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從威海市新聞辦召開的“走在前 開新局——看產業發展”榮成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榮成市建立以“鏈長制”為抓手的產業發展推進機制,實施企業固鏈、項目補鏈、招商延鏈、科技強鏈、服務穩鏈、政策助鏈6項行動,深入推進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海洋生物食品及醫藥、核電裝備與新能源、高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五大製造業和文旅康養、現代物流等兩大服務業為主體的“5+2”現代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
企業固鏈。“在七大產業鏈中,分鏈扶持具有引領作用的頭部企業,對每條產業鏈及其細分產業,逐個確定‘鏈主’企業、重點企業。”榮成市委常委、副市長張輝介紹,截至目前,榮成市共明確15家“鏈主”企業、105家重點企業。對上述企業,榮成市實施幹部掛包服務企業制,按照“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要求,全力解決企業項目建設、科技創新、要素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發展需求,創造一切條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
項目補鏈。今年實施的84個榮成市級重點產業項目,1至9月份已完成投資321.59億元,完成投資率87.9%。實施56個技改項目,1至9月份已完成投資26.35億元,完成投資率80.11%。
招商延鏈。榮成市聚焦七大產業,圍繞“補鏈、延鏈、強鏈”開展精準對接,累計開展招商對接519批次,共儲備目標客戶82個,在談項目96個。七大產業鏈均開展產業推介大會,累計簽約招商項目63個,總投資210億元,已實施23個。“為進一步整合要素資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我們還規劃建設新材料及智能製造、電子信息、都市經濟等八大重點產業園區,採取領導分包制,充分整合配套政策、資源,為招商引資搭建新平台。”張輝說。
科技強鏈。為解決“5+2”產業體系“卡脖子”技術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難題,專門出台了《榮成市“揭榜制”科技項目實施細則》,向社會公開張榜徵集創新性科技成果,最終確定9個立項項目,目前均按計劃推進。
服務穩鏈。結合“榮歸故里”有關要求,各產業鏈召開“下午茶”暢聊活動,圍繞產業發展、產業鏈條延伸、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梗阻等方面展開討論,並由相關部門提出解決方案,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榮成市積極開展產業鏈調研,梳理產業鏈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面臨的問題,建立問題清單,提出對策建議。今年以來,各產業鏈工作專班及成員單位共計開展走訪調研企業1323家次,舉辦各類活動85場次。
政策助鏈。榮成市制定《關於加快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針對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創新平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等方面給予不同程度獎補。疫情期間,研究制定《榮成市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若干政策》40條扶持舉措,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向穩產滿產轉變,推動項目秩序恢復向要素保障集聚轉變。此外,榮成還將《山東省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等10項省、市各級政策彙編成冊,形成222條政策彙編,並逐條細化責任人和聯繫方式,確保企業與部門無縫對接,充分享受相關政策。
發布會上,榮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劉明君對“榮歸故里”計划進行解讀。今年初,榮成市確定實施“榮歸故里”計劃,以“榮歸故里·成就未來”為主題,以“榮成在外、外地來榮、榮成本土”等三方面人才為主體,以“暢通聯繫、匯聚英才,暢懷感情、凝聚共識,暢談發展、集聚合力”為抓手,圍繞“溝通聯絡、服務保障、激勵關愛”,設計16條具體措施,不僅引導榮成在外人才回報家鄉,也讓本土企業家和外來投資者更有獲得感和榮譽感。
“在溝通聯絡方面,我們設計‘下午茶’暢聊、‘小分隊’對接、‘金點子’獻策等活動,與各方面人才緊密聯繫,及時問計、問需、問效,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和人才解決問題。”劉明君介紹。
在“服務保障”方面,榮成市設計優化涉企服務、狠抓投訴辦理、組織民主評議、強化司法保障等四項內容,聚焦企業“急難愁盼”,用好企業綜合服務平台,對涉企問題集中統一管理,讓“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成為常態。
在“激勵關愛”方面,榮成市圍繞生活關愛、精神鼓勵、政治激勵、賦能提升等,發放“榮成市企業家服務保障卡”和“榮成惠才卡”,在榮成市區建設“榮歸故里·成就未來”主題廣場,將每年5月18日設定為“榮成企業家日”……一系列創新務實的舉措,彰顯出榮成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劉凌玉/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