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明叔雜談”,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1)2022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為0.4%。由於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4.8%,202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實際為2.5%。可以說,在奧密克戎衝擊之下,中國經濟確實面臨很大的困難,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2)如果看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表現非常搶眼,上半年增長了9.4%,投資也增長了6.1%,但消費卻下滑了0.7%,而消費下滑主要跟疫情影響線下消費有關。這再次說明,疫情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
3)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但是,千萬不要把“受疫情影響”理解為“受抗疫政策影響”。如果中國像西方國家那樣“躺平”,從這些國家的例子來看,經濟增速不一定有起色,但民眾付出巨大的健康和生命代價則是毫無疑問的。任何一個理性、有常識的人,都不可能藉由第二季度的GDP數據去反對抗疫。
4)世界經濟正處於三四十年來的“最危險階段”,可能每個人都要對此有所認識,並有所準備。很多人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有印象,我個人認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要比2008年更大。2008年,有兩個有利因素,讓世界經濟較快從危機中復蘇。第一,美聯儲實施了史無前例的零利率和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第二,中國推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今天,美聯儲早就把貨幣政策工具吃干榨盡了,現在美國通脹處於四十年來的高點,美聯儲不僅不可能再“印鈔”,反而要激進加息、縮表,美聯儲不僅不可能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反而有可能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中國也吸取了上一次“大水漫灌”和“強刺激”政策的經驗和教訓,當前也不可能再搞“四萬億”。更重要的是,在美國挑起中美大國競爭之後,國際社會也沒有了2008年時那種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合作氛圍,反而受到俄烏衝突、美國單邊制裁,以及美國蠻橫地搞脫鉤、搞斷供等不利因素的衝擊。
5)當世界經濟處於幾十年來最危險的時刻時,各國要比的已經不再是誰的經濟增長數據更亮眼,而是誰更能“苟”過即將到來的經濟寒冬。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的情況很不容樂觀。IMF本來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可以達到3.7%,但6月份把這個數字降到了2.9%。IMF在7月26日會公布最新版的《世界經濟展望》,大概率會進一步下調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美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是通貨膨脹,以及美聯儲激進加息和縮表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甚至是經濟危機。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德國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德國央行也把德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從去年12月的4.2%大幅下調到了1.9%。包括德國在內,歐元區經濟主要受到俄烏衝突影響。歐盟國家在美國的誘逼下“自斷手腳”,為了懲罰俄羅斯,不惜搞“經濟自殺”,這是導致當前歐元區出現能源危機、通脹飆升、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6)現在,大家都在問,下半年,中國經濟反彈的動力在哪裡?在上海、北京等地疫情得到控制後,從6月份開始,中國經濟反彈的勢頭已經很明顯了。下半年,這一趨勢大概率會保持。要實現全年5.5%的增長目標,目前看非常困難,但只要不再爆發“封城式疫情”,下半年的經濟反彈依然值得期待。
7)因此,下半年,中國經濟反彈的核心還是在於“科學防疫”。這裡面有兩層含義:第一,要吸取廣東、上海、北京等不同地方今年上半年應對疫情的經驗和教訓,堅決不能讓疫情失控,絕對不能再走到“大規模封城”的那一步;第二,沒有出現疫情的地區,要利用好當前這個“窗口期”,趕緊在核酸檢測、流調、人員跨區域流通等方面做好準備,為迎接線下消費、旅遊業反彈做好準備。
8)我這兩天從北京出發到山西旅遊,有三點感受非常深刻:第一,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一家昨天下午四五點到了宣化服務區,這個四星級服務區一個多小時內只有兩三輛車,餐廳早就關閉了,超市裡也只有我們一家。門口的保安見到我們,不停地說,“三年了,三年了……”。他告訴我們,宣化服務區以前很熱鬧。第二,我們快到大同時,下高速,登記、排隊做核酸,整體比較順利,大概三四十分鐘。但如果國內旅遊要恢復,大規模跨區域流動開始後,這種效率是遠遠不夠的。各地恐怕都要在下高速、出機場、出火車站等地的核酸檢測方面大大擴容。第三,目前暑假已經開始了,但雲岡石窟的遊客不算多,疫情對國內旅遊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9)現在,要提振經濟,關鍵是要在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為線下消費服務和國內大規模跨區域人員流動創造條件。比方說,有人建議,要把核酸檢測信息、健康碼信息等全國統一起來,不能再各省搞各省的。理論上,我在北京屬於低風險地區,可以自由流動,進行線下消費,只要我在出京的過程中沒有額外的風險暴露經歷,我在全國同樣應該也可以自由流動,進行線下消費。不能因為我出了北京,我的風險等級就自動上升了,這不科學。要想全國跨區域流動活起來,防疫“全國一盤棋”,勢在必行。
10)對於最近河南、安徽村鎮銀行出現問題,以及部分地區購房者“斷供”,需要及早處理,關鍵還是要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要避免類似的問題向全國其他地區蔓延。不過,單就村鎮銀行和“斷供”來說,這兩件事情在網上受關注度很高,但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其實並不大。
~~~~~~~~~~~~~~~~
我曾經長期從事國際財經新聞報道,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確實非常不好。接下來,地緣政治動蕩,特別是美國挑起與俄羅斯、與中國的大國對抗,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安全和經濟風險。與此同時,美國本身經濟“暴雷”是大概率的事情,美聯儲的“魔法”也到了該揭曉的時候了。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也很難獨善其身,但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形勢依然是比較穩健的。這絕對不是“唱高調”,而是客觀對比美、歐、日、中各自經濟形勢之後得出的結論。
最後,無論是對於中國國家來說,還是對中國老百姓來說,順風有順風的過法,逆風有逆風的過法,日子總要過下去。這個時候,都要保持合理的預期。危機過後,最後還能站着的那個人、那個國家,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