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2020年12月16日05:15:15 娛樂 1318

追劇追到崩潰是什麼體驗?

這個問題說來也是簡單粗暴,它關係著我們生而為人最真實的情感體驗。

豆瓣9.3,作為今年為止口碑最好的韓劇,《我的大叔》做到了這點。

總共16集,已經大結局,每周兩更節奏,前前後後,大約持續了一個多月,終於追完。

對於那些已經看過的觀眾,本文字裡行間的情緒,多半會引起你的共鳴,反而,避而遠之為好。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理由很純粹,因為這是一篇來自腦殘粉的滿腔熱愛,只說它的好,拒絕它的壞。

大叔和少女這對年齡跨度極大的CP,一個當男主角,一個當女主角。

但這無關愛情,所謂大叔和小妹妹的戀愛,壓根兒就不存在。

此間的關係十分奇妙,除了日漫中屢見不鮮的羈絆,我真的找不到更合適的形容。

對,李知恩對大叔的愛,怕是已經超過了愛情的範疇,直接升華到比親人還親的一種關係。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追劇過程中,也曾看過很多同好的評論,大都抓住了一個題眼:喪。

大叔的人設是很喪很喪的,知恩的少年時代也是很喪很喪。

到底喪到什麼地步呢?少年時期的知恩甚至殺過人,血濺五步,非常恐怖。

不為錢,不為其他,只為保護同自己相依為命的奶奶。

當年弱不驚風的少女,居然也能爆發巨大的能量,殺死放貸者,不計後果。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這是她不願提及的過往,就連簡歷裡面都隻字不提,生怕這段黑歷史帶來的有色眼光。

大叔知道後,非但不歧視,反倒說出至今為止仍然擲地有聲的台詞。

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面對家人被欺負,壯士斷腕又算什麼?不是應該的嗎?

跟理智無關,跟人性有關。

職業也好,情感也好,家庭也好,他們似乎是兩個喪門星,不是你喪就是我喪。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啊,天天嘻嘻哈哈怎麼可能,喪到無可奈何,或許才是日常節奏吧。

因為喪,所以才迫切需要拯救,說的再深邃一點,這叫救贖。

大叔關心知恩,一方面是出於同情,但是熟悉後,渴望拯救的心情就十分急迫。

為了她教訓一下流言蜚語的同事,在內部高層會議上為她說話,甚至和追債者打架。

這一系列的行為都出自大叔的內心深處,通過熱血反而塑造出一個滾燙的好人。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特別最後一集給知恩奶奶辦喪禮,大叔身邊的人幾乎全都發動,可謂是盡心儘力。

他讓一個遊離在社會邊緣的少女,真正感受到來自人情的暖心暖胃。

如果說之前她還以為這個社會無比黑暗的話,那麼大叔就是那道光,最明亮的光。

我們也許會想,知恩值得拯救嗎?自然是值得,她一直渴望治癒,渴望溫暖。

更重要的是,她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中,殺人非同小可,哪怕是殺一個壞人啊。

追了16集才敢斷定,這部9.3分的神劇沒爛尾 - 天天要聞

本性至善,大叔是看的出來的,因此,他才會全力以赴的去幫助,這個入了歧途的孩子。

拯救李知恩的同時,其實他也獲得了治癒,生命里也頭一次綻放了陽光。

他們需要在一起嗎?不需要啊,現實很複雜,真不是每一種羈絆都需要天長地久。

或許哪天大家咖啡館邂逅,彼此問聲好,約個飯,喝杯酒,嘮會嗑,就是頂好的事情。

像親人一樣的朋友,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會銘記於心,刻骨銘心。

現實很喪,生活很苦,工作很累,學習壓力很大,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

但是我仍舊希望,並衷心祝福每一個人,可以尋到適合自己的羈絆。

學會愛比人,也學會愛自己,互相擁抱,互相取暖,攜手走過人生的至暗時刻,好嗎?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