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2020年12月15日22:00:05 娛樂 1853

小編在網上搜索了一番,發現今天山東一半以上的城市果然都出現了魚鱗狀的雲彩,也就是傳說中的“地震雲”!

棗莊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煙台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濰坊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威海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青島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臨沂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臨朐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濟寧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萊蕪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安丘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乳山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還有不少網友也表示今天看到了奇怪的雲彩:

>梔子花開在的季節:哇,沂水縣也有,早上起來嚇我一跳

>樣樣衣鋪:兗州濟寧微信圈裡都拍了好多雲!大家是因為覺的好看!

>木子淘好貨:我也看到了今天青島天氣異常

>Jojo_Wong王巧巧巧:黃島也有

>整天做夢的大傻曼兒:青島漫天都是,都不知道怎麼拍了

從網友們曬出的圖片可以看出,這些雲彩都呈魚鱗狀,很多人都把魚鱗狀算為判斷是否為“地震雲”的一個最直接的標準。

地震雲

是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在國際上的研究還較為表面,至今沒有一個共同觀點。現在西方和日本學術界對地震雲抱有不可信與偽科學的態度。畢竟現在還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理論證據。只有中國、日本、印尼等還有較多民間愛好者對它進行探索。

什麼樣的雲才是地震雲呢?這種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一般的雲有着明顯的區別。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地震雲大致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橫條狀的雲,一般都是單條出現。這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一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一般預示着2周以後有地震;

第二種是成波浪狀或者放射狀的雲,一般預示着1周以後地震;

第三種是垂直得像龍捲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雲,預示着三天以後地震;

第四種是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一般出現在地震當時或者地震發生之前。

地震雲的特點有五種:

1、外形呈細長條帶狀,有時如一直線,有似飛機的尾跡;有時為輻射狀,數條地震雲交於一點,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有時為干涉紋狀,形似人的兩排肋骨。

2、邊界清晰,此點有別於傍晚出現的輻射狀高積雲,也是幾條長條形雲延長交於一點。

3、出現的時間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其雲多為無端橫出。

5、其色可怕而感到恐怖。

“臨沂老徐”還對昨天山東部分城市出現的地震雲給出了這樣的解讀↓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此前也有網友po出過一張智利8.3級大地震之前拍到的雲彩↓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這樣看起來,似乎“地震雲”的說法真的有一定道理,那麼山東如此密集的出現“地震雲”,真是讓人看了心裡怕怕的...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那麼依靠“地震雲”來判斷是否即將有地震發生,是否準確呢?

第一個提出“地震雲”說法的是一個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岡7級地震之前看到一條非常奇特的雲帶。之後他留意到,只要出現這樣的雲,某處就會有地震發生。於是他稱這樣的云為“地震雲”。

但是,“地震雲”幾乎完全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它既不是氣象學術名詞也不是地質學學術名詞。其不流行到,連認認真真地用科學知識反駁“地震雲”的文章都少之又少。在氣象學和地震學工作者看來,“地震雲”是一個缺乏理論基礎充滿民間想象的“傳說”。起碼它還有好幾個待解答的疑問。

四問地震云:

1)如何證實“地震雲”是“潛伏”在普通雲中的“地震使者”?

對於氣象學家而言,那些所謂的“地震雲”都屬於氣象學中雲的範疇。氣象學中相關雲的生成均跟天氣系統或者當地對流條件相關,它們的產生需要很大的能量。帶狀的“飛機雲”屬於捲雲帶。輻射狀的“扇骨雲”有的是幾條捲雲帶,有的是高積雲帶,形成這樣的分布也是由於高空風場的分布。“肋骨雲”屬於雲街,由於大氣湍流的有組織分布會形成水平延伸的渦度卷,在上升區就會形成雲,下沉區為晴空。網上有大量在各國拍攝到的普通雲,和所謂的“地震雲”難以區別。

2)如何證實地震之前會有如此大量的熱能和磁場釋放,併產生高空的雲?

有人根據在某處地震時發現湧出一些高溫地下水,就認為板塊運動會釋放出大量熱能和水汽。這種說法很難讓人信服,因為大氣運動需要遠遠大於人們想象的能量。密集的氣象自動站都在觀測着地表和地中溫度,並未有數據證實地震之前地表溫度有系統性地增溫,更別說增溫到6000米高空產生大範圍的雲帶。

關於電磁場變化的說法:地磁場的改變並非易事,當空氣中粒子被電離以後,電勢場達到一定強度就會釋放電能(閃電)。如果電磁場變化達到影響雲的分布的話,是不是應該會觀測到高空的放電現象呢?

3)“地震雲”的出現和維持時間怎麼與地震活動搭配?

據稱“地震雲”常出現在早晨和傍晚,持續時間半小時到數小時。出現後有時1周到2個月以後才出現地震。既然板塊運動在釋放熱量和電磁場,為什麼此後沒有反覆出現?地表釋放熱量的話,應該不分晝夜,是否有“地震雲”的夜間觀測呢?

4)如果說“地震雲”是地震的終端產品,那我們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

“地震雲”理論在從地表能量到雲體的外形持續時間等問題都是含糊帶過的。從板塊到地表到天空6000米,中間涉及了太多的物理過程。如果能產生“地震雲”,這些過程都不應該是不可測的。

從現在網上流傳的預報跟實際結果對比看來,“地震雲”的預報指示意義也非常有限。網上所謂的“地震雲”的“成功例子”很多是:A城出現“地震雲”,幾天以後距離A處上千公里的B處發生地震。

此外,“中國國家地理”也曾經對魚鱗雲發表過相關的解釋:魚鱗雲算得上經典的雲種之一,近幾年來大城市中每每魚鱗雲布滿天空,便有人甚至媒體心惶惶者四處打探是否即將地震,並將這種雲稱為“地震雲”。四地闢謠之餘,有觀雲者感嘆:“魚鱗天,不雨,人卻瘋癲。”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那麼資深地震雲研究者“臨沂老徐”判斷的可信性有多大呢?

有網友僅對2015年1月到7月“臨沂老徐”發出的地震預測和實際地震發生次數做了對比,結果發現:

他預測的中國大陸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至少發生了不下10次6級以上的地震,而實際上僅僅發生過1次6級或者6級以上的地震,他經常提起的四川,雲南並未發生過5.6級以上的地震。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所謂的“地震雲”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怖了呢?

對於那些利用“地震雲”來製造緊張情緒的人嘛...

昨天濰坊上空的“地震雲”,山東多地均出現!不必驚慌,無科學依據 - 天天要聞

來源/齊魯晚報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