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注意握拍時虎口壓拍,像托着小鳥一樣輕輕托住球拍。”3月25日,武漢市漢南區育才第二小學的學生們,在學校附近的中國車谷全民健身中心南館的乒乓球室,練習着乒乓球的握拍動作。
步行至體育館僅需15分鐘,場地是現成的專業體育場館,老師是專業教練,但課程卻是學校開辦的體育課。“學校一直以來踐行健康第一,以體育人的教育理念,我們希望學生到專業體育場館鍛煉,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武術、舞蹈、跆拳道、乒乓球等專業體育訓練。”漢南區育才第二小學校長柳田牛說。
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當天下午,漢南育才二小7個班級的學生在該體育館內體驗乒乓球、五步拳、拉丁舞、跆拳道等課程,孩子們穿上運動服,一招一式地比畫著,聲音格外響亮,勁頭也很足。“我以前就特別想學跆拳道,沒想到這次來體育館就能體驗上,真是太滿足啦。”二年級(2)班學生王子睿說。
“和傳統的體育課不同,我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體育項目,這樣我就可以繼續學習拉丁舞了。”二年級(3)班學生剛紫萱告訴記者,學校按照課程進行分班訓練,她可以更專註地和同學們在體育課上學習拉丁舞。
不僅是課程體驗,武漢經開區青少年業餘體校校長全大勇介紹說,在學生接受訓練過程中,體育中心的專業體育教練也能通過和學生的接觸,挖掘一批好的體育苗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競技技能。
每周在體育館上兩次體育課
當天,漢南育才二小與經開區青少年業餘體校正式簽約,體育中心正式成為該校實踐活動基地。未來,漢南育才二小的學生將在每周二、周五下午的時間,步行至體育中心上體育課。
“我們計劃每次安排7個班級和體育校隊學生在場館開展訓練,提升運動技能,增強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品質。”柳田牛說,此舉既是落實武漢經開區“六個100”實踐育人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協同育人、館校融合的創新實踐,希望每堂課都能成為學生成長的加油站。
在此安排下,學生們每學期能接受32次專業的體育課程訓練。“如若形成長效機制,孩子們一學期下來能學到一至兩項專業技能。”武漢經開區體育局四級調研員劉亞鋒說,每隔一段時間,將對孩子們的體測數據進行比較,爭取減少“小胖墩”“小眼鏡”的數量。
能學的課程多了,場地也更專業了。武漢經開區教育局副局長周鳴說,孩子們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學習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救應急技能。每年暑假,孩子們已養成在室內體育館游泳的習慣,避免去戶外玩水。
“館校合作的創新模式,得益於區教育局、區體育局的積極推動;體育運動的開展,也收穫了家長們的廣泛認可。”柳田牛校長表示,未來,還將把游泳納入體育課,進一步發展乒乓球等特色體育課程,拓展相關隊伍,形成人才梯隊。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