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個挺重磅的數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
銀保監會頭一回公布了保司上半年的投資成績,摺合到年化收益率來看,今年24.71萬億的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只有3.66%。
話說,保險公司有些儲蓄險產品長期年化收益率就有3.5%,再加上運營成本,這不是虧本買賣嗎?3.5%的儲蓄險以後是不是也會變少?
今年投資大環境不好,只根據保險公司半年的投資成績就得出這個擔憂,多少有點草率了。不過,“未來儲蓄險3.5%複利水平或許還要降”,這話真不好隨便否認,怎麼說?
3.5%的複利
或許就是未來儲蓄險的天花板
保險公司開門做生意,自然也是要賺錢的。那以儲蓄險這類產品為例,保險公司如何賺錢呢?其實邏輯很簡單。
以年金險為例,保險公司現在拿我們的保費去投資,投資收益減掉到期承諾給我們的錢以及運營成本,就是利潤。
也就是說,一旦投資收益覆蓋不了保單的成本,監管就會擔心保險公司這筆賬算不平,3.5%的儲蓄險,也就不一定讓賣了。
實際上,保險公司的投資風格向來偏向穩健。從銀保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來看,今年6月底,壽險公司6、7成的資金都投向了債券、銀行存款等低風險資產。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2022.8.25)
讓保險公司比較難受的是,“穩賺”的這一部分低風險資產,投資收益越變越低。
比如十年期國債這個低風險資產風向標從2002年5.40%的水平到今天的2.60%,收益率持續下跌。銀行存款利率也是持續走低。
而且政府刺激、扶持、救助經濟的決心越堅定,低利率的時間就越長,保險公司投的這些低風險資產的收益就越少。
過程還相當漫長。
有朋友又問了,“穩賺”部分的收益下降了,保險公司不是還可以投高收益的股票嗎?
實際上,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保險公司買的股票才佔總資金的8%。除了保險公司本身的風險偏好,向來“穩字當頭”的監管也不讓保險公司投資太多股票。
一句話總結,對保險公司來說,高風險資產的收益是不確定的,穩賺的低風險資產的收益卻在遞減。低利率時代,保險公司在投資端壓力不小。
而且過去30年,儲蓄險利率的下調就在反覆印證這件事情。
從10.0%到3.5%
儲蓄險收益率下降這30年
年初的時候,有人在網上分享了一張保單,羨煞旁人。
這位網友兩歲時,他的母親給他買了一份保險,當時只交了1萬元保費,而從他55歲開始,每月可以領7095元,一年就能領8萬5千多。
而且這筆保單鎖定了終身的利率,活多久就可以領多久。
大概算了一下,這張1996年的保單:
- 領到70歲的時候:累計可以拿到136萬,irr高達8.59%;
- 領到80歲的時候:累計可以拿到221萬,irr高達8.92%。
到今天,過去這種“穩穩的幸福”,恐怕只能是某些網友獨自的狂歡了。
1996年5月起至2002年2月這不到6年時間裡,央行連續八次下調了利率。
於是,為了預防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1999年6月,原保監會將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2.5%。
近30年來,儲蓄險的預定利率也一路走低:
不過,隨着2013年之後監管放鬆,複利3.5%的儲蓄險重出江湖,再次成為近幾年非常火熱的低風險投資工具。
從無人問津,到全網翻紅,歸根到底,在這個利率下降的時代,長期鎖定利率就是一張王牌。
近來,收益率表現不錯的儲蓄險接連面臨下架,考慮到監管對利差風險的重視以及保司的運營壓力,這類3.5%利率的儲蓄險日後可能會越來越少......
和其他的理財手段比
儲蓄險有什麼優缺點?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比較穩的,能保值增值的“籃子”有很多:貨幣基金、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儲蓄險等等。
相比之下,高下如何?
1、貨幣基金
餘額寶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它”了。
2014年6.76%年化收益率的高光時刻已經不再,最近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跌到了1.38%。
儲蓄險3.5%的長期複利收益率,就要可愛很多了。不過,它的靈活性不如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活靈活用的資金還是應該考慮貨幣基金。
2、銀行理財
去年各月度,銀行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97%,最低為2.29%。
銀行理財靈活性更高,但缺點是不能鎖定長期的複利收益,而且不保本。
如果是一年、兩年就要用的錢,還是優先考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如果是準備投長期的錢,可以考慮增額終身壽這類儲蓄險。
3、銀行存款
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常見於3.15%。和銀行存款相比,儲蓄險是複利的,複利3.5%存20年,單利需要保證每年約5%。這意味着從長期來說,銀行存款在收益率上已無優勢。
目前,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多在3.2%-3.4%,但起投門檻就要20到30萬,各家銀行不一樣。相比之下,增額終身壽這類儲蓄險幾千塊的門檻低多了。
總的來說,利率下行的趨勢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驗證了,如果看重長期鎖定利率,儲蓄險有一定的優勢。
整體來看,對比上面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儲蓄險的缺點是靈活度不夠高,但如果是用閑錢,投長期,複利收益的儲蓄險優勢很明顯。
寫在最後
在靈活性、收益率、穩定性等方面,上面提到的幾個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各有各的優點,可以互為補充,千萬別把它們對立着看。
不過,監管對於儲蓄險利差風險的重視程度可能超過我們的想象。
這意味着3.5%的儲蓄險在不遠的未來,真的可能會成為歷史,近來優秀收益產品的下架已是先兆。我們能做的,唯有且行且珍惜。
關注深藍保,回復【福利】,可免費領取:
《社保手冊》《醫保攻略》《保險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級乾貨資料。
幫助大家「認識保險、買對保險」是深藍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險問題儘管找我,我將用從業6年的經驗給您合適的建議;
通過深藍保投保的粉絲,一旦出險,我們將全程協助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