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CEO:在中國大陸建芯片廠,成本全球最低,再是中國台灣

2024年01月17日20:01:49 財經 8126

眾所周知,目前的芯片產業是全球供應鏈一體化的,所以全球的芯片企業們,都是全球化運營,比如在全球建廠,根據成本、供應鏈什麼的,進行晶圓廠的建設。

比如台積電,在中國台灣、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歐洲等地,都有晶圓廠,另外像聯電、格芯、三星等,也是全球化運營,全球各地建廠。

力積電CEO:在中國大陸建芯片廠,成本全球最低,再是中國台灣 - 天天要聞

不過,雖然全球各地建廠,有些是為了政治利潤,不計成本,但大部分還是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盡量選擇成本低的地方來建廠,這樣能夠保證自己的最大利益。

那麼究竟在哪裡建廠運營成本最低呢?近日,台系知名芯片代工大廠力積電CEO黃崇仁面對媒體,說出了自己的數據。

他說在日本建廠的話,生產成本是中國台灣的1.5倍,營運成本高50%,建廠成本是2.5倍,建廠後再運營,需要7-8年才賺錢,作為比較,力積電在台灣的芯片廠,只要3年就賺錢了。

力積電CEO:在中國大陸建芯片廠,成本全球最低,再是中國台灣 - 天天要聞

他還說了印度,說在印度建廠,其成本也是中國台灣的數倍,他都不知道印度要怎麼搞,很傻眼。還說在美國建廠,綜合成本是中國台灣成本2倍。

所以他說為什麼台系晶圓代工廠,為什麼會這麼厲害,因為在成本方面,就有着贏的條件。

不過他認為,雖然在中國台灣建晶圓廠成本低,但還有一個地方比在中國台灣建廠成本更低,那就是中國大陸,因為有芯片補貼,所以中國大陸的成本是最低的,但如果沒有補貼,則中國台灣是最低的。

力積電CEO:在中國大陸建芯片廠,成本全球最低,再是中國台灣 - 天天要聞

估計很多人會說,力積電又不是台積電,哪有資格說這樣的話,但其實對方還真有資格,首先台積電在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印度都有建廠,或建廠的計劃,所以這些數據都是非常準確的。

另外作為全球晶圓代工前10代的企業,肯定對業界的數據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說的肯定是有根有據,而不是胡亂說的。

力積電CEO:在中國大陸建芯片廠,成本全球最低,再是中國台灣 - 天天要聞

而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中國大陸在發展芯片製造產業上,其實是有着先天優勢的,那就是成本低,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國產芯片廠商們努力,完全可以將這個優勢利用起來,最終製造出芯片後,去與全球企業競爭也贏面很大,畢竟成本就是最大的優勢啊。

也可以預見,只要中國大陸的供應鏈逐步完善起來後,全球的芯片企業,都想來中國大陸建廠,所以未來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真的想消除貿易逆差?德銀:簡單,美元貶值40%就夠了 - 天天要聞

美國真的想消除貿易逆差?德銀:簡單,美元貶值40%就夠了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Peter Hooper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消除美國貿易逆差方案——美元貶值40%。報告指出,美元實際匯率的波動是推動美國外貿逆差的最持續驅動因素,而逆轉過去15年來美元40%的實際升值幅度,可能足以使貿易逆差回歸零平衡。不過,美元大幅貶值將對全球市場產生劇烈衝擊,新興市場和出口導向...
台州建設:泵與電機千畝智造園,二期掛牌! - 天天要聞

台州建設:泵與電機千畝智造園,二期掛牌!

#極氪式安全#台州市溫嶺泵與電機千畝智造園,二期掛牌!泵與電機千畝智造園,二期掛牌! 5月21日,大溪鎮泵與電機智造園區二期A區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就在當天上午,該園區二期B區地塊正式掛牌,出讓面積84
海外訂單佔比45%!“睢寧智造”憑實力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 天天要聞

海外訂單佔比45%!“睢寧智造”憑實力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實體經濟向縱深邁進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睢寧這片充滿活力的發展沃土上,已有41家企業成功躋身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列,彰顯着縣域經濟...
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如何突破?國常會發布新行動方案 - 天天要聞

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如何突破?國常會發布新行動方案

南都訊 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 國務院總理李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會議指出,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強化新型工業化綠色底色。會議強調,要推進傳統產業深度綠色轉型,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實...
美政界多人被曝涉內幕交易!美股暴跌前精準拋售 - 天天要聞

美政界多人被曝涉內幕交易!美股暴跌前精準拋售

據央視新聞報道,此前一段時間,美國政府的種種關稅政策令股市彷彿“坐上過山車”的景象還讓人記憶猶新。最近,美國的一家非營利性民間新聞網站“為了人民”查詢了幾百份美國政府僱員、國會工作人員等的證券交易披露報告,有了一些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