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WAF世界建築節景觀類中國入圍項目

有着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今年進入第12屆。WAF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築評選盛事,由英國EMAP集團主辦。其獎項設置不僅表彰已建成的傑出建築作品,也對未建成的優秀方案給予關注。

2019年WAF在所有優秀投遞作品中,共有來自70個國家534個項目入圍,其中中國作品有95個,入圍作品分為建成項目、建築方案、景觀項目3個大類。最終評審及頒獎將於今年12月4~6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

本文為WAF公布的15個中國景觀設計類別入圍名單。


鄉村景觀設計入圍項目

01. 臨汾澇洰河生態系統修復及規劃設計

所在地:臨汾,山西

澇洰河生態工程片區東西跨度約7.9km,南北跨度2-4.5km,用地形態為東西狹長、南北淺短。整個地勢周邊高,河谷低,呈東高西低趨勢。澇河、洰河及兩河匯流段呈東西貫穿澇洰河生態建設區;其中,澇河、洰河從東往西至南同蒲鐵路橋匯合後形成一條河流,澇河與洰河之間形成中心台地,約8850畝。

02. 惠州羅浮山泰康拓荒牛紀念園展示區

所在地:惠州,廣東




項目用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拓荒牛精神”的文化核心來豐富項目,由此引申出“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民族的靈魂”的設計理念。同時提醒人們時代的發展趨勢,並將陵園生態化、園林化和藝術化,塑造成功能複合、氛圍明朗、藝術環境兼具的旅遊景點。着力為繁忙的都市開闢一片遠離喧嘩之地。

03. 磚藝迷宮花園

所在地:張家口,河北




“磚藝迷宮花園”為一直徑13米的圓形用地,圓內三條蜿蜒曲折的磚牆不僅在平面上形成複雜連續的褶皺空間,並且磚牆在豎直方向上也採用曲面形態,加之磚牆的磚塊細部砌築也凹凸變化,因而它成為空間及視覺的雙重迷宮;三條磚牆沿圓邊的外側空間用於種植竹子及草皮,其內側空間則是居民活動的場地,中國傳統陰和陽的相生相對性在這裡以複雜性呈現。

04. 右甸農業生態公園

所在地:昌寧,雲南


右甸農業生態公園位於昌寧縣城北側,佔地1335畝,由核心區與農業緩衝區組成。公園引入右甸河兩條支流水源,由農田表流濕地與功能性潛流濕地吸收凈化,形成清潔穩定的湖區水質,並在雨季蓄滯洪水,增強右甸河主河道行洪安全。核心區分為濕地觀光遊覽區、濱湖休閒遊賞區,以及傳統農業體驗區。

05. 雲在亭——北京林業大學花園節信息亭

所在地:北京,中國




“雲在亭”位於北京林業大學校園內的一片小樹林中,為2018年的“竹境·花園節”活動設計建造,佔地約120平方米,用於建造節期間的信息發布,活動結束後將為師生們日常休閑、小型聚會等提供一處靈活的戶外場所。基地北側和西側面向校園道路,被樹林、廣場灌木、紀念石刻、休閑座椅環繞形成螺旋形廣場,信息亭位於廣場中心。

城市景觀設計入圍

06. 北京大興生態文明教育公園景觀設計

所在地:北京,中國



大興生態文明教育公園位於大興區北側、南五環以南、新媒體產業園北側緊臨新鳳河,總面積約141456㎡,它處於北京主城區邊緣、依臨新興城市板塊和機場輻射區。同時這個城鄉結合部地區也是北京產業調整升級、騰退還綠的重點區域,面臨大面積的低端產業關停、廢舊建築拆遷、流動人員清退的陣痛和挑戰。

07. 建發央著·墨展示館

所在地:廈門,福建




展示設施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理念為基礎,表達了對故鄉和家庭的尊重和崇敬。雕花的樑柱、滿月形的門廊、水平如鏡的池塘和通天的天窗,盡顯超凡脫俗。精緻考究的錦鯉池天窗可謂一扇通向上天的窗戶,其設計靈感源自古老的東方文學與哲學。

08. 尖沙咀海濱優化計劃-梳士巴利花園和星光大道

所在地:香港,中國




09. 西安南門花園

所在地:西安,陝西

南門花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場地原本是校園南門邊一小塊無人關注的綠地,經過悉心的改造和連續性設計維護,原本不起眼的地方演變成獨具特色的研究、實驗與公共活動空間,並且對師生和周邊居民的活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作為低影響設計的探索,改造後的花園兼具雨水花園和實驗田功能。科研團隊在此研究鄉土植物群落在城市建成環境中的應用,長期跟蹤觀測植物演替情況、收集數據,並定期更新維護苗木。

10. 台中中央公園

所在地:台中,中國台灣



位於水湳智慧城的中央公園,佔地67公頃,南北狹長,其低碳、智慧、創新三大設計理念已在園區內實踐,包括公園內上萬棵原生植栽、1萬平方公尺的太陽能光電版,運用再生能源,自給自足發電的低碳;全區建置智慧桿件、智慧路燈及中央監控系統的智慧;以及大容量滯洪池、首座集十二感官互動設施於一座公園的創新。中央公園從最初一片荒蕪的舊水湳機場空地,到現在植栽萬棵喬木、濕地環境培育生態多樣性,已吸引20多種鳥類棲息。

11.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示範段

所在地:上海,中國





楊浦濱江示範段是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啟動段,為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乃至整個45公里黃浦江兩岸貫通工程都起了重要的示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鑒意義。由於密集的廠區、單位割據江岸,建築師作為多年生活在該區域的市民中的一員,從來不曾在楊浦區段接近濱水區域。“臨江不見江”是這一區域近百年來的城市空間難題。第一次經過重重障礙步入場地,站在老碼頭上,摸着滿是印痕的栓錨樁,眺望遠處陸家嘴金融中心。建築師意識到這將是城市空間的一次重要的蛻變,也將是這個城市百年工業文化歷程鮮活呈現的重大契機。

12.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所在地:長春,吉林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是關於工業遺迹保護與改造的城市更新類設計運營項目,原為偽滿時期建造的長春市第一凈水廠,擁有80年長春市供水文化印記和30萬方城市腹地稀缺生態綠地。生態園以生態綠地為載體,以綠地資源活化與再生為抓手,將工業遺迹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並注入文化藝術、時尚創意的元素,凸顯人與自然互動,促進生活方式的提升與改變,力求打造成中國城市更新及工業遺產保護新典範,開拓出與城市活動與產業結構升級充分融合的再生模式。

13. 綠地安南小鎮紅土遺址公園

所在地:南昌,江西


項目位於南昌綠地安南小鎮旁,是集大地景觀,自然體驗,生態修復,科普認知,休閑放鬆為一體的自然公園。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會被壯闊的紅土荒漠,成片的荒草,大片的馬尾松林所吸引。在紅土大地的地表下,是這片紅土的地質構造和背後的地質學意義。這片紅土地質學名稱是網紋紅土,成因是在第四紀冰川期及後續的鄱陽亞冰期的冰嘖物,經濕熱氣候條件下的淋溶和風化產物,其斷面特徵為不同年代的紅色土層中夾雜着蠕狀白斑狀紅泥,所以網紋紅土又稱蠕蟲狀紅土。因土質粘重板結,雨季降水不易下滲,地表徑流引起坡面沖刷致使水土流失,常年累月往往形成植被稀疏、溝壑縱橫的“紅色荒漠”景觀,考古學者也稱之為“曠野遺址”。

15. 海口美舍河鳳翔公園景觀設計

設計公司:土人設計

所在地:海口,中國




是美舍河最重要最大的景觀節點,是美舍河海綿城市展示的窗口,場地設計面積為78.52公頃(包含水域面積)。設計上,運用台田、密林、果園、濕地島鏈等大地景觀的手法展示鳳翔公園自然之美;生態上,通過人工潛流、表流濕地最大限度解決水質污染問題的同時,以乾坤湖為核心營造白鷺生境;城市休閑方面,充分考慮城市綜合公園的需求,提供滿足市民休閑的活動場地及慢行步道。最終將鳳翔公園打造成展示海綿理念、滿足市民休閑需求、展示海口景觀特色的綜合性生態城市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