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當下的影視劇市場,男演員斷層嚴重。
年輕一輩能獨當一面的,屈指可數,倒是“叔圈”這個團體,十分亮眼,實力派男演員一個接一個往外蹦:
47歲的張頌文、46歲的張譯、46歲的王陽、56歲的王勁松……個個都正值當打之年,劇本接到手軟,人氣也是水漲船高。
與此同時,曾被一眾業內外人士奉為“男神”的黃磊,卻悄悄消失了。
在最新的採訪當中,他坦誠透露了自己當下的現狀:
兩年多沒拍戲了,上一次演電視劇男主,還是3年前。
表演工作少,以後還會更少。
綜藝也好,演戲也好,都停了,幾乎沒有什麼幕前工作。
呆在家一呆就是幾個月,很懶散,就連劇本也懶得寫了,經常寫寫就卡住了,2萬字寫了很久,一會兒想約誰喝一杯,上哪兒吃個飯,跟孩子出去玩……
用通俗的話講,黃磊當下就是一種悠閑養老的狀態。
而對於此時的“懶散”,在如此競爭的環境中的止步不前,黃磊給出的解釋是:
人必須學會主動去結束一些事情,如果任何事情都到了不得不結束的地步,那必然你回頭看,留存的東西就不會那麼好。
顯然,有人覺得,黃磊那是賺夠了錢,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了“躺平”的底氣,才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黃磊何嘗又不是被市場“淘汰”了,不得不主動退出?
先從他的演員身份說起,近幾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就兩部:《小敏家》和《縣委大院》。
在《小敏家》播出以後,網友們更多的反饋是:黃磊演什麼都像黃磊,跟他在綜藝里沒什麼區別。
而《縣委大院》里黃磊明明是換了形象、換了造型,大家依然忍不住表示:看他坐在那兒倒茶,彷彿回到了《嚮往的生活》,生怕下一秒他拿起大勺炒菜去了。
於是這兩部戲,算是讓黃磊的演技口碑徹底崩盤。
想當初,他也是憑藉兩部戲,從一眾新人中脫穎而出,走上事業“小高峰”。
28歲那年,黃磊飾演《人間四月天》里的徐志摩,成就了他正值青春、意氣風發的熒幕形象,令無數觀眾印象深刻。
之後又和周迅合作的《橘子紅了》,再把他推上了一個台階。
而嘗到了甜頭以後,黃磊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天賦、實力和潛力,開始大膽嘗試轉型:做編劇、做導演、甚至做起了主持人……
之後還在北影任教,因而有了“黃老師”這一稱號。
不難看出,黃磊走的路線,並非深耕專業,而是以涉獵廣為主,所以在演技方面,即便升級為人師,他也並沒有做出太多的提升。
因為與此同時,他正在十分努力地樹立着自己另外的多個全新的“人設”:好爸爸、黃大廚以及幽默智慧的中年男人。
這就不得不提起黃磊演藝生涯中的三檔極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
當初《爸爸去哪兒》爆火,黃磊成第一批吃到紅利的人,他帶着大女兒多多登上節目。
在眾多小朋友中,多多不僅多才多藝,還比同齡人聽話懂事,她身上的那份沉穩,有時會讓人覺得根本不像個小孩。
於是,孩子被讚揚的同時,黃磊也收穫了一大批認可。
“好爸爸”的形象,由此而來。
不過,他更大的收穫在於廚藝方面。
由於同期參加節目的男嘉賓,大多平日根本不下廚,所以對鍋碗瓢盆,那是一竅不通。
但黃磊就不一樣了,他拿起鍋和鏟子,就是一頓熟練的操作。
節目中不管小朋友還是爸爸們,對他的手藝,更是讚不絕口。
得到認可,黃磊當然高興,但與此同時,他萌發了一個想法:要把這個技能放大。
於是,《嚮往的生活》很快橫空出世,這檔節目,讓黃磊“黃大廚”的形象在關心你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要是單單會做飯,魅力當然不夠,黃磊還完全不吝嗇於在鏡頭下表現自己的大小智慧。
所以有了他在《極限挑戰》里的“老狐狸”稱號。
因為無論是大家競爭比賽還是團隊協作做遊戲,又或者是理性的難題分析,黃磊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團隊的“智多星”。
大家被幾位“大叔”逗樂的同時,黃磊也完美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智慧。
至此,黃磊的標籤越來越多,在娛樂圈的形象也越來越完美,以至於多位藝人,都大肆誇讚他。
周迅誇他“無懈可擊”,因為他又有才、又會生活、又會做飯、又寵老婆。
蔣勤勤稱他為“電影學院的偶像”,還經常對老公陳建斌說:“你照黃磊差遠了”。
汪俊更是毫不掩飾直言:“他是我這麼多年見到的男人中很完美的一個!”
但就如楊天真所言,一個人通常只會讓人記住他的一個特點。
黃磊的標籤越多,他的每個身份,反而會互相影響,畢竟過於完美的人,一旦哪裡除了差錯,那他摔的,可比普通人要重得多。
近些年,圍繞在黃磊身上的爭議事件,可謂是一件接一件。
見多識廣的好學生多多讀錯字,大家第一時間把矛頭指向黃磊:
是沒教好,還是當初在節目中過度吹捧?
讓兩個女兒頻繁露面,卻對兒子十分保護,也引發了眾人質疑:黃磊真的這樣區別對待?
之後,黃磊的片酬問題也引發了一陣風波。
從網絡上曝光的內部招股書看,黃磊片酬組成十分豐富,除了演戲要拿錢,還要拿藝術指導費、編劇費、聯合製片費。
這樣算下來,兩部“小”字系列電視劇,雜七雜八加起來,他就能拿到上億報酬。
也難怪正當其他中年演員比拼演技時,黃磊竟然選擇退出,這完全不是他的風格啊。
雖然據他所言,年輕時候,他做任何事情就比較隨性,但是一個隨性的人,能夠做到如此全能、處處發光,恐怕多多少少,心裡的好勝心、好強心,還是起了點作用的吧。
放在以前,大家對於黃磊,的確是一片敬佩和讚歎,但是這些年,各種風波讓他身上的質疑聲多了不少。
一方面,黃磊已經享受過了曾經的高光榮耀時刻,轉身選擇陪伴家庭、孩子,也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從《嚮往的生活》停播就能看出,黃磊是個懂得見好就收的人。
既然當下其口碑已經大不如從前,“完美人設”帶來的副作用已經逐漸顯現,那不如轉居幕後,不做觀眾的焦點。
這是黃磊主動做出的選擇,但其實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咱且不論黃磊是否財務自由,但專業道路走到這一步,無非就是因為他想要在每個領域都綻放光彩。
但實際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很多階段,把事做精,比把路走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