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財聯社
①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未出現大比例超募,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運行總體平穩;
②證監會和交易所將繼續把好IPO入口關,做好逆周期調節工作,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
③紮實有序推進後續公募基金降費工作,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
1月12日,證監會召開2024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就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予以回應,相關負責人包括證監會上市司副司長(主持工作)郭瑞明、發行司司長嚴伯進以及機構司副司長林曉征。
以下為本次新聞發布會重要內容匯總:
一是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未出現大比例超募,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運行總體平穩;
二是加大回購的事中事後監管依法嚴厲查處利用回購實施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
三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
四是加大基金機構逆周期布局正面激勵做好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五是養老目標基金尚處在發展初期應客觀理性看待短期市場波動和收益表現;
六是證監會和交易所將繼續把好IPO入口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做好逆周期調節工作,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
七是加強對異常分紅行為的約束,防範“假利潤真分紅”和“清倉式分紅”;
八是紮實有序推進後續公募基金降費工作,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
繼續把好IPO入口關,做好逆周期調節工作
關於IPO發行,發行司司長嚴伯進介紹了兩項內容,一是逆周期調節以來新股發行節奏情況,二是註冊制下新股發行定價相關工作情況。
嚴伯進指出,近年來,證監會和交易所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嚴把新股發行上市關口,優化新上市企業結構,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8月底以來,證監會加強逆周期調節,階段性收緊IPO,合理把握新股發行節奏。
2023年全年,滬深市場核發IPO批文245家,啟動發行237家。其中,2023年1月到8月核發IPO批文213家,啟動發行193家;2023年9月到12月核發批文32家,啟動發行44家。
“市場能感受到,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發批文和啟動發行數量明顯下降。”嚴伯進如是說。
嚴伯進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和交易所將繼續把好IPO入口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做好逆周期調節工作,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
關於註冊制下新股發行定價情況,嚴伯進指出,試點註冊制以來,證監會堅持辯證系統思維,在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的同時,全面加強發行承銷各環節監管,通過制度安排、過程監管、監督檢查等手段,督促市場各方歸位盡責,抑制階段性出現的抱團壓價和大比例超募兩種不合理傾向。
嚴伯進表示,全面實行註冊制以來,證監會借鑒試點註冊製成功經驗,繼續嚴格監管發行承銷行為,引導網下投資者合理報價、督促發行人和承銷機構審慎定價。同時結合不同板塊特點,在完善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基礎上,兼顧中小投資者利益,在詢價對象範圍、網上網下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差異化安排。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運行總體平穩。
註冊制下IPO新股發行定價效率大幅提升,如何看待當前個別新股定價過高、超募現象?
嚴伯進直言,目前,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運行總體平穩,市場化發行定價功能逐步發揮,新股超募和募不足現象並存,表明競爭博弈、優劣分化的發行生態正在形成。
嚴伯進表示,針對極端超募現象,證監會和交易所堅持從嚴監管,監測約束異常報價行為,督促發行人和承銷機構充分提示風險、審慎定價,嚴肅查處詢價定價環節違規行為。從效果看,2023年9月到12月,新股發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與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明顯下降,未出現大比例超募。
防範“假利潤真分紅”和“清倉式分紅”
郭瑞明指出,為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態化分紅機制,推動增強投資者回報,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證監會持續完善制度供給,修訂現金分紅相關規則。2023年12月15日,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3年修訂)》《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交易所相關自律監管規則,推動提高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均衡性、及時性、穩定性和投資者獲得感。
一是進一步明確現金分紅導向,推動提高分紅水平;二是簡化中期分紅程序,推動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三是加強對異常分紅行為的約束,防範“假利潤真分紅”和“清倉式分紅”。
郭瑞明表示,規則完善將有助於推動上市公司增強投資者回報,更好引導公司專註主業,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證監會將在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礎上,更好發揮監管的引導約束作用,推動上市公司不斷增強分紅意識,優化分紅方式,培育分紅習慣,提高現金分紅水平,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近年來,上市公司分紅水平穩中有升。近五年,我國境內滬深上市公司分紅金額逐年增長,累計分紅8.4萬億元,分紅金額超過當期融資額。2023年,我國境內市場共有3361家滬深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佔2023年末上市公司總數的65.9%;全年現金分紅總額2.1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平均股息率達3.04%,與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相比處於中上游水平;243家公司實施中期分紅,同比增長54.78%。
將加大回購事中事後監管
郭瑞明提到,股份回購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具有優化資本結構、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健全投資者回報機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2023年12月15日,證監會修訂發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對部分條款予以優化完善,進一步提升回購便利度,健全上市公司回購的約束機制。
郭瑞明指出,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依法合規運用回購工具,積極回報投資者,促進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同時也將加大回購的事中事後監管,對利用回購實施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的,依法嚴厲查處。
近三年,滬深兩市年均537家公司披露回購方案、擬回購金額1462億元;年均628家實施回購、回購金額1016億元。年均367家公司披露股東增持計劃、擬增持金額259億元。
2023年11月至今兩個多月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更加積極主動,持續向市場傳遞正面信號。期間,滬深兩市共309家公司新增披露回購增持計劃,金額上限428億元,披露家數和金額上限同比增長189%和85%;從公告的實施情況看,514家公司在此期間實際回購增持金額超過277億元,實施家數及金額同比增長46%和71%。具體來看,龍頭公司“大手筆”回購增持,保利發展回購上限達20億元,三安光電、晶合集成、恆逸石化、合盛硅業回購上限達10億元,銀泰黃金、陸家嘴等公司控股股東預計增持上限超過20億元。央國企回購增持主動性進一步提升,59家央國企新增回購增持計劃,公告家數同比翻倍,不少公司為首次實施。科創板公司繼續積极參与,37家科創板公司新增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34億元,目前共有100餘家科創板公司處在回購增持實施進程中。
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機構司副司長林曉征介紹了投資端改革整體情況。
林曉征稱,近年來,證監會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積極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佔比從17%提升至23%,已成為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萬億元,持股佔比從3.8%提升至7.3%,成為A股第一大專業機構投資者。
2023年,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林曉征指出,立足推動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的新階段,如何構建長期資金、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的良性機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統籌做好頂層制度設計。
目前,證監會正全面對標中央金融工作會精神,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行動方案》,作為未來一段時期統籌解決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不足等問題的行動綱要。總的思路是,以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為重點,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為基礎,以建設一流投資機構為抓手,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着力提高投資者長期回報,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居民財富的良性循環。
2023年,證監會在推動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
公募基金方面,引導行業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
一是系統推進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降低投資者成本。行業130餘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發布降費公告,降費產品超3300隻,初步測算,平均每年將為投資者節約成本約140億元。推出首批浮動管理費率試點產品,豐富產品投資選擇。強化披露要求,進一步提高基金費率透明度。
二是支持權益類基金逆周期布局。加快權益類基金註冊節奏,下半年權益類基金的周均註冊數是上半年2倍以上。支持基金公司加大跟投力度、增強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2023年基金公司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超40億元。着眼於為投資者創造長期投資收益為目標,研究建立基金公司“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
研究制定“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
2023年以來,逆市布局已成為市場共識。行業機構普遍認為,一方面,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另一方面,當期A股市場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位,長期看已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現階段面臨較好的逆市布局時間窗口,有利於投資者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2023年,行業機構積極加大權益類基金逆市布局力度,表明了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未來表現的信心。一是在產品註冊方面,2023年全年獲批產品中,權益類基金佔比72%,較2022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二是在基金募集方面,儘管權益類基金募集整體規模有所回落,但呈現產品數量提升和結構優化,權益類基金募集數量由2022年的706隻增加至763隻,佔比由2022年的49%提升至60%;三是發起式權益類基金明顯增加,整體數量達313隻,較2022年接近翻倍。這些都充分表明,公募基金管理人堅定投資信心,積極看好後市,願意與投資者實現更高利益綁定。展望未來,權益類基金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林曉征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支持行業機構逆市布局,並將研究制定“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重點是引導行業機構將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發揮好“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作用,強化對逆周期布局的正面激勵,引導機構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林曉征表示,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着力提升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積極性與穩定性。
一是配合金融監管總局降低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科創板股票等標的資本佔用風險因子。
二是配合財政部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施3年長周期考核。
三是積極支持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作為首期試點機構,擬共同出資規模500億元,聚焦投資二級市場優質上市公司,目前該項目進入落地階段。
林曉征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要求,在中央金融委統一領導下,協同相關部委,深刻把握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紮實推進制度建設,更大力度引入市場中長期資金。
紮實有序推進基金降費工作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是近年來市場關注熱點,證監會未來的舉措也成為本次新聞發布會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對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升投資者長期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存在費率水平偏高、收費模式單一、投資者獲得感不佳等問題。在此背景下,證監會聚焦投資者急難愁盼問題,研究制定了《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
林曉征在答記者問時指出,費率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她進一步擴展介紹稱,一是產品降費。除存量產品外,新註冊產品相應下調管理費與託管費率;二是推出與投資業績掛鈎等類型浮動費率產品試點;三是擬發布規則進一步規範基金證券交易行為,降低證券交易傭金費率;四是強化費率披露要求,使公募基金各項費用能夠更加簡明清晰地展現在投資者面前。
林曉征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既定工作部署,紮實有序推進基金降費工作,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動行業更好服務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
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整體欠佳,這個問題被市場所關注。
林曉征稱,2022年11月,五部委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證監會同步發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審慎確定可參與的機構及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實施管理費等費率優惠。1年來,相關業務穩步推進,至2023年11月底,個人養老金賬戶有57.6億元資金投資養老目標基金。
林曉征表示,2023年養老目標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主要受基礎市場短期波動影響,但與其他權益類基金相比,養老目標基金整體業績表現相對穩定。目前相關制度試運行僅一年,應客觀理性看待短期市場波動和收益表現,堅持通過長期投資更好實現保值增值,發揮好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優勢和功能定位。
林曉征指出,下一步,證監會將協同相關部委做好試點評估,同時督促基金管理人紮實提升個人養老金管理與服務水平:一是全面強化機構投研核心能力建設。二是穩步推出更多契合個人養老金需求的投資產品。三是持續優化投資者服務。
宣傳推介材料風險揭示書如下
尊敬的投資者:
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降低投資單一證券所帶來的個別風險。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當您購買基金產品時,既可能按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
您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產品法律文件和本風險揭示書,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基金管理人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關銷售機構做出如下風險揭示:一、依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基金分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類型,您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將獲得不同的收益預期,也將承擔的風險也越大。二、基金在投資運作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風險,既包括市場風險,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等。巨額贖迴風險是開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種風險,即當單個開放日基金的凈贖回申請超過基金總份額的一定比例(開放式基金為百分之十,定期開放基金為百分之二十,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特殊產品除外)時,您將可能無法及時贖回申請的全部基金份額,或您贖回的款項可能延緩支付。三、您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者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四、特殊類型產品風險揭示:1.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養老目標基金,產品“養老”的名稱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產品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請您仔細閱讀專門風險揭示書,確認了解產品特徵。2.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貨幣市場基金,購買貨幣市場基金並不等於將資金作為存款存放在銀行或者存款類金融機構,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請您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貨幣市場基金的特定風險。3.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基金中基金,產品主要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具有與標的基金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徵,如果產品採用絕對收益策略且採用絕對收益的業績比較基準,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基金投資力爭實現的收益目標,並不代表基金一定實現該業績比較基準收益。請您仔細閱讀專門風險揭示書,確認了解產品特徵。4.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管理人中管理基金,基金管理人將基金資產劃分為兩個及以上資產單元,委託兩個及以上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擔任投資顧問,為特定資產單元提供投資建議,則投資該產品需承擔委託投資顧問方式帶來的特定風險,例如投資顧問不按照約定提供投資建議的風險,投資顧問不再符合聘請條件需要變更的風險等。請您仔細閱讀專門風險揭示書,確認了解產品特徵。5.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指數型基金,產品被動跟蹤標的指數,則需承擔指數化投資的特定風險,包括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等。如果您購買的指數基金為指數增強型基金,基金可實施指數增強投資策略,即在被動跟蹤指數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以期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回報,但指數增強策略的實施結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其投資收益率可能高於指數收益率但也有可能低於指數收益率。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除需承擔上述指數型基金的特定風險以外,還可能面臨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基金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第三方服務機構風險等。請您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指數化投資的特定風險。6.如果您購買的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基金還面臨匯率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如果您購買的產品通過內地與香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港股通機制”)投資於香港市場股票,還會面臨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港股市場實行T+0迴轉交易,且對個股不設漲跌幅限制,可能加劇股價波動)、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內地開市香港休市時,港股通不能正常交易,港股不能及時賣出,可能帶來一定的流動性風險)等。請您仔細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投資境外證券市場投資的特定風險。7.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以定期開放方式運作,或者封閉運作一段期間後轉為開放式運作,或者基金合同約定了基金份額最短持有期限,且在封閉期或最短持有期內不上市交易,則在封閉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內,您將面臨因不能贖回、轉換轉出或賣出基金份額而出現的流動性約束。請您仔細閱讀招募說明書“基金份額的申購與贖回”及“風險揭示”等章節,確認了解基金運作方式引起的流動性約束。8.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約定了基金合同自動終止條款,如連續若干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情形時,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您購買該基金後,可能面臨基金合同自動終止風險。請您仔細閱讀招募說明書“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的特定風險。9.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約定了基金暫停運作條款,即出現基金合同約定情形時,基金管理人可以決定暫停基金運作,基金暫停運作期間,經基金管理人與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可以決定終止基金合同,報中國證監會備案並公告,無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則您購買該基金後,可能面臨基金暫停運作直至基金合同終止的風險。請您仔細閱讀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的生效”與“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基金暫停運作的特定風險。10. 如果您購買的產品是發起式基金,則在基金合同生效日的三年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兩億元,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因此,您購買該基金後,可能面臨基金合同自動終止風險。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於一千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請您仔細閱讀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的生效”、“風險揭示”章節,確認了解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的特定風險。五、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管理人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本基金相關銷售機構提醒您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您自行負擔。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銷售機構及相關機構不對基金投資收益做出任何承諾或保證。六、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約定申請募集,並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許可註冊。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基金電子披露網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網站(www.phfund.com)進行了公開披露。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於本基金沒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