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又被舉報偷稅了!
這位74歲的傳奇女星,剛通過綜藝節目翻紅,準備東山再起時,突然被實名舉報,竄上熱搜。
2025年5月15日,深圳的王先生向稅務部門提交舉報信,指控劉曉慶名下的上海弈熙文化傳媒中心涉嫌偷稅漏稅。
事情發酵24小時後,劉曉慶發布聲明回應:純屬惡意舉報!
這短短的六個字,背後涌動的複雜情緒,像極了她波瀾壯闊的人生劇本。
要知道,這可不是劉曉慶第一次被指控偷稅漏稅了。
2002年劉曉慶偷稅案,曾讓無數人唏噓,那時的影視圈風雲變幻,她卻因稅務問題入獄422天。
在牆內的日子裡,她每天對着鏡子練習微笑,研究如何在逆境中翻盤。
那句"只要不死,什麼都好辦",幾乎是她人生的縮影。
劉曉慶的人生,就像一場跌宕起伏的電影,既有輝煌的巔峰,也有低谷的掙扎,可她從不後退,一路向前。
1950年,劉曉慶出生於重慶涪陵。
1979年,她憑藉《小花》中的何翠姑一角嶄露頭角,隨後以《芙蓉鎮》、《原野》、《春桃》等作品三度蟬聯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成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影壇的象徵性人物。
她在電影《垂簾聽政》中塑造的慈禧太后、在《武則天》中飾演的武則天,突破了歷史人物的臉譜化,如今還在被年輕觀眾所津津樂道。
她以精湛的演技詮釋了武則天從少女到暮年的各個階段,成為最經典的武則天角色之一。
演而優則商。
上世紀90年代,劉曉慶以敏銳商業嗅覺跨界房地產、影視等行業,成為首位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國女星。
1993年,劉曉慶實業發展總公司在山東濰坊市政府合作開發“東方電影之都”,號稱投資26億元,劉曉慶已在濰坊購地600多畝。
她的成功,正是以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時代紅利、電影產業從無到有作為大背景的。
藉著行業發展的東風,事業蹭蹭往上躥,誰也擋不住。
然而,一個人在最成功的時候,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時候。
2002年,稅務問題令劉曉慶的商業帝國轟然崩塌,入獄422天,劉曉慶迎來了至暗時刻。
劉曉慶及其所辦的公司,自1996年以來,偷逃稅1458.3萬元。
劉曉慶名下的23處房產和8輛豪車被拍賣,用於補繳稅款。
多年來的努力,因為自己行差踏錯,而付之一炬。
在獄中,她以冷水澡增強體質,每天跑八千步,帶獄友排練節目,甚至學習英語為日後復出儲備技能,連摘棉花都要爭第一。
這段經歷,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終點,而劉曉慶卻選擇在一片爭議聲中開啟新篇章。
出獄之後,主動聯繫過去相熟的導演,不管是多小的角色,只要有戲可拍、付錢及時就行。
她自嘲是“橫店第一漂”。
從最底層的龍套演員做起,哪怕是只有幾句台詞、一天只有300元報酬的小角色,也欣然接受。
就是憑藉著這樣的韌勁,以及爐火純青的演技,劉曉慶很快又回到了當紅演員的位置。
2005年開始,陸續開始以主演的身份出演影視作品。
直到2025年,劉曉慶活躍在短劇圈。
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令人嘆服。
就像那句古語所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劉曉慶就是那堅韌挺拔的竹子,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她曾坦言:我一直認為我是最好的。
劉曉慶很喜歡用大詞形容自己,比如:
第一個出自傳的明星,第一個獨立製片人,第一個央視春晚女主持人,配得感極強。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對於被裹挾着去卷、去選擇保守人生的年輕人來說,劉曉慶這種不以外界為轉移的主體性確認,給予他們強大的力量感。
這種強大的精神內核,同樣體現在劉曉慶的感情生活上。
她談了7次戀愛,有過4段婚姻,捧紅了2個前任。
金星曾說:別人搞對象都是被托舉,你搞對象出錢出力還吃虧。
劉曉慶卻回應: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我喜歡這麼干。
她公開離婚的決定,在當時堪稱驚世駭俗,但她就是要離。
她認為,愛不是女性唯一的命題,征服世界的不是只有男人。
她說:女人不用嫁錢、不用嫁權、不用傍男人,也可以活出一個精彩自我。
劉曉慶從不掩飾自己的慾望:我這個人,經得起誘惑,經不起大誘惑。
她要演戲,想演《原野》,直接給北影廠的廠長寫信;想演賈寶玉,跑去毛遂自薦;《芙蓉鎮》開拍,她更是不遺餘力地爭取。
她要成功,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她一人提名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但最後只拿了女配。
她不服:我是主角,憑什麼得配角獎?主角獎和配角獎都應該是我的。
被頒發“終身成就獎”,她揚言:那我還要再拿一次。
她從不掩飾自己對於名利的渴望:我的每一分鐘不是用來掙名,就是掙利。
她坦言自己的慾望,然後去找辦法。
想演戲,就一個人搭着貨車跑到縣城的軍分區自薦;
想賺錢,就去走穴接商演;
想進福布斯榜,就下海經商,一個人開了26家公司。
在劉曉慶的書和微博里,你能看到最多的自我誇讚:
我生來就有點好。
我一直是個香餑餑。
我實在是太主要啦。
我既能做到風流倜儻,又能做到顧盼流光。
面對記者提問:中國最好的女演員是誰?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
面對其他優秀的人:倪萍挺好,但最早的(春晚)主持人是我。
面對過去的自己:我怎麼可以演得這麼好。
面對自己的生命:我對自己到此為止的生命很滿意。我對自己將來的生命一定要更滿意。
你看,在劉曉慶74歲的人生劇本里,皺紋是她的勳章,非議是她的伴奏,她是名利場里坦蕩的野心家,也是與時代較勁的七旬少女。
就像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這個時代總愛給人生貼標籤:35歲該認命、50歲該認老、70歲該認輸。
是時候撕掉“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的陳舊台本了。
此刻,不妨問問自己:你的人生劇本停留在第幾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