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實情,可能銀行的員工真的只是單純地為存款人着想,畢竟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確實會損失部分利息
以前銀行的存款有智慧性存款,即如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實施靠檔利率,即如果定期存款3年,在已經存滿2年以後如果提前支取可以獲得2年定期存款利率,從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定期存款的收益。
後來智能化結構性存款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則全部以取款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這樣存款利息就虧大了。
以2022年910月7日的掛牌利率為例,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25%,3年定期存款利率大約在2.6%,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1.65%,如果張阿姨15萬元存款3年定期,但在2年以後提前支取,只能獲得0.25%的活期存款利率,獲得利息750元;如果定期存款一年,則可以獲得存款利率1.65%,可獲得利息4950元,比存款定期3年提前支取多獲得利息4250元。
銀行員工也可能是根據張阿姨的家庭情況做了一個好心的提醒。
第二個實情,定期存款3年和定期存款1年對銀行經辦員工績效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銀行員工當然希望你存定期1年
如果說上面的情況可能是好心的提醒的話,但下面的情況就可能並不那麼善意了。
剛才提到,定期3年和定期1年的存款利率是不同的,分別是2.6%和1.65%,對於銀行來說,3年期定期存款成本比1年期定期存款的成本多了1.05個百分點,無疑會增加銀行的資金成本。
有的人會說,1年定期存款與3年定期存款相比,銀行員工算三次業績,所以,銀行員工推薦1年期定期存款的積極性更大。但實際上,在計算員工業績時3年期限的定期存款,銀行員工仍然會獲得在存款期限的存款業績。
不同的是,由於3年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所以銀行在計算員工績效時,可能會對業績打一定的折扣,比如說在計算銀行員工績效時,3年期限的定期存款可能只相當於1年期限定期存款的70%或者60%,這才是銀行員工不建議存3年定期而推薦1年定期的根本原因。
第三個實情,從銀行支出存款利率的角度看,定期存款3年遠遠比定期存款1年利息多,而且未來銀行存款利率有下降趨勢
有人可能會問,銀行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反正對於銀行來說,只要是存款不都是一樣嗎?
實際上還真不一樣。原因是銀行的存款雖然是貸款的基礎,但銀行業務說到底是要賺錢的,銀行賺錢的基礎是存款和貸款的利差,在同等貸款利率水平的前提下,存款利率的高低與銀行利潤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銀行對待利率高的存款要在業績上打一定的折扣來考核員工的績效,原因了就是如此。
同樣重要的是,目前的存款利率處於下行通道和趨勢之下,也許未來銀行的存款利率會更低,銀行不希望存款期限太長鎖定了存款的成本,這就在未來存款利率下降時吃虧了。所以,銀行在利率下行時希望存款期限越短越好,以在未來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
存款利率關係到存款的收益,選擇銀行並不容易,你去銀行存款要對存款的期限、利率、甚至在哪家銀行存款都需要做出一定的選擇。(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