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這樣就能繼續欣賞感動你我的名人故事,感謝支持。
午馬,這個名字曾經只是默默存在於觀眾的心中,每次在大熒幕上出現,都是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但直到2014年的那場葬禮,他的名字才真正被眾人銘記。
在葬禮上,一切看似如同常規的流程:有知名的圈內好友前來致敬,有觀眾默默為他送別,有圈內大咖如成龍、洪金寶、曾志偉、姜大衛等身影。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場上最受關注的焦點,卻是那位小午馬23歲的嬌妻馬燕。
當天,她在葬禮上的表現,簡直像是一位失去全世界的人。她的每一滴淚、每一個動作,都在述說著她與午馬之間那段與眾不同的情緣。
大家都知道,午馬生前是一個演了一輩子配角的藝人,那他是如何得到如此之多的關注和尊重呢?更何況,這位小他23歲的嬌妻,與他有着怎樣深厚的情感紐帶,使得她在他離世後如此傷心欲絕?
一、
午馬(原名馮宏源),1942年5月出生在天津一個熱愛曲藝的文藝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曲藝工作者,從事相聲、天津快板、西河大鼓和天津時調等曲藝形式的表演,這使得午馬從小就受到曲藝藝術的熏陶,對這門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家中,午馬的父母常常哼唱一些小曲小調。在工作繁忙的時候,他們也會將午馬帶到劇場。這些經歷深刻地影響了午馬,激發了他對曲藝藝術的熱愛,並立志要像父母一樣成為一名曲藝工作者。
然而,儘管午馬從小就立下了成為曲藝工作者的志向,但他的演藝生涯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1959年,年僅17歲的午馬隨着父母從天津來到香港,並在香港定居下來。在香港,他迅速融入當地社會,不僅掌握了流利的粵語,還習慣了當地的生活方式,以至於很多人誤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不是北方人。
在香港定居後,午馬的父母意識到香港的演藝事業蓬勃發展,而曲藝事業相對平淡。
受到父母的建議,午馬不得不放棄了成為曲藝工作者的夢想,而轉而朝着演員的道路邁進。他初入演藝界,主要表現在話劇舞台上。
1963年,他報名參加了香港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的訓練班,成功畢業後,成為了邵氏公司旗下的影視演員。
一開始,作為新人,午馬只能從事一些輔助工作,但後來著名導演張徹看到他機靈聰慧,願意肯吃苦,便收他為徒弟,並親自指導他參與影片拍攝。
二、
1965年,當時年僅23歲的午馬邁入了演藝生涯的新階段,出演了由他的恩師張徹執導的電影《花木蘭》。
雖然他在這部影片中只是一個配角,但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專業精神。
他對角色的用心演繹不僅贏得了劇組同行的尊敬,還引起了他的恩師張徹的高度重視。
憑藉《花木蘭》這部影片,午馬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除了繼續演員生涯,午馬還在幕後師從張徹學習導演的藝術,逐漸朝導演的方向邁進。
1968年,他擔任張徹執導的《金燕子》的助理導演,隨後又參與了《遊俠兒》和《鷹王》等多部影片的製作,在導演的崗位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隨着時間的推移,午馬的助理導演經驗逐漸積累,也得以獨立執導影片。
1982年,午馬執導並參演的殭屍片《人嚇人》上映,成為了他事業的重要轉折點。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他卓越的導演才能,還展現了他出色的演技。《人嚇人》在觀眾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午馬也因此走紅。
在當時,殭屍片在華語電影界佔有一席之地,而午馬憑藉他特有的風格和演技,讓他在多部此類電影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該領域的代表性人物。
對許多觀眾來說,提到殭屍片,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形象便是午馬。他特有的演技,以及他在影片中的經典造型,為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人嚇鬼》中的“怪老頭”到《殭屍先生》中的米店老闆“老馬”,再到《殭屍叔叔》中的“一休大師”,以及《驅魔道長》中的“吳神父”,這些經典作品和多彩角色深刻地印在了觀眾的記憶中。
儘管他很少出演主角角色,但憑藉出色的配角表現和導演作品,事業還是蒸蒸日上,不亞於那些頻繁出演主角的一線演員。
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事業有成,午馬在感情生活中也同樣豐富多彩。年輕時以風流著稱的午馬,自從走紅後,身邊的女性眾多。
但與成龍、曾志偉等圈內好友不同,他以真誠和原則著稱,每段感情都經營得特別出色。哪怕與對方分開,也沒有鬧掰。
與其他人不同,他雖然喜歡談戀愛,但有自己的道德底線,每次結束一段感情後,會給對方補償,以彌補可能的虧欠。
午馬曾說:“我談戀愛有自己的原則,每次交往女朋友時,從來不會有第三者。”他還補充道:“每次和別人交往,我都會買下一套房子,作為我們的愛巢,如果分手了,就將房子送給她。”
這種對待感情的態度使午馬的口碑一直很好,與成龍、曾志偉等那些被緋聞困擾的好友相比,他沒有因感情問題而損害聲譽。後來,在風流瀟洒了大半生後,午馬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1995年,時年53歲的午馬前往深圳拍戲,偶然邂逅了一個比他小23歲的女孩,名叫馬燕。
午馬一見鍾情,而馬燕也對這位偶像充滿崇拜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相互吸引,不久便墜入了深情的愛河。
午馬的積極追求使他們的關係得以快速發展,同年,他們低調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共同走向了幸福的人生旅程。
與以前風流成性不同,婚後的午馬完全專註於家庭,與馬燕一起精心經營小家庭。他們的感情一直非常穩定,後來還迎來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這使午馬更加珍視家庭的溫馨和幸福。
婚後,午馬繼續拍攝了許多的傑出作品。自1996年起,午馬相繼出演多部傑出的影視作品,包括《街頭殺手》、《為了這一片凈土》、《畫聖》等。
儘管他在這些作品中繼續扮演配角,但他一直以高度敬業的態度精湛演繹每一個小角色,低調而卓越。
然而,幸福的生活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在2012年,午馬突然感到胸口不適,醫院的檢查結果令人震驚,他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儘管醫生建議他停下工作,全身心接受治療,但他沒有。
為了確保家人在他離世後可以過上好生活,他堅持拍戲,繼續出演《筆仙驚魂》、《囧蛋奇兵》、《全城高考》、《等愛歸來》等作品。此外,他還在與病魔鬥爭的同時,執導了《化妝師》。
四、
2013年對午馬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隨着病情的加重,生活中曾經的風風火火和輕鬆的日子都逐漸被擔憂和不適替代。
走在街上的人們或許只看到了他那漸顯老態的外表,但背後的病痛和折磨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當醫生建議他進行化療時,他面對的不只是一個醫療決策。對於他來說,這更像是一個人生的選擇,是關於如何度過餘生的選擇。化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其療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時也伴隨着眾多的副作用和不適。
午馬清楚地知道,如果接受了化療,他可能需要面對頻繁的醫院之旅,經受那種劇烈的噁心、脫髮、體力下降等多種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
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讓自己的餘生被白色的醫院牆、冰冷的醫療器械和那無休止的治療給困住。
他渴望的是自由,是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地去享受生活,去體驗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不是被困在病床上。
於是,午馬做出了一個堅決的決定,那就是拒絕化療。他選擇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面對生命的最後時光,儘管那也意味着可能更加嚴重的病痛。但他堅信,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是面對死亡的時刻。
2014年2月4日凌晨,午馬在香港去世,享年71歲。他在生命最後幾個月中以最佳的精神狀態享受生活,嬌妻馬燕與大家分享了他的這段時光,她表示:“他以最佳的狀態,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瀟洒地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引以為傲的丈夫。”
五、
2014年2月28日,午馬的葬禮上,他的妻子和女兒哭成淚人,為午馬的離世感到難過和不舍。他的圈內好友也前來送行,包括洪金寶、狄龍、石天、岳華、成龍、曾志偉、姜大衛、唐季禮等圈內大咖。
午馬的影迷也紛紛表達哀思,認為中國再也沒有了像他這樣的殭屍片演員。著名青年作家馬伯庸也表示,能代表中國驅魔人形象的大概只有午馬和林正英兩位。
雖然大家感到非常遺憾和不舍,但午馬的故事仍在繼續。他生前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化妝師》於2014年3月上映,參演的最後一部影片《等愛歸來》於2015年7月上映。
2016年,他獲得了第20屆華鼎獎中國電影終身榮譽獎,2018年,他獲得了首屆紹興柯橋新銳電影節經典光陰獎。
雖然午馬的離世已經過去8年,但他仍然受到人們的懷念,特別是他的妻子馬燕。
馬燕的每一天都被深深的思念所填滿。他們曾有的美好時光,如同電影般在她的腦海中循環播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笑容,每一次緊緊的擁抱,都成了她現在生活中最珍貴的回憶。
為了抒發飽滿的思念之情,她選擇用筆墨為媒介,頻繁向另一個世界的午馬寫信。
每一封都充滿了深沉的愛意和無盡的哀愁,在每一個字里,都可以感受到她對丈夫的深深思念。
清明節,是對已故親人懷念的日子,而午馬的忌日,則是他們兩人相愛故事的特殊紀念。
這兩天,無論風霜雨雪,馬燕都會親自前往午馬的墓地,帶着新鮮的鮮花和他們共同的回憶,靜靜地站在墓前,彷彿在與午馬訴說著她的生活,告訴他她有多麼想念他。
而在其他的日子,馬燕也沒有忘記思念午馬。她常常獨自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輕輕地翻看着那本充滿回憶的相冊。
午馬的每一個照片,都記錄了他們曾經的幸福時光。看着這些照片,她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愛的時代,和午馬再次度過那些美好的日子。雖然他一生都是配角,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位傑出的演員。
他的作品、演技和敬業態度都值得年輕演員學習。而午馬的愛情故事,尤其是他與嬌妻馬燕之間的堅貞深情,教給我們珍惜愛人,對待感情的真摯和堅守。
午馬的一生,如同他在銀幕上飾演的角色一樣,將永遠閃耀在我們的記憶中,成為永不磨滅的傳奇。
友情提示: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