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看台灣報道 今天,台灣中時電子報刊載台灣知名高中“北一女”退休教師、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的文章。文章痛批蔡英文當局課綱審查機關算盡,一改再改,為了“台獨”,把教育成了祭品,孩子成為受害者。她在文章最後表示,蔡當局所作所為,最終一定是“亡秦者,秦也”,毫無懸念。文章如下——
台灣政治凌駕一切,好像已成常態。執政黨無視民意擅改體制,大家也習以為常。當政黨輪替時,體制的破口就成了對手反噬的切入點。於是,課綱一直更動,教育成了祭品。
台灣“教育部”為審議課程綱要而設置課程審議會,行之已數十年,運作順暢。蔡當局上台後,制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組成及運作辦法”,課審委員的聘任改由“行政院”提名,“立法院”各黨派合組“課審會委員審查會”,過半數同意後由“行政院長”聘任,提高課審委員的位階。辦法中又擴大了課審委員的職權,不但可進行程序審查,還可進行實質審查,審查“課綱的縱向連貫、橫向統整或妥當性”,權限包山包海。
制定此辦法的背景當然是衝著“108課綱”而來。因為蔡當局上台前,108課綱已完成了分組審查,如果按照既定程序,絕對無法進行實質更動,又如何達到政治目的?所以抽梁換柱,讓審查大會手夠長,以便進入各學科,攪動風雲。果然,順利降低了文言文比例;虛無化文化基本教材課綱;又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等,一切順利而圓滿,完全無視於對教師、家長、學生、出版社等產生的困擾、付出的代價!
2018年台灣“文化部”端出了“語言發展法”,又如法炮製讓“教育部”去執行政治任務,要求中小學都要增加“本土”語文課程。小學每周本就有1節本土語文課,高中則把這2學分放到共同核心課程,雖有困擾,尚可設法處理。只有初中怎麼都喬不出每周1節課來安頓它,因為這會吃掉彈性課程的節數,而彈性課程正是“108課綱”的最大亮點!所以初中分組委員決定“不同意”,當然開始在課審大會中面對百般刁難。 10月25日第5次會議,4名委員眼見無力回天,中途離席,隨後遞出請辭書,讓相關決議因人數不足而停擺。台“教育部”眼看11月24日本就有一批課審委員4年任滿,時間緊迫,難以強渡關山,只得再組“課審會委員審查會”,重新遴聘21位課審委員。
課審委員既然如此重要,審查過程自應慎重無比,結果並非如此。首先,辦法中規定遴聘委員須公開徵求各教育、教師、家長、校長組織推薦參考名單,但許多教師、家長組織都沒有收到訊息。訊息只在小圈圈中流動。其次,除消極資格限制外,“行政院”提名標準竟是“綜合考量後的適切人選”!這不就是便於“選我所愛”?新委員一上任就要審本土語文課程,名單中卻完全沒有一線初中教師,怕他們反映教學現場的心聲嗎?
教育是百年大計,學生是台灣的未來。執政黨如此蠻橫,罔顧台灣長遠發展利益,恐怕“亡秦者,秦也”,將毫無懸念。我只痛惜在此過程中無謂的耗損了多少人力、心力、財力和人才。
(作者為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