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5 月 10 日消息,核聚變技術能夠帶來潛在無限的清潔能源,微軟認為這項技術已經接近可以接入電網。該公司今天宣布了一項令人驚訝的協議 —— 將從核聚變公司 Helion Energy 購買電力。
Helion Energy 公司開發了一台核聚變發電機,計劃於 2028 年在華盛頓州的一個電網上投入運行。目標是產生至少 50 兆瓦的功率,數字雖小但意義重大,超過了美國前兩個風電場目前的 42 兆瓦發電能力。
“這是我聽過的最大膽的事情。”芝加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羅斯納說,“在這類問題上,我永遠不會說不可能。但如果他們成功了,那將是驚人的。”專家們對於世界何時能建設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的樂觀估計,從本世紀末到幾十年後不等。Helion 的成功取決於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驚人的突破,然後將其技術商業化,使其在成本上能與其他能源競爭。
然而,Helion 並不畏懼。“這是一份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我們不能建造出核聚變系統,就會有經濟懲罰。”Helion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大衛・柯特利告訴 The Verge,“我們 已經承諾要建造出一個系統,並將其商業化地賣給微軟。”
核聚變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簡單來說,核聚變模仿了恆星產生光和熱的方式。在我們的太陽中,氫原子核融合在一起,形成氦併產生巨大的能量。自從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以一種可控的方式複製這個過程。(他們已經能夠以一種不可控的方式複製,也就是氫彈。)
這與我們今天擁有的通過裂變釋放能量的核電站相反,裂變是將原子分裂開來。裂變的一個主要缺點是它會留下不穩定的核素,它們可能會存在放射性達數百萬年。核聚變避免了放射性廢物問題,因為它基本上只是創造了新的氦原子。
目前最先進的嘗試通過核聚變發電使用了一種通過強大的激光束擊中一個微小的靶子或依靠磁場來約束超高溫物質(稱為等離子體)的一種機器(稱為托卡馬克)。Helion 沒有使用這兩種方法,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 40 英尺(IT之家備註:約 12.19 米)長的設備,稱為等離子體加速器,可以將燃料加熱到 1 億攝氏度,將氘(一種氫同位素)和氦-3 加熱成等離子體,然後使用脈衝磁場將等離子體壓縮到發生聚變的程度。
解決能源效率問題對於實現核聚變發電至關重要,畢竟需要極高的溫度和壓力才能迫使原子融合在一起。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無法做到這一點,總是會消耗掉比聚變反應實際產生的更多的能量。去年 12 月,激光實現了一個巨大的突破,稱為“聚變點火”,意味着首次觸發了一種導致凈能量增加的聚變反應,這是 Helion 尚未達到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獲取足夠的氦-3 燃料可能是另一個挑戰,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同位素,用於量子計算和醫學成像。然而,Helion 稱他們已經申請了一種自己製造氦-3 的專利,通過在其等離子體加速器中將氘原子融合在一起。
假設 Helion 能夠做到這一切,他們仍然必須確保能以一種負擔得起的方式做到這一點,其產生的電力的成本必須與今天的發電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相當或更便宜。該公司沒有透露在與微軟達成的購電協議中的價格,但柯特利說,該公司的目標是有一天將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時 1 美分。
但正如幾十年來對核聚變夢想所面臨的情況一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