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高溫和烈日,讓你曬到“幾分熟”了,晒傷了怎麼辦?

盛夏的高溫和烈日,讓你曬到“幾分熟”了?

長時間暴晒之後,回到室內,吹着空調,身體已不感覺熱,但臉上、胳膊上依然火辣辣的,這就是晒傷了。

皮膚晒傷有三個階段:

  • 初期為皮膚髮紅髮熱;

  • 中期皮膚有灼熱和刺痛感,且缺水緊繃的感覺比較明顯;

  • 後期,部分人群晒傷後立即脫皮,也有經過初期、中期後慢慢脫皮的。

晒傷這可怎麼辦?

外出晒傷後,我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冰涼的濕毛巾給晒傷的皮膚冷敷。如果晒傷面積較大,可以用柔緩的水流冷水淋浴或浴缸冷水浴,不過冷水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晒傷會嚴重損傷皮膚屏障,極大地增加皮膚的水分流失,雖然肉眼看不到這種水分流失,但晒傷過後還是應當適當增加補液,尤其建議飲用白開水。人體皮膚中的水分絕大部分來自於飲水和食物,因此增加飲水可以有效補充晒傷皮膚的水分丟失,加速晒傷皮膚的修復。

對於晒傷的皮膚,可以使用相應的外用藥物及產品減輕不適。首選各種低敏的保濕霜,其次可以選擇各種蘆薈凝膠、爐甘石洗劑。

防患於未然,皮膚晒傷是可以預防的:

避免烈日曝晒,外出要撐傘,戴寬邊帽,穿着長袖衣衫,最好穿深色衣服,因為紫外線比較容易穿透淺色衣服,面部及外露部位搽防晒霜。

夏季戶外活動時間不宜過長,初次暴露於夏季中午晴空日光下的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即使是皮膚淺黑的人也是如此,戶外游泳時應特別注意防護。

溫帶地區上午10點以前,下午3點以後引起晒傷的波長射線通常都被濾掉。大霧不能減少危險,高海拔危險性則增加。

防晒霜的防晒指數(SPF)並非越高越好:

  • 陰天或在樹蔭下活動,選SPF15~25的;
  • 直接在陽光下活動,選SPF25~30的;
  • 去海灘、高原、雪山等,建議挑SPF50的。

夏天出汗多或要下水遊玩,應選擇防水抗汗的防晒產品。防晒霜要抹1分硬幣大小才夠量,最好在出門前半小時內塗抹,如果持續在戶外活動,應每隔兩三個小時補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