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院不文明行為說“不”,守護公共觀影秩序

□陳竺(新鄉醫學院)

在影院燈光漸暗、大銀幕亮起的那一刻,我們滿心期待沉浸於一個全新的故事世界。然而,總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打破這份美好。近日,在湖北武漢,男子電影結束後怒斥後排觀眾的事件,再次將影院不文明行為推到大眾視野前。

影院,本是一個匯聚眾多觀眾共同欣賞影視作品的公共空間,是文化消費與精神享受的場所。但不知從何時起,部分觀眾卻將其當成了“私人包廂”,肆意妄為。在觀影過程中,有人高談闊論,對劇情隨意點評,全然不顧周圍人的感受;有人頻繁使用手機,屏幕的亮光在黑暗中格外刺眼,干擾他人視線;更有甚者,在座位上隨意躺卧、吃東西發出很大聲響等。這些行為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嚴重破壞了觀影氛圍,侵犯了其他觀眾安靜觀影的權利。

就拿此次事件中的後排觀眾來說,他們的不當行為無疑是對公共秩序的漠視。電影有着自身的節奏和氛圍,觀眾在影院里應保持基本的安靜與尊重,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影片之中。當後排觀眾的行為打破了這份寧靜,不僅讓前排男子的觀影體驗大打折扣,也影響了周圍其他觀眾。男子在電影結束後怒斥,看似過激,實則是對這種長期以來影院不文明現象的一種宣洩。

從個人角度看,這些不文明行為反映出部分觀眾公共意識的缺失。在公共場合,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不應只考慮自身的舒適與便利,更要考慮對他人的影響。影院是一個集體空間,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良好的秩序。倘若每個人都只圖自己開心,不顧及他人感受,那麼公共秩序將蕩然無存,我們每個人最終都將成為受害者。

從社會層面來講,影院不文明行為的屢禁不止,也凸顯出公共文明教育的不足。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不能忽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加強對公民公共文明素養的教育,讓文明觀影、文明出行等觀念深入人心。

此外,影院自身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雖然很多影院都會在開場前播放文明觀影的提示,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於不文明行為的監管和制止力度往往不夠。影院工作人員應加強巡邏,及時發現並制止不文明行為,對於情節嚴重的觀眾,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如限制觀影等,以維護影院的正常秩序。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一個舒適、文明的環境中欣賞電影,感受藝術的魅力。這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增強公共意識,摒棄不文明行為。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加強文明教育,完善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告別將影院視為“私人包廂”的不文明現象,讓影院重新回歸到那個充滿魅力與寧靜的精神殿堂,讓每一次觀影都成為一場美好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