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創始人,要去賣紅薯了?

“不跑不賴不慫”“就是賣紅薯也要把債還上!”

沒想到,這句鍾薛高創始人說的話,居然上了熱搜。

被時代拋棄的知名品牌,其創始人要“賣紅薯”還債,雖是玩笑話,但“雪糕刺客”的困境卻是真的。

兩年前,鍾薛高還是那個紅極一時的“雪糕界愛馬仕”,有着成立僅16個月便營收破億的赫赫戰績。

沒想到如今,鍾薛高竟然這麼快就已跌落神壇!

不過,鍾薛高的網紅屬性也讓所有消費品牌羨慕。

縱使站在破產邊緣、縱使墜入深淵,依然話題滿滿,每隔一段時間,總能上一個熱搜:

比如欠薪、產品降價、創始人限高,甚至創始人好朋友的一個點贊轉發也能讓鍾薛高上一次熱搜。

在很多業內人看來,作為曾經的新消費明星公司,鍾薛高一步一步走向深潭,似乎也沒有感到意外。

“雪糕界愛馬仕”,捧不起來了啊!

被限高的創始人,“坐一夜綠皮火車到北京”,要賣紅薯還債;

紅薯,願意成為下一個“新貴”嗎?

難道,一家明星公司的非意外“死亡”,要從老闆開始“賣紅薯”算起?

01

吃瓜群眾們苦鍾薛高久矣!

網紅雪糕品牌鍾薛高,真的是把網紅屬性點到滿。

縱使跌落神壇、縱使站在“破產”邊緣,依然話題不斷,這不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4月21日,據新浪財經ceo鄧慶旭微博內容,鍾薛高創始人林盛在被“限高”後,坐了一晚上綠皮火車到北京,他表示,就是賣紅薯也要把債還上。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信息,今年3月,林盛被限制高消費,主要因系鍾薛高涉及仲裁案件,今年2月,鍾薛高已因此案被強制執行81.81萬元。

當晚,話題“鍾薛高創始人稱賣紅薯也要把債還上”就衝上熱搜,久久霸屏熱度不下。

鍾薛高創始人林盛趁勢又賺了一波流量,要把責任進行到底!

被限高,坐了一晚上綠皮車到北京,賣紅薯也要還債的“擔當”,真可謂是好樣的!

不過,明顯網友們對此頗有微詞:

也是,“狼來了”看多了,再也不會被“賈躍亭”、“許家印”那些“老賴”騙感情了!

甚至還有不少吃瓜群眾直呼,林總可千萬別賣紅薯,不然以後紅薯也吃不起了!

一向高產樸實的紅薯,會願意成為下一個“新貴”嗎?

另外,大家也不要小瞧綠皮火車,綠皮火車也是有硬卧和軟卧的,長途軟卧可是比高鐵舒服多了。

所以,林盛到底坐的是硬座還是硬卧亦或是軟卧呢?總不能是周鴻禕的邁巴赫吧!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欠錢“老賴”的話不可信,也許大家都經歷過欠錢的人總會說:

錢我肯定會還的,相信我,下周馬上就有錢了。

周而復始,難道欠債的“下周”無窮多?

可鍾薛高這個品牌可是一點都不窮啊!

02

曾經,鍾薛高因為把雪糕賣得太貴,被大家稱為“雪糕刺客”。

這個品牌取三個百家姓集合、以“中國雪糕”諧音為名,外形設計靈感來源於傳統建築瓦片,頂部形成“回”字花紋,棒簽也採用了獨特的複合秸稈材質,鍾薛高從內而外都在努力凸顯自己國貨的標籤、地道的中式雪糕品牌。

但在價格上,鍾薛高卻一反傳統國貨物美價廉的特質,一路“高,實在是高”。

2018年“雙11”,鍾薛高憑藉著一支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雪糕,僅用15個小時便拿下了2萬隻的銷售成績, “貴”成為了鍾薛高最突出的標籤。

在這之後,鍾薛高一直在高速奔跑。

2019年,鍾薛高的銷售額突破了1億元;2020年,銷量突破4800萬支,僅半年銷售破億;2021年,營收相比前一年增長一倍達8億元;2022年短短5個月內,鍾薛高的雪糕出庫數為2.2億片。

2019-2022年期間,全網同類目銷量營收第一、客單價第一、復購率第一……“網紅雪糕”實至名歸!

不過,這些也算是鍾薛高最後的高光時刻了。

22年,鍾薛高因為其一款海鹽雪糕在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被質疑添加劑過多,引發熱議同時,許多消費者此後失去了對昔日網紅雪糕的信任;

宣傳上使勁往奢侈品靠,原料卻使用廉價添加劑。“花最多的錢,吃最多的膠”,這種巨大心理落差,或許是鍾薛高被消費者逐漸放棄的根本原因。

2023年,鍾薛高又多次曝出欠薪、員工流失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種種輿論爭議,該公司多個官方賬號均早已停更半年以上,並未做出任何回復!

鍾薛高,一家明星公司正在經歷着非意外“死亡”!

天眼風險信息顯示,鍾薛高公司還存在多條股權凍結、被執行人和限制消費令信息。其創始人林盛最後也成了被執行人。

這個曾經無比網紅的雪糕品牌,如今的局面竟如此慘淡,而這一切都與林盛的經歷有關!

03

“網紅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

林盛是做廣告出身的,在創立鍾薛高這個品牌之前,曾經幫馬迭爾、中街1946打造過成功的營銷方案,給了林盛自己做雪糕的底氣。

關於林盛早年的求學經歷,公開資料里記載的特別少,只知道林盛大學時讀的是歷史系,學習成績很好。在後來多次的採訪過程中,林盛也刻意避免提及學生階段的經歷,聊得最多的就是鍾薛高和自己在廣告行業的經歷。

大學畢業後的林盛,先是在一家廣告公司沉澱了5年時間,然後在2004年成立了上海盛治廣告有限公司(上海盛治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康師傅、冠生園、大白兔等都曾是林盛的客戶。

2015年,林盛利用自己學歷史的優勢,再加上自己的廣告才能,一己之力把馬迭爾這個東北本土的雪糕,帶到了首都北京,品牌火爆市場。

後來,另一家東北雪糕品牌“中街”不甘示弱也找到了林盛,“中街1946”應運而生,林盛心裡對雪糕行業也有底了:

原來,雪糕行業這麼好“騙”啊!

過往的成功,迫使着林盛要做中國的“哈根達斯”,沒想到最後卻做成了“雪糕界的愛馬仕”。

如今在市面上,鍾薛高的產品高價已經開始賣不動了,臨期產品甚至低至2.5元一支。

前不久,話題“鍾薛高售價從60元降到2.5元”衝上熱搜第一!

對於鍾薛高几年間的價格對比,“溢價”一詞已不足以表達,又因為鍾薛高沒有像哈根達斯那樣放獨立冰櫃,而是和平價雪糕放一起,導致許多消費者直到付賬之際,才發現手中雪糕價格遠超消費預期,有種被騙的感覺。

如果2塊錢是鍾薛高成本的話,那麼鍾薛高以前簡直比醫美行業還要暴利!

屢屢陷入爭議的鐘薛高,是國潮崛起還是變相割韭菜?

林盛最應該反思自己,明明一手好牌,到最後怎麼就玩砸了呢?

04

究其原因,一個是市場環境不再支撐高價國潮產品的持續爆紅;

網紅品牌很難擺脫曇花一現的命運,“所以理論上不要過度追求噱頭和賣點,品牌心氣不能太高傲,否則消費者很難長期認可”。

另一個是企業的產品定位和市場脫節;

被品牌爆火的假象所迷惑,從而導致未採取有效行動來抓住機遇,化危為機。

但是,鍾薛高墜落的原因也不僅僅與市場大環境相關。

林盛覺得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放手讓品牌自己成長,可惜林盛過於信任公司高層,以至於公司內部山頭林立,在面對公關危機時,無法及時處理問題。

鍾薛高的官微、官博已停更數月、員工數月未領到工資、經銷商賣不動只能半價清倉;還有合作方向鍾薛高發起訴訟,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創始人林盛已被限高……

“雪糕刺客”這個詞,從此以後大概率是不會再存在了!

2023年後,“低價”似乎成了電商平台的核心關鍵詞,而商品低價促銷成了商家最主要的獲客手段。

這種轉變的背後,是國人消費觀念日漸理性的表現,也是市場趨於理性的轉變。自今年以來,一些打着某種“標籤”、講一通故事的一些品牌,不管是口碑還是銷量都遭到了“滑鐵盧”。

一味地漲價,營銷大於產品與服務,最終無一例外有可能會脫離真正的消費環境因此遭到反噬。

順應市場訴求,先消費者一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這才是企業常久增長的秘籍。

最後,我們必須承認,鍾薜高的輝煌已落幕。

對於一家長期狂奔的企業,怎麼慢下來、活下去,成了眼下最重要的挑戰!

誰又會是下一個“鍾薛高”呢?

參考資料:

《知名品牌創始人被“限高”,“坐一晚上綠皮火車到北京”!本人放話:就是賣紅薯也要把債還上》,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