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鶴西去帶詩意!瓊瑤:我已翩然離去!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


今天,也就是12月4日,台灣著名女作家瓊瑤駕鶴西去,在留下一紙遺書後,在自己家中,坦然將人生年輪永遠定格在了86歲。

當看到媒體報道:“《還珠格格》《一簾幽夢》作者瓊瑤在台灣淡水家中輕生身亡,終年86歲”這段文字時,情不自禁就想到年輕時讀過她寫的《一簾幽夢》。

那時,自己正值青春年輪,對人生對生活都充滿着憧憬和嚮往,也因為讀過《一簾幽夢》,從此知道台灣有這樣一位名叫瓊瑤的知名女作家。

當時,或許是文化生活單調匱乏,物質生活也不富足,與如今相比,不管是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沒有現在這樣豐富多彩,可儘管這樣,書籍卻始終是許多年輕人難以捨棄的精神食糧。

記得在那時,瓊瑤的書都是暢銷書,只要談到瓊瑤,似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茶餘飯後,許多人談論最多的,好像也就是瓊瑤。

尤其是那些文學愛好者和人們當時所津津樂道的文藝青年,只要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話題總是離不開瓊瑤和瓊瑤的作品與書籍。

也就是從那時起,便陸陸續續讀過瓊瑤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後來,又看過由瓊瑤作品改編創作的諸如《還珠格格》等一些影視劇,因此,對瓊瑤又有了新的認識,並使其在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12月4日,當獲悉瓊瑤走完了自己86歲的人生旅程駕鶴西去時,禁不住又勾起自己年輕時的這段珍貴而又難忘的記憶。

尤其是當目睹瓊瑤留下的遺書時,總是五味雜陳,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情感湧上心頭。

有人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人世間,總要面對生與死。

當每一個人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自己的哭聲帶給這個世界,帶給自己家人的是歡聲笑語,是幸福快樂,是對未來的期待與憧憬。

那時,每一個人的哭泣,是一種對親人的慰籍與幸福,是人們所給予的祝福與愉悅,希望和寄託,是帶給這個世界的精彩與追求。

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當每一個人從幼年、童年、青年、中年,直至步入老年,在歷經歲月的磨礪後,最終的歸宿,又要循環往複,都要徹底告別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而此時,與自己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人世間所不同的是,每一個人在離開這個世界時,是悄無聲息地走的,並沒有帶走任何聲響和片言隻語。

相反,此時此刻,自己給親人帶來的卻是難以言喻的淚水和悲傷,以至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時,隨之而來的卻是親人的哭泣和生離死別所帶來的哀傷。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時,第一聲啼哭是來自自己,而當自己終老告別這個世界時,哭泣的卻是自己的親人,而自己卻又是走得如此的悄無聲息。

然而,同樣是人,反觀86歲的瓊瑤,在告別這個人世間時,雖然有過與痛苦的搏擊,有過不忍生命遭受痛苦和折磨的決斷,但通過瓊瑤留下的遺書可以看出,她卻是“翩然”離去的。

瓊瑤在遺書中稱,“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美而“輕盈”。

瓊瑤說,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由此可以看出,瓊瑤在帶着眷戀和不舍告別這個世界時,似乎都是充滿着詩情畫意,詩和遠方似乎永遠在陪伴着她,直到生命的盡頭。

這正如瓊瑤在遺書中所表達的那樣: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

瓊瑤稱,人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但別錯過那些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詩和遠方與瓊瑤同在!

人固有一死,願每一個人都如同瓊瑤所說的那樣:活出自我,活出強大,就算生命的年輪停止,也要帶着靈動和詩意翩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