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雅照片衝上熱搜,理想官方緊急回應,座艙攝像頭該不該存在?

4月15日,一張不雅圖片的廣泛傳播,引發理想汽車官方迅速回應,並因此衝上熱搜,吸引大批吃瓜觀眾議論。
理想聲明,在已交付的超過70萬輛理想汽車,沒有任何一輛車的車內傳感器具備遠程查看,以及存儲圖片、音頻、視頻的能力。我們把隱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連行車記錄儀都只允許車主本地存儲。
同時,理想還稱道,不法分子利用車輛以外的其他設備拍攝色情圖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通過微信群進行傳播和抹黑,手段極其骯髒惡劣,情節極其嚴重,是典型的違法犯罪行為。
隨即,有業內人士便發布實測對比圖,發現理想實際車內攝像頭角度與網圖完全不一樣,首先原車攝像頭位置更高,角度更廣,類似透視魚眼;而網傳圖片更接近於24mm廣角鏡頭,接近大部分手機的超廣角鏡頭;其次,原車攝像頭暗光情況下有明顯噪點,不如網圖清晰。
結論:理想車內攝像頭拍不出類似網圖效果,顯然是第三方外部設備例如手機或者相機所拍,然後人為故意捏造謊言。 
 
   
在智能電動車大規模普及的今天,隱私安全愈發成為全行業亟待重視的核心問題,其中座艙內攝像頭更是大眾日常討論最多的一項配置。
當然,理想不是首家被故意抹黑炒作的汽車廠商,此前的高合和蔚來同樣遭受到類似造謠。
座艙攝像頭隱私保護,引發用戶深切擔憂
4月10日,同樣的劇情發生在高合身上。微信群中的座艙內不雅照被大範圍傳播,高合汽車官微第一時間回應,聲明絕不存在高合官方獲取或泄漏相關圖像的行為,高合車機後台從技術和法律上都無法遠程調取攝像頭本地影像。官方選擇報警解決。
4月14日,蔚來向用戶推送nomi gpt領航版,其中一項功能包含調用車內攝像頭實現nomi記人。隨即,網上有視頻傳出當副駕詢問nomi“最近一周內都有誰坐過副駕”時,nomi竟然能有模有樣的回答出“有幾個人,分別是誰,名字叫什麼”等等。
   
當然,真相是nomi並不知道誰真正坐過副駕,它只是利用gpt生成大模型和大家“開個玩笑”,信息全部是杜撰瞎編的,包括名字等。而nomi記人功能的前提,也必須是車機系統內提前註冊過的人臉,對陌生人無效。
但這依然無法妨礙用戶對於座艙內攝像頭隱私信息泄露的擔憂。
電車出現以來,幾乎所有廠商都極為默契地安排了一顆座艙攝像頭,不論有沒有真實功能匹配,主打一個“硬件預埋,軟件等後續ota”。發展到今天,絕大部分車企對這顆攝像頭都沒有進行針對性開發,所以有很多用戶會自行購買一個蓋板,將它完全蓋住。
那麼,這顆座艙內攝像頭到底該不該存在呢?不同車企有不同的答案。
不要小看這顆座艙內攝像頭
對軟件研發實力薄弱的車企而言,這顆座艙攝像頭不如不要;但對軟件研發較強的車企,它的重要性非常之大,體驗也很好。舉幾個例子:
極氪是業內為數不多取消車內攝像頭的純電車企。今年剛上市的全新極氪001,首次取消了座艙內攝像頭,雖然官方並未明說原因,但顯然是出於用戶隱私保護目的。取而代之的,極氪在後排車頂內部埋藏了一顆毫米波雷達,幫助實現座艙內生命體特徵檢測。
極氪這麼做也非常合理,因為老款001雖然預埋有座艙攝像頭,但極氪始終沒有開發出對應功能,直到最新的5.0 os車機系統引入相機應用,才可以調用該攝像頭進行簡單拍照,清晰度較差。   
所以,與其擺在那裡導致用戶擔心,不如直接取消,並用更安全的毫米波雷達取代。
然而,對於蔚來、小米、華為等軟件研發實力較強的車企,攝像頭能發揮的作用顯然遠遠大於毫米波雷達。
蔚來推出行業首個端側大模型上車,nomi語音助手深度調用座艙內的麥克風、攝像頭等硬件,實現多模態融合感知,可以通過視覺技術識別數千種物品,同時也能精確識別人臉,帶來包括兒童上車主動喊名字打招呼等一系列實用好玩功能。並且,無需聯網即可實現,響應速度超快,隱私數據不會離開車輛。   
而在小米、華為、魅族等支持手車互聯的車機系統當中,座艙攝像頭能發揮的作用更大了,它可以幫助用戶在開車時實現微信視頻通話、拍照錄像、視頻會議等功能。
總得來說,這顆攝像頭可發揮的作用非常多,尤其隨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上車,沒有它會缺失很多好玩有趣的功能。
如何更好的處理攝像頭隱私問題呢?
不妨參照下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米、華為等品牌。 
   
小米雖然才發布首款汽車,但作為互聯網科技巨頭,它對用戶安全隱私這塊有着天然的重視。小米su7擁有「一鍵隱私模式」,可以直接關閉車內外所有感知設備。
華為系對於座艙攝像頭的隱私保護做的更加完美。首先,問界相關車型的座艙攝像頭自帶開關保護蓋,智界s7更是採用升降攝像頭設計,用的時候降下來,不用的時候隱藏,從物理上完全隔絕隱私泄露風險;
另外,華為車機系統有詳細且明確的隱私保護頁面提示,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確風險提醒,用戶必須點擊“同意”才能進行下一步。車機系統的狀態欄實時顯示後台權限調用,包括攝像頭、麥克風、位置定位等等。
如果你看過小米和華為的汽車發布會,那麼你會發現,對於用戶隱私安全,雷軍和余承東都會有專門詳細的介紹。這在傳統車企身上,至今依然很難看到。
因此,座艙攝像頭該不該存在呢?我覺得應該存在,但前提是要把隱私保護放在第一位,然後再兼顧功能開發,最終給用戶帶來最全面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