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的海運價格,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發展的機遇?在全球化越來越緊密的今天,海運成了全球化趨勢中貨物運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相對陸路運輸,海運的成本只有陸路的1/30,就更不用提更貴的空運了,因此全世界96%的貨物都是通過海運運輸,哪怕是在集裝箱沒有發明出來以前,海運也是佔據主導地位,如果您喜歡本期不要忘記點贊關注。
其實集裝箱的費用從2020年起一直在漲,比如在2020年2月從中國運送到美國西海岸的報價為1200美金,但是當時間來到11月份的時候價格已經突破了2000美金,到今年的5月已經漲到了5400美金,然而海運費至今還在漲,為何說海運費的保障是中國發展的機遇?這與中國是世界工廠分不開關係。
在前不久聯合國頒發的通知中就曾明確表示,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產業鏈的國家,而這些暴漲的運費中絕大多數的連接點都是中國,根據中國海關頒布的數據中國在最近的情況下創下了近30多年來的最高增速,在集裝箱出現前,全要靠工人的搬運,但是在科技化之後,集裝箱可以說是促進了經濟全球化,在海運蒸蒸日上的如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將原本繁忙有序的海運市場打亂,中國作為在疫情中恢復較好的國家也率先開啟了海運貿易,機遇在哪兒?
中國因世界工廠聞名世界,中國的快速崛起讓歐美等西方國家感到害怕,因此在中國製造業向高端方向進行轉變之前,他們想率先一步讓中國製造業受到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衝擊,比如越南想成為世界工廠,一直敵視中國的印度,如今美國更是希望美企撤出中國市場,甚至還在說服日企也這樣做,將在中國發展的製造業一步一步拆分到其他國家,這樣便能對中國製造業實行精準打擊,缺少利潤的製造業就會像渴水的魚但是再也等不到足夠的水來滋潤,因此甚至在疫情前期還流傳過“中國製造業已死”的消息。
然而現在不論是印度還是越南都在飽受疫情的折磨,他們的工廠開開停停,要知道對工廠來說,不能正常復工就意味着每天遭受巨大損失,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企業收入或者現金流斷裂,就比如為了響應美國政府的芯片安全策略,富士康、台積電等芯片產業搬到越南、印度等地,這些高端製造產業鏈一旦停工停產,就可能會引發多米諾效應,因此一些高端製造產業又只能將廠地搬回中國,比如三星的芯片工廠已經從馬來西亞又搬回了西安,富士康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福利策略,台積電也打算在中國建廠。
那些環繞在我們周邊的國家也因為一次疫情,徹底打破了原先在西方發達國家扶持下發展的“虛假繁榮”,並且隨着疫情的不斷反覆,誰也不敢斷言將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國家就有着先發優勢,更不用說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生產出來的貨物還有着足夠龐大的內循環,集裝一箱難求也恰恰證明了中國工業的發展與恢復情況,為什麼這樣說?,以往海運公司為了不讓貨輪空着回來,一般也會在對岸攢滿一船貨物回國,不然返航的成本遠遠不划算,但現在一箱難求便是因為國外的工業體系並沒有恢復,能進口什麼產品?
於是就有些老闆寧願不要貨物也不願承擔這筆費用,因此倒不如趕緊回到中國重新拉送貨物運輸,儘管也有些貨輪會選擇等一等將貨物堆滿貨輪,但即使不限制產品種類也依然填不滿依然是賠本生意,於是大部分的船都是空着回國,而那些高昂的運費成本自然也就只能由消費者買單,於是緊接着而來的就是集裝箱不夠用了,要知道中國生產了全世界90%的集裝箱,在這種情況下生產產能依然跟不上貨輪的旺盛需求。
於是那些曾經被廢棄掉的集裝箱又重新回到商場上,進行廢物再利用,那些舊貨櫃現在也成了各大公司“哄搶”的稀罕物品,以至於現在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原本在歐美裝貨運的船隻現在在那邊抓緊時間裝集裝箱,來到中國後就趕緊帶着這些空箱子裝貨,巨大的供應鏈失衡導致了哪怕是中國都無法彌補,這也就直接讓那些歐美商人失去了議價能力,因為找中國訂貨的商家太多了,中國製造業已死?不,它還相當茂盛,如果您喜歡本期不要忘記點贊關注,也歡迎您在下方評論留言,您的支持就是創作的最大動力,我們下期不見不散,提前祝您中秋愉快,記得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