企業在管理界的成就和新的思想。

宋志平:有思想才會被尊重,創造中國式管理模式 - 天天要聞

優秀的企業家還應該是企業思想家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現象:不少企業在壯大的時候,企業的精神卻沒有同步成熟。企業要進一步做強做優,要真正成為行業的領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企業思想。企業家是企業的領頭人,企業家有沒有正確的思想,有沒有獨立的人格和高遠的境界與企業發展的好壞關係重大。企業家應該是企業里的思想家,因為思想決定一切。企業家並不是因為企業做大而受人尊重,而是因為有思想才受到尊重。

一個企業要給全行業做出前瞻性的指導,就需要具備思想引領能力。成功的商業模式可以複製,優秀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鑒,但領導者的卓越思想無可替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家群體快速崛起,湧現出很多企業領軍人物。過去我們的企業家往往比較多地重視產品的產銷量、市場份額、企業規模,以及在世界的排名,等等,而現在更多的企業家越來越重視人文思想和社會貢獻。優秀的企業不僅是要出產品、出效益,還要出人才、出思想。

中國有思想的企業家非常多,有的體現在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探索上,有的體現在對企業經營規律的認識上,有的體現在對企業哲學倫理的思考上。這些思想既具有中國特色,也具有國際水平;既是我們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應該說,現在中國經濟能如此快速地發展,就是因為有一批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企業家、優秀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在發揮作用。

一個有追求的企業,必須把企業上上下下的思想都整合起來、統一起來,形成企業獨特的思想文化。傑斯帕·昆德在《公司精神》中說,在將來,建立穩固市場地位的過程,將成為塑造公司個性化特徵及公司精神與靈魂的事業,這最終將成就一個強大的公司。在此過程中,要建立共同的願景、目標以及對公司精神的忠實信仰。未來的公司內,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間,沒有彷徨猶豫者立足的餘地。

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的下一個目標,不只是創造更多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還要創造代表精神和靈魂的企業思想。做世界一流的企業需要世界一流的思想,有世界一流的思想才能引領世界一流的企業。我們的企業家還要能以先進的思想引領更多的企業健康發展,從而提升中國企業的整體水平。

做包容式發展的企業

我做企業崇尚的是兼收並蓄的包容文化。在管理上,推動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相結合;在經營上,推動國企和民企融合發展、共生多贏。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我主張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鬆,也一直主張做包容式發展的企業。

包容的實質是包容不同,有時候還要包容缺點,多看別人的長處,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想法來看問題。松下幸之助說過:“帶領十幾人的團隊,言傳身教就夠了;帶領幾千人的團隊,用管理就夠了;而帶領四五萬人的團隊,就要用思想去感化他們。”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企業家的胸懷有多寬、能容納多少人,企業就能走多遠。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考驗企業家的就不再是他的個人才智,而是他的胸懷和容納度。

記得剛當北新建材廠長那會兒,我發現不少員工總愛遲到,我就早上站在廠門口,看着大家來上班。站了一個星期後再也沒有一人遲到,這時候我安排下了一個通知,如果再遲到,就會有處罰。後來,在我做廠長的10年里,大家沒有再遲到過,我也沒罰過一名員工。

當然,包容不等於沒有原則。這就像我們提倡寬嚴相濟的管理方式一樣,寬和嚴總是相輔相成的。大家知道我的性格隨和,但也知道我是個有原則、有立場的人,對一些不良作風和不好的現象,我會直率地批評。不過我對事不對人,而且很少當眾批評人,經常是與對方坐下來面談,最終彼此總能相互理解。我更多的時候還是表揚和鼓勵大家,在工作中我也提倡“善用表揚”。因為我知道,做基層工作很辛苦,常有各種委屈,壓力也很大。大家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總不能連句表揚的話都聽不到。

我們的員工需要包容,企業幹部也需要包容。我深知大家的不容易,業績做得好,很容易被別人包容,一旦業績做得不好,很難有人包容你,但經營中的常勝將軍,又是不多見的。中小企業需要包容,大企業更需要包容。企業越有包容性,社會資源就越願意向它靠攏、與它合作,企業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包容性成長,就是做企業要有利他主義,着眼於系統生態格局的健康化,實現與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與競爭者和諧、與員工和諧這“四重和諧”。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個胸懷寬廣、有包容心和同情心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情幫助和關懷部下的人,也一定是一個關心行業生態、行業價值、企業未來的人。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布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着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 天天要聞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閆軍)又是一年巴菲特時刻,當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計劃今年年底退休時,不僅震驚在場股東,也讓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彌足珍貴。陪伴了國內投資者15年中國投資人峰會在5月4日如約而至,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場進行。...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 天天要聞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 天天要聞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在當前科技浪潮席捲下,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投資機遇?投資與財富觀、社會價值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2025年5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進行。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睿郡資產合伙人、副總經理薛大威,興...
每分鐘超1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每分鐘超1000萬元!

每分鐘超1000萬元!中歐貿易持續向好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現在的7800億美元,中歐雙邊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
四川新網銀行高層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長,朱韜擬接棒 - 天天要聞

四川新網銀行高層洗牌,王航不再任董事長,朱韜擬接棒

微成都報道 日前,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披露2024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該行原董事長王航因工作原因,於2024年6月起不再擔任董事、董事長及專門委員會職務。同時,該行已選舉朱韜為新任董事長,其董事長任職資格尚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核准。▲圖源:四川新網銀行官網簡歷信息顯示,朱韜曾任中國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