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標杆宗慶後:娃哈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果實,要與員工“共富”

2024年02月25日19:45:36 財經 1713

2月25日,據@娃哈哈 官方微博消息,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2月25日10時30分逝世,享年79歲。

官方訃告列出多個宗慶後的身份,包括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這個身份來自2018年10月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宣傳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從1987年貸款5萬元籌建兒童營養食品廠到如今營收穩定超500億元的飲料帝國,宗慶後的個人故事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緊密關聯在一起,娃哈哈的發展也折射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脈絡。宗慶後生前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或採訪中表示,改革開放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否則自己在內的很多企業家可能還是窮光蛋。

宗慶後還曾多次建言民營經濟發展,他曾公開表示,中國早沒有所謂的計劃和市場之爭,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主要來自市場。

更為大眾樂道的是,宗慶後帶領娃哈哈這家民營企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不忘讓員工享受到了發展紅利。2022年1月,宗慶後曾透露,娃哈哈準備發6億獎金。在宗慶後看來,讓企業的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是“共富”的一種形式。

“沒有改革開放,我們還是窮光蛋”

在2021年6月的“共富理念與企業家方位——2021浙商總會新媒體委員會圓桌對話”上,宗慶後感慨:“我們是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下第一批富起來的人,沒有黨給我們機會,我們還是窮光蛋。”

1978年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宗慶後出生於1945年,那時的他33歲,通過接替母親才獲得進入一家杭州校辦工廠工作的機會。改革開放的最初幾年,宗慶後的工作是賣冰棍、學生文具等。

轉機發生在1986年,國家出台相關規定,提出“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給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1987年,宗慶後用借來的14萬元承包了連年虧損的校辦企業經銷部,同年籌建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做起了代加工口服液的生意。這家工廠最後變更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後來成為一代人記憶中的“娃哈哈”系列產品也登上歷史舞台。

1991年,宗慶後又辦了一件震驚全國的事情,即兼并了當時國營的杭州罐頭食品廠。當時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僅有100餘人,卻以8000餘萬元的代價有償兼并了擁有職工2000多人的國營老廠。該兼并案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歷史上“小魚吃大魚”的經典案例。

企業家標杆宗慶後:娃哈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果實,要與員工“共富” - 天天要聞

來源:娃哈哈官方微信公眾號2018年11月2日發布的文章

在2018年4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宗慶後與多位企業家在對話中再次談及改革開放,也回憶起這段收購案:“1991年就兼并了國營的杭州罐頭廠,當時就100來個人,而且實際員工就是10來個人,其他都是農民工。罐頭廠是有2000個工人,還有5000個退休工人。當時它資不抵債了。讓我去兼并的時候不用我花錢,要500個人就可以了。結果後來一兼并,社會上說是資本主義,就是瓦解國有經濟,領導也害怕了,所以後來乾脆我說花錢收購。我花了8000多萬把它兼并下來了,而且把它的員工全收下來,當時退休工人是企業付錢的,所以我退休工人也收下來了。而且我很快扭虧轉盈了。”

宗慶後表示,“當時就是一個什麼機會呢?允許我們去搞民營企業,當時緊缺經濟,你做什麼都可以很快發展起來。”

2018年11月,宗慶後在接受央視專訪時曾表示,改革開放給了我一個機會。原來,我是個普通的校辦廠工人。承包責任制的機會,給了我一個平台,讓我去創業。改革開放40年,我們是幹了31年。應該說,我確實也是趕上一個好時代。

在2018年9月接受大公網的採訪時,宗慶後也表示,改革開放最關鍵的是打破了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鼓勵老百姓自主創業創造財富;另外引進了外資,培育了中國的製造業;整個國家也逐漸從站起來到富起來了。對我個人而言,改革開放給了我一次創業的機會,也給了我一個發展事業成功的機會。

“我是跟着國家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國家的改革開放也成就了我的事業。”宗慶後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我。娃哈哈是時代造就的企業,是改革開放之花結出的果實。

“早沒有所謂的計劃和市場之爭”

創業建廠之後,此後的宗慶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收穫了諸多榮譽,如1996年,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2000年,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優秀企業家”稱號;2002年,當選“200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6年,榮獲中國企業管理最高獎“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2019年,榮獲70年70企70人“中國傑出貢獻企業家”。

多年商海沉浮,宗慶後樂於通過媒體採訪談論民營經濟發展。據中國經濟網,2013年兩會期間,宗慶後的提案是建議取消國有企業和非公經濟稱謂。宗慶後認為:“中國的企業都是國家社會的企業,為什麼要把它區分開來,同樣是解決就業,同樣給國家交稅收,同樣推動社會進步,同樣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什麼要區分開來?說起來,國有企業的財富是全國老百姓的。”

對於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宗慶後在當時的採訪中直言,這裡面有很多企業是世界500“大”而不是世界500“強”。世界500強也好,中國500強也好,概念上還是有問題,並不是強,而是“大”。以營業收入來說是不對的,有的還虧損了,營業收入很大,利潤很低,這算什麼強,頂多是500大。質量效益型的企業,他交的稅率高了才是真正強了。

企業家標杆宗慶後:娃哈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果實,要與員工“共富” - 天天要聞

來源:娃哈哈微信公眾號2018年4月4日發布的文章

2016年3月,宗慶後獲得由人民網主辦的第十一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年度人物獎”。宗慶後認為,企業應努力做好自身,保證自身的產品質量,很多人認為,做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利潤率低,導致一些企業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願意干實體經濟。但是這不能成為放鬆質量安全的借口,嚴格把控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這是對消費者和人民負責任。

宗慶後對於民營經濟政策也多次提出點評。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發布。據中新網,宗慶後談及“十三五”規劃,宗慶後表示,“十三五”規劃中,中央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並且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並加強供給側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降低稅費,進一步深化審批制度改革,鼓勵全民創新驅動發展,在執行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也蘊藏着巨大的商機。“十三五”規劃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大新的發展機遇,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

2023年,民營經濟領域迎來多個政策,如2023年9月,中央編辦正式批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據潮新聞客戶端,宗慶後對此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建立,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此感到非常振奮,亦備受鼓舞。二十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1條”意見的接連出台,都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進行了清晰的指示、提供了政策保障。如今民營經濟發展局建立,進一步體現了黨和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也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新華社2023年11月報道,宗慶後在接受“中國經濟圓桌會”視頻訪談時表示,黨和國家一直都非常重視民營經濟,民營企業要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精神的支撐。“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早沒有所謂的計劃和市場之爭,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主要來自市場。”

“共富要給員工加工資”

作為一位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宗慶後的個人生活稱得上簡樸,因為經常穿幾十元的布鞋,被稱為“布鞋首富”。不過,宗慶後對於員工卻十分大方。2022年1月13日晚間,宗慶後在2021年度“風雲浙商”頒獎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娃哈哈2021年發展還可以,增長了17%,今年給員工準備了6億多獎金,增加了13%。

企業家標杆宗慶後:娃哈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果實,要與員工“共富” - 天天要聞

來源:2021年度“風雲浙商”頒獎現場視頻截圖

2020年,宗慶後也曾表示,2019年娃哈哈業績穩步增長,發了6億年終獎。宗慶後表示,企業要給員工加工資,先把自己員工扶持好,娃哈哈每年給員工加工資。另外,還要幫員工解決住房問題,“這是最大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結婚沒房子,買也買不起,租也租不起,買了租了,負擔很重”,這比工資還重要。

宗慶後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財富是社會的,不是個人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全是社會的。2021年6月,宗慶後還公開提到,開始創業時,奮鬥目標是自己和家人吃飽、穿好、過上好日子,完成財富積累後,觀念漸漸變化,意識到發揮責任感和引領性,帶動他人致富。

宗慶後認為,讓企業的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是“共富”的一種形式。娃哈哈年年為員工提高收入,月度獎金保底4000元,按利潤比例增加,年底還發年終獎和乾股分紅,有特殊貢獻的再發特殊獎勵,還積極為員工解決住房問題。

在2018年11月人民日報題為《自主創新 企業勃興(改革開放40年·傑出民營企業家)——記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報道中提到,“凝聚小家、發展大家、報效國家”的娃哈哈“家文化”是宗慶後反覆強調的:企業發展成果要由員工共享,提高員工收入,帶動員工共同發展企業這個“大家”;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稅收和就業,從而實現報效國家的目標。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海上風電挺進深藍,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投產發電。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鎮海上風電場,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產。平台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 天天要聞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廣東麗達紡織有限公司的印染車間里,一排全自動一體化印染設備忙碌運轉,按照電腦系統指定在布料上打印出不同花色,最後生產成全棉染色布。經汕頭海關所屬普寧海關監管,這批貨值125萬元的全棉染色布將出口至海外。
申通快遞:未來一兩年行業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速,目標要超越大盤 - 天天要聞

申通快遞:未來一兩年行業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速,目標要超越大盤

“預計未來1至2年內,快遞行業(業務量)整體仍將保持雙位數的增長速度,申通年內日處理能力突破7500萬件。”6月28日,在申通快遞(002468)2023年客戶開放日間隙,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在接受媒體群訪時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包裹更加輕量化、碎片化加上逆向物流也在增多,因此快遞包裹量的增速大盤還在。受益於網購滲透...
1400億中金公司換屆,董事長薪酬257萬,人均超過70萬? - 天天要聞

1400億中金公司換屆,董事長薪酬257萬,人均超過70萬?

【高管】有投行王之稱的中金公司在上半年結束前完成了換屆工作。中金公司最新公告顯示,2023年度股東大會選舉陳亮為執行董事,張薇、孔令岩和鄧星斌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 吳港平、陸正飛、彼得·諾蘭和周禹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