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響應《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首批基金變更業績比較基準
中國基金報記者 憶山
5月9日,浦銀安盛基金宣布,即日起調整旗下三隻債基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成為《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發布以來,首批變更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募產品。
三隻債基產品變更業績比較基準
浦銀安盛基金表示,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權益,以更科學、合理的業績比較基準評價基金的業績表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經與各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決定自2025年5月9日起對浦銀安盛穩健增利、浦銀安盛悅享30天持有、浦銀安盛雙債增強的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變更,並修改各基金《基金合同》的相應條款。
具體來看,浦銀安盛穩健增利的業績比較基準由“中證全債指數”變更為“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85%+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收益率*5%+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後)*10%”。
浦銀安盛悅享30天持有的業績比較基準由“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9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稅後)*10%”,變更為“中債綜合全價(1年以下)指數收益率*80%+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稅後)*10%+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後)*10%”。
浦銀安盛雙債增強的業績比較基準由“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收益率*40%+中證綜合債券指數收益率*5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10%”,變更為“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55%+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收益率*30%+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後)*10%”。
公募行業將更加嚴謹客觀選用業績比較基準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年內共有109隻基金(只統計初始基金,下同)變更業績比較基準。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有43隻,fof有41隻,純債基金有12隻,“固收+”基金有11隻,另有2隻為qdii產品。
從業績比較基準變更前後情況來看,19隻產品由單一指數變更為複合指數的形式;6隻產品變更後,將中證a500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標的指數之一。
還有部分產品將此前基準中的滬深300指數調整為行業風格指數。例如建信信息產業自3月21日起,業績比較基準由“滬深300指數*85%+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15%”,變更為“中證tmt產業主題指數*85%+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15%”。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認為,基金公司調整、細化業績比較基準,一方面可以適應市場變化,更加準確、合理地反映基金的投資目標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投資者更好地對產品業績進行評估,避免因產品業績過於偏離基準而產生的誤解。此外,也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和行業規範,保護投資者權益。
事實上,監管部門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基金投資風格漂移等現象,早在2002年便發布《關於證券投資基金髮行設立中報材料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要求公募基金設置業績比較基準;此後又多次發布文件,不斷完善關於業績比較基準的規定。例如,2019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業績比較基準監管的通知》明確提出,在產品設計中應審慎確定業績基準;在修改業績比較基準公告中,應對修改原因進行詳細披露,以充分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等。
今年5月7日,證監會正式印發《行動方案》,其中提到,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監管指引,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對基金公司選用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為實施嚴格監管,切實發揮其確定產品定位、明晰投資策略、表徵投資風格、衡量產品業績、約束投資行為的作用。
對此,易方達基金表示,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將引導行業機構嚴謹客觀選用業績比較基準,保障產品風格穩定性,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評估與衡量基金業績表現。
國聯基金產品開發負責人許超表示,後續基金公司在投資決策上,應將業績比較基準作為核心參照,無論是構建還是調整投資組合,都需與基準保持一致。制定投資策略時,也要充分考量基準所反映的市場環境與投資風格。
編輯:趙新亮
校對: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