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纏論三買三賣之前,必須搞懂每筆線段的分型,可以看之前文章的解釋,這裡不再贅述。我會用圖形粗略的解釋,因為纏論主要講的是股票,外匯中賣點也是進場點,所以請捋清進出場點的位置。
先來看三買的第一個買點:
D區間出現第一類買點,那麼構成第一類買點的條件是:線段c與線段b出現趨勢背離。
背弛的發生必有轉折,但不能保證轉折的力度。所以,當D區間出現買點後我們仍要小心一點,就是D區間高點能不能進入B區間,如果D區間或者後面的結構並未向上突破進入B區間,那麼說明D區間不是低點,可能在此處構成中樞繼續下行。一旦再次處進場後面繼續下破造成虧損一定要承認錯誤,不要扛單。
當後續結構沒有下破,D2就是最低點,那麼此區間無論盤整多久,後面出現上破進入B區間的一筆線段(D1與B2相交,圖中所示為D2到點位1的一筆線段),就可以認為這波結構有上行趨勢。注意一點,一旦D1與B2有交集,那麼後面反彈(上升趨勢)的級別一定大於或者等於最後一個下行中樞的級別(即等於或大於中樞B的級別)。
三買第二個買點:
E區間點位2為二買(更多時候抓不到最低點,在合理區間之內進場就好)。二買比較複雜,首先要滿足中樞級別小於前方中樞級別,其次在二買構成的中樞結構中在更小的級別中出現1買結構。其實,所謂第二類買點,就是第一類買點出現後上漲一波的回調的低點。
二買的強弱對比:
三買就相對簡單了:
不過三買在纏論里是有嚴格定義的,必須是第一次創新高,第一次回調不破前方中樞的高點才是三買,最好三買的中樞結構略小於前方中樞結構。
在剛出現0-5未出現4的時候,可以認為5為三買點,但是後面6一旦突破進入E中樞區間,就不是三買了,6的出現可能是最佳入場點,也可能打破三買的結構,但是在6沒有出現之前,5才是最佳入場位,而且後面有沒有6的出現不知道,所以一般都會在5處入場。
細心地朋友會發現,三買很像二買力度較強情況下的圖形,其實它們兩個是一樣的,二買與三買重合了。
還有一種第三類買點,有些特殊,是中樞擴張導致三買與之前中樞的高點有交集:
纏論中提到的都是具體的點,因為我一般不會去抓最低點、最高點,我也抓不到,能在區間里進場就已經很滿足了,有高手能抓高低點就自己去抓吧,我不想去抓,目前也達不到這麼高的技術水平。
提示一點,纏論也有漏洞,也是做概率,同時需要我們不斷的補充、完善。給大家的圖解都是復盤之後的結果,復盤沒有錯的,都是對的,因為它的結果已經走出來了。上面的圖片看着就幾個數字幾條線而已,小編找了兩個小時才找出來一個儘可能完整的圖形,之後截圖不對,標記不對等等改了又改。看圖形只是一些簡單的結構,其實複雜的也有,線段的延續、形態的延續、結構的重塑等等。東西很多,等我自己學紮實了有機會再給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