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在埃及港口附近與一艘散裝貨輪相撞後的慘狀終於曝光了。根據美國海軍陸續發布的照片,該航母右側靠近艦尾部分存在明顯碰撞痕迹,也基本印證了老司機之前的猜測——這次“杜魯門”號是撞船事故的“受害者”。但現在的問題是,這艘代表美國當前在紅海地區核心戰力的航母,到底受損有多重?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5日稱,美國海軍發布的最新照片顯示,這艘美國航母外部可見明顯的損傷,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美國海軍從13日開始陸續發布了該航母受損後的照片,右舷升降機後部的舷台有明顯撞擊痕迹,右舷靠近船尾的地方有一道撕裂,沿着船舷的一根管道似乎也受到了嚴重損壞。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稱,這些只是航母受損情況的一部分,但“其他部分的受損情況相對更輕一些”。
老司機注意到,美國海軍15日發布的照片顯示, “杜魯門”號的右舷多處出現損傷,但並沒有影響到它的正常運作——照片上可見該航母飛行甲板停滿了戰鬥機和一架e-2c艦載預警機。不過美國海軍學會網站透露的信息顯示,該航母似乎也沒照片上表現出來的這麼不受影響——目前“杜魯門”號航母位於地中海東部,並計划進入港口,以便檢查團隊評估該艦所需的維修。尚不清楚維修需要多長時間,但五角大樓官員表示,這次維修的目標是讓“杜魯門”號儘快恢復部署。
從受損部位看,“杜魯門”號可能最受影響的是負責提升戰鬥機到飛行甲板的升降機。美國“尼米茲”級航母上配備了4部升降機,這次受損部位靠近右後方的那一部。儘管從外形上看,該升降機本身沒有明顯損傷,出事的是旁邊的舷台,但升降機本身牽涉到諸多線纜和液壓系統,這些內部看不見的部分有沒有在撞擊中彎曲變形,還需要仔細檢查後才能確定——這也是美國海軍急着讓該航母進港評估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杜魯門”號航母本身是美國當前在中東地區軍力的象徵,也是美軍應對胡塞武裝對於紅海航道襲擊的關鍵力量。從去年12月部署到紅海期間以來,胡塞武裝宣稱多次向該航母發動攻擊,倉促之間“葛底斯堡”號巡洋艦還誤將從“杜魯門”號上起飛的一架“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擊落。美國海軍承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是“在二戰以來美國海軍最緊張的持續戰鬥活動時期開展行動”。
因此對於美國海軍而言,“杜魯門”號在這次撞船事件中的損傷情況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損傷不大的話,可能會在港口短暫維修就再度出海繼續作戰部署,等待完成此輪部署後再回到母港大修。但如果評估認為升降機等關鍵部位存在損傷、影響到航母的整體作戰能力的話,考慮到該航母目前仍處於與胡塞武裝的持續作戰狀態,它就很可能中斷部署,率先返回基地修復。
無論“杜魯門”號是在就近港口短暫維修還是返回基地大修,美國航母的全球部署計劃都會產生連鎖反應。近年來美國航母狀態普遍不佳,再加上全球部署帶來的超強度使用,導致實際可用的航母數量捉襟見肘,甚至在五角大樓最重視的西太平洋方向也多次出現“航母空窗期”。
根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的數據,目前美國現役11艘航母中,僅有4艘處於可部署狀態:位於日本的“華盛頓”號、位於南海的“卡爾·文森”號、位於中東地區的“杜魯門”號以及美國本土的“尼米茲”號。按照美國海軍原先的計劃,“杜魯門”號應該在中東地區繼續部署至少4個月,在此期間老邁的“尼米茲”號將在完成一系列訓練任務和海外聯合演習後,再前往中東接替“杜魯門”號。而如今“杜魯門”號意外受損,意味着紅海海域將出現短暫的美國航母“空窗期”,倘若需要“尼米茲”號提前趕來中東,美國海軍的全球部署計劃也將被打亂。
樞密院十號/老司機馬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