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新作《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海報。
在2025年春節檔電影中,徐克新作《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在眾多賀歲片中也許不是最火熱的頭牌,卻是我個人心中獨具風味,最心儀的一道菜。
從網上流行的評論來看,觀眾的不滿似乎主要集中在電影雖然成功塑造了一個颯爽英姿、嶄新亮麗的華箏,但卻也在同時削弱了前作里歷來的人氣扛把子黃蓉。
在我看來,新版黃蓉之所以不被接受,恰恰是因為徐克按照自己一貫的習慣把她做成了與小說里完全不一樣的人物。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真能看懂作者的用意,就能理解電影不但沒有弱化她和郭靖的愛情,反而是把二者的境界和深度都進行了提高(在不喜歡的人眼裡,也可以叫“拔高”)。
按照金庸原著的設定,黃蓉一出場就是聰明美麗,多才多藝,什麼都好,只是因為從小缺乏管教,有點叛逆的大小姐脾氣。後來因為遇到老實強悍,胸懷天下,對人誠懇,對事精明,在千年之後都俘獲億萬少女心的郭靖,於是出於對男人的愛和依戀而義無反顧地支持他的事業,以生命守護丈夫愛的煙火人間。
而電影對黃蓉的人設和經歷進行了全面徹底的“魔改”:首先,從開頭黃蓉提到自己為在江湖爭鬥中慘死的人點香超度來看,徐克暗示她離家出走的理由根本不是小女孩和父親賭氣,而是富家女出於樸素的善良,看不慣以父親為代表的、不管以如何仙風道骨的面貌出現,但本質上還是為了虛名小利爭鬥不止、弱肉強食的江湖秩序。她喜歡上郭靖的原因,自然也就不是小說里郭靖斥巨資請她吃大餐的豪爽,或者不嫌棄她小乞丐打扮的廉價情緒價值,而是她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心中之問答案的另一半:在之前,她只知道出來闖江湖的意義,不過是以手中刀打落多少對手的驕傲和幫派的牌匾;而遇到郭靖以後,她理解了俠的意義,是用心中劍震懾匪徒的狂暴和強權的野心。同時,從電影有意把黃蓉擔任丐幫幫主的時間提前到花剌子模攻城之前,甚至郭靖學習降龍十八掌之前來看,作者也有意弱化了洪七公傳位給黃蓉之舉,出於看黃藥師面子私相授受的成分,增加了兩個不貪戀權柄,但敬畏責任與擔當的理想主義者之間的惺惺相惜。
在這個過程中,郭靖的作用確實是不可替代的,他幫黃蓉完成了從躲避“江湖不是什麼”的消極自由到追求“江湖是什麼”的積極自由的改變。但同時,電影成功跳出了金庸那一代人難免陷入的“出嫁從夫”的傳統性別意識偏見,讓黃蓉反叛父親,走向愛人的路更加沒有依附感,多了很多平等:畢竟,郭靖從一個單打獨鬥的超級英雄,變成能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統帥,還是從向黃蓉學習管理丐幫的經驗,以及一對一私教輔導武穆遺書開始的呢。
此外,電影讓我非常喜歡的一點,是沒有將“為國為民”作為一個空洞的口號或者道德綁架的借口。郭靖一家從小在草原長大,受到最優渥的待遇,為什麼還念念不忘中原呢?電影有兩個小細節就給出了很有說服力的答案:一是在復現黃蓉給洪七公做菜賄賂他教郭靖武功的場景時,創作者用最美的鏡頭語言展現了以桃花酒香雞為代表的中原/江南菜的色香味俱全,很容易勾起每個當代中國人心中共通的舌尖上的鄉愁;二是作者有意把原著中瑛姑和老頑童之間用《四張機》傳情的橋段移植給黃蓉郭靖,並且改成了意境更深沉高雅的《七張機》。精美的食物、華美的言辭,是一個族群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日常來源和表現,也是面對危難和壓迫,很自然讓人挺身而出,以生命捍衛的生活方式。
但同時,電影的視角也不是狹隘“中原中心主義”的。且不說電影的結局實際把郭靖塑造成了“成功止戰之殤的he(大團圓結局)版喬峰”,又讓成吉思汗擔任了“屠蛤蟆英雄”。影片對華箏的敞亮大氣,拖雷的忠直憨厚的表現本身就暗示,郭靖身上的英雄氣,本來就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性格中最優秀的部分的結合體。俠之大者,最重要的是把天下的每一人都平等地當作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才能兼濟天下,斬妖屠龍。
大概正是因為以上原因,郭靖不會被封疆裂土的霸業蒙蔽雙眼,也不會為“金刀駙馬”指向的人生巔峰半點游移,為了一個江南過來的,只見過幾面的女乞丐頭子,他願意從北到南,敢當石頭記號上的meneg(蒙語傻子);黃蓉也不會被血腥的江湖險惡嚇破膽,對悠閑舒適的桃花島大小姐生活有半點留戀,為了一個草地長大,心眼子數量為負數的憨憨,她從南到北,再從北到南,雖然沒辦法約定,但憑默契就知道在戰局最危險,最無生還可能的地方等着對方:因為她知道,那是他一定會去的地方,他要去那裡做一棵不屈的橡樹,而她,也是一棵橡樹!
所以她比他更早到城裡,為他在每一個餐館、客棧、小酒館的招牌上寫下“招牌酒香雞”。因為他知道,這是她的家鄉菜,有它的地方,就有她;因為她知道,這是她給他和她們的家人做的家鄉菜,有他的地方,就有家。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這部電影的失敗,在於它沒有給我們金庸筆下的黃蓉。
而我說:它好就好在這個失敗上,因為它給出了一個更好的。
包特
責編 劉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