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爛劇?誰在注水?誰在爛尾?本該由主角查明真相的被降智,劇情的細節經不起推敲,人物的結局塑造不夠完善,最後結局根本無法閉合,這樣的劇情這麼著急完結,是因為什麼?為了我的18塊錢嗎?”
如果你最近在追《以法之名》,或者刷到一段女律師的台詞短視頻,那你一定對以上這段網友劇評非常熟稔。
昨晚,《以法之名》迎來超點收官,#以法之名 爛尾#也登上了熱搜,草草收場的大結局遭到了大量網友吐槽:“《以法之名》有三個最冤枉的人:喬振興,萬海,還有花了18看超點的我。”——
前幾集留下了鄭雅萍看監獄攝像頭的伏筆,結果不了了之,發現攝影頭有問題的只有觀眾?
原本只要坐十年牢的萬海,經專案組一折騰,反被監獄的小護士輕輕鬆鬆毒死了,這就是鄭雅萍口中的相信司法?
專組案的智商時不時下線,在鄭雅萍再三提醒下,謝鴻飛當著洪亮的面跳了崖,有經驗的檢察官怎麼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
不僅沒能給冤死的喬振興辦個追悼會,弟弟秦峰還強行下線送人頭,這一劇情被指沒有必要。
網友評論
當晚,導演傅東育發文回應,說自己在反省中,但字裡行間又在甩鍋,還怪上了演員。
導演傅東育微博
破防的不僅是導演。
有網友提到“《正當防衛》會不會好點”、“《正當防衛》收留心碎以法劇粉”,《以法之名》官博掛了這些評論,並配文“誰在栽贓誰在陷害” ,這一行為被指過於傲慢。
@正當防衛官微 發文回應,稱支持維權:“公民在行使正當防衛權利時要遵守法律規定,不得濫用防衛權。”
隨後,《以法之名》官博刪除了該條微博,結束商戰。
《以法之名》官博發文
《正當防衛》官博發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參與出品,《以法之名》聚焦司法腐敗,講述了海東省檢察院檢察官洪亮、鄭雅萍等人在“萬海涉黑案”的調查中,發現司法人員有徇私枉法行為。他們以舉報線索為突破口,徹查案件背後黑惡勢力和保護傘。
播到22集時,我們推薦過這部劇,在流行爽劇的當下,很少有這麼一部劇現實得讓觀眾如此“心堵”:反方每次都能得逞,步步緊逼;正方屢屢受挫,還不斷有新的冤情出現;吃了冤枉的普通人求一個活下去,都變得無比艱難。
很多觀眾稱其為《人民的名義》和《沉默的真相》結合版,有群像,有尺度,有無力的現實刻畫。
不同於以往的反腐劇,《以法之名》圍繞“刀刃向內”,從“第十一檢察部”這個主要負責內部審查的特殊部門切入,有喬振興、鄭雅萍這樣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也塑造了孫飛、姜紅軍、謝鴻飛等黑勢力的保護傘,以及為了政績睜眼閉眼、枉顧司法公正的市政法委書記蘭景茗、刑庭庭長溫琴,刻畫了李人駿、許言午等體制內的沉默者,還詳細描述了以往影視劇內少見的“被圍獵”劇情,讓省政協副主席江旭東面目逐漸清晰。
強劇情開篇,幾乎每個人物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只要剩下的14集講好,《以法之名》完全可以成為今年的劇王。
但偏偏隨着劇集熱度越來越高,各種爭議水漲船高,專案組回歸後,劇情更是越發拉垮,觀眾看得更加“心堵”。
有觀眾調侃,“憋屈開頭,憋屈收尾,罵兩句不過分吧?”
《以法之名》海報
那誰要負主要責任?導演、編劇的傅東育。
劇集播出過半時,就有不少觀眾吐槽人物人設前後矛盾,劇情bug太多——
疑似“保護傘”的,不僅在同一個小區打折買豪宅,還大膽地在房本上寫自己的名。
董晴飾演的律師張文菁,上一秒還拒絕再做“萬海案”的辯護,下一秒突然想通了,缺少對其心態轉變過程的描繪。
對待萬潮這樣重要的報料人,專案組不採取保護措施。
《以法之名》海報
最大的問題,是在剪輯和敘事節奏,導演缺乏對群像的掌控能力,不分主次,劇情節奏拖沓,李人駿、許言午、蘭景茗、張文菁等重要角色的塑造虎頭蛇尾。
大量無意義的閃回戲,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追劇體驗,一句“萬海不是黑社會”重複了十幾遍,不少網友認為“導演把觀眾當成傻子”,“《以法之名》可以改名為《以回憶之名》《以水之名》,一半都是閃回先前的劇情,20集能說完的故事為什麼非要說36集?”早在導演先前的作品《風吹半夏》,就有不少觀眾吐槽過這一問題。
往往,反腐劇的看點在於“抓狼人”、“黑白對弈”,但劇集播出過半時,劇中的“狼人”已經基本交代,而在正義和黑暗的對決上,專案組的處理顯得拖拖拉拉,沒體現辦案能力,反倒成了智商盆地。
好不容易抓到了部分“保護傘”,但關鍵人物用不到關鍵點上,沒從嫌疑人身上一帶一地審出線索,工作推進全靠反派內鬥、降智、“哭着找爸爸”。到最後,專案組什麼都沒查到,關鍵證人被逐一滅口,靠愛錄音的反派陳勝龍提供了定罪證據。
證人翻供等該重點細拍的片段,導演一筆帶過,反派吃火鍋、吃烤肉等無效劇情倒是不少,顯得有些流水賬。
前面劇情各種拖,最後四集不講邏輯地趕進度,簡簡單單地用文字呈現案件結果,既沒有呈現對黑惡勢力的審判,也沒有給萬海這樣被冤枉的普通人好的結局。
《以法之名》海報
從故事開篇來看,導演當然是有能力講好故事的,但用精雕細琢的開頭吸引觀眾後,做到一半就“擺爛”了。
本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劇王”,最後成了糊弄觀眾的“爛尾注水劇”。
如果導演只是這樣表面的反省,下一部劇還是先別見了。
(圖片源於劇方)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