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血本”,巴奴又一次將自己帶入輿論風暴之中。
【不惜血本的誠意】
昨天,因為巴奴“代子受過”拿出超800萬的賠償,讓自己再次上了“熱搜”。自旗下“超島”陷入掛着羊肉賣鴨肉後,巴奴一直衝在前面回應關切:
4日,博主“猴大腕”曝光消息
5日,子品牌“超島”回應,
6日,巴奴聲明並且和子品牌的行為做了有效的區割——彼此獨立運營,巴奴是巴奴,超島石超島,巴奴是原產地直采
也就是在6日以後,巴奴接管了整個事件的危機管理。面對“子品牌”的惹禍,巴奴拿出了不惜血本的誠意,不僅要追溯賠償,還要重新檢查,有回應、有補償行動、有整改措施,還有食品安全大V的見證,一套下來一絲不苟。
而且,這樣一起事故,一直是巴奴主動曝光問題、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監管等外力的介入,全憑自覺。
最為重要的,是真金白銀的追溯客戶賠償。巴奴沒有簡單表達誠意,而是拿出了真金白銀的錢,而且是追着消費者賠償——巴奴將對在超島門店消費過羊肉卷的顧客賠付835.4萬元,賠付範圍自2023年1月15日超島合生匯店開業起銷售的13451份羊肉,涉及共8354桌。明日起,凡消費過該產品的顧客,可憑支付記錄,在10:30-22:00期間,到超島合生匯店領取賠償現金1000元。
但與此同時,人們也能從一系列“金剛怒目”的整改中,看到巴奴“菩薩低眉”的懷柔。對於“初犯”的“超島”品牌管理團隊,巴奴的處理是停薪留職,有錯一起承擔,不找背鍋俠,這樣的處理也是安撫軍心。
本來,餐飲行業在單量大、品控難、服務標準化難等問題,偶有意外發生,也實屬正常,海底撈後廚進老鼠事件、半天妖垃圾桶食材……,屢見不鮮。餐飲企業,需要兼容管理“灰度”與執行“揉不得沙子”。前者,能鼓勵更多問題被看到,不因膽怯而掩蓋,後者則決定了“人的服務”的執行效率與質量。
歸根到底,再好的改進措施需要團隊來落實,千頭萬緒一根針,最終還是指向一個個門店的人來施行。
【不願苟且的巴奴】
站在行業內看,巴奴這樣的回應着實有點反常。
其實,這幾年,連鎖行業的品牌更雞賊了。面對這類輿情,往往草草回應,就轉向息事寧人、“不佔用公共資源”了。這些品牌大抵清楚,熱點總是一波接一波,只要苟住了,自有別的熱點轉移注意力。
所以,很少有企業像巴奴這樣——不願意苟且中等待新的熱點,而是將自己置於輿論風暴眼中。畢竟,每一輪熱點,都會讓人們知道巴奴旗下的品牌犯了錯。
“你們要找的人是魯迅,關我周樹人什麼事? ”本來,這件事,巴奴是可以摘清自己,大部分人最早更關注的是“超島”,而不是巴奴。
而且,在犯錯誤的企業里,巴奴實際上還是優等生。近年來,巴奴品牌幾乎罕見此類事故,甚至在火鍋同行里都算不錯的。按理說,巴奴也有苟且的資本,口碑好,食安事故罕見,更有品牌光環信任。
這樣耿直,可能是源於巴奴骨子裡對“真材實料”的堅守。而這也是巴奴,在競爭激烈的火鍋行業立足、壯大的根本。
但這樣的措施,其實是有必要的。對內對外都是。巴奴用重金、誠意換來的是對“產品極致主義”倡導的捍衛,必須要勿以惡小為之,揉不得沙子。而且,通過這樣大張旗鼓,也會讓更多人相信,這類問題在巴奴是小概率。因為大張旗鼓,本身也是企業的自信。
另外,這種宣導,也是對內凝聚隊伍,告誡每一個成員——食品安全公司有決心的,是對內同仇敵愾的動員。
古話講,人在事上見。巴奴的行為,讓人看到在“事上見”的擔當。沒有虛頭虛腦的苟且,沒有得過且過的僥倖,食品安全大於天,我們應該樂見那些敢於走入風暴的企業,越來越多才好。我們吃得才能放心、開心。
我們希望,對內動員對外承諾後,巴奴要體現在今後的優質服務和對食材安全的升級把關上面。企業難免犯錯,但每一次犯錯不要止步於態度好,而是要將其轉化為上升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