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2025年07月10日20:02:05 娛樂 1598

“誰才是爛劇?誰在注水?誰在爛尾?本該由主角查明真相的被降智,劇情的細節經不起推敲,人物的結局塑造不夠完善,最後結局根本無法閉合,這樣的劇情這麼著急完結,是因為什麼?為了我的18塊錢嗎?”

如果你最近在追《以法之名》,或者刷到一段女律師的台詞短視頻,那你一定對以上這段網友劇評非常熟稔。

昨晚,《以法之名》迎來超點收官,#以法之名 爛尾#也登上了熱搜,草草收場的大結局遭到了大量網友吐槽:“《以法之名》有三個最冤枉的人:喬振興,萬海,還有花了18看超點的我。”——

前幾集留下了鄭雅萍看監獄攝像頭的伏筆,結果不了了之,發現攝影頭有問題的只有觀眾?

原本只要坐十年牢的萬海,經專案組一折騰,反被監獄的小護士輕輕鬆鬆毒死了,這就是鄭雅萍口中的相信司法?

專組案的智商時不時下線,在鄭雅萍再三提醒下,謝鴻飛當著洪亮的面跳了崖,有經驗的檢察官怎麼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

不僅沒能給冤死的喬振興辦個追悼會,弟弟秦峰還強行下線送人頭,這一劇情被指沒有必要。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網友評論

當晚,導演傅東育發文回應,說自己在反省中,但字裡行間又在甩鍋,還怪上了演員。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導演傅東育微博

破防的不僅是導演。

有網友提到“《正當防衛》會不會好點”、“《正當防衛》收留心碎以法劇粉”,《以法之名》官博掛了這些評論,並配文“誰在栽贓誰在陷害” ,這一行為被指過於傲慢。

@正當防衛官微 發文回應,稱支持維權:“公民在行使正當防衛權利時要遵守法律規定,不得濫用防衛權。”

隨後,《以法之名》官博刪除了該條微博,結束商戰。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官博發文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正當防衛》官博發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參與出品,《以法之名》聚焦司法腐敗,講述了海東省檢察院檢察官洪亮、鄭雅萍等人在“萬海涉黑案”的調查中,發現司法人員有徇私枉法行為。他們以舉報線索為突破口,徹查案件背後黑惡勢力和保護傘。

播到22集時,我們推薦過這部劇,在流行爽劇的當下,很少有這麼一部劇現實得讓觀眾如此“心堵”:反方每次都能得逞,步步緊逼;正方屢屢受挫,還不斷有新的冤情出現;吃了冤枉的普通人求一個活下去,都變得無比艱難。

很多觀眾稱其為《人民的名義》和《沉默的真相》結合版,有群像,有尺度,有無力的現實刻畫。

不同於以往的反腐劇,《以法之名》圍繞“刀刃向內”,從“第十一檢察部”這個主要負責內部審查的特殊部門切入,有喬振興、鄭雅萍這樣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也塑造了孫飛、姜紅軍、謝鴻飛等黑勢力的保護傘,以及為了政績睜眼閉眼、枉顧司法公正的市政法委書記蘭景茗、刑庭庭長溫琴,刻畫了李人駿、許言午等體制內的沉默者,還詳細描述了以往影視劇內少見的“被圍獵”劇情,讓省政協副主席江旭東面目逐漸清晰。

強劇情開篇,幾乎每個人物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只要剩下的14集講好,《以法之名》完全可以成為今年的劇王。

但偏偏隨着劇集熱度越來越高,各種爭議水漲船高,專案組回歸後,劇情更是越發拉垮,觀眾看得更加“心堵”。

有觀眾調侃,“憋屈開頭,憋屈收尾,罵兩句不過分吧?”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海報

那誰要負主要責任?導演、編劇的傅東育。

劇集播出過半時,就有不少觀眾吐槽人物人設前後矛盾,劇情bug太多——

疑似“保護傘”的,不僅在同一個小區打折買豪宅,還大膽地在房本上寫自己的名。

董晴飾演的律師張文菁,上一秒還拒絕再做“萬海案”的辯護,下一秒突然想通了,缺少對其心態轉變過程的描繪。

對待萬潮這樣重要的報料人,專案組不採取保護措施。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海報

最大的問題,是在剪輯和敘事節奏,導演缺乏對群像的掌控能力,不分主次,劇情節奏拖沓,李人駿、許言午、蘭景茗、張文菁等重要角色的塑造虎頭蛇尾。

大量無意義的閃回戲,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追劇體驗,一句“萬海不是黑社會”重複了十幾遍,不少網友認為“導演把觀眾當成傻子”,“《以法之名》可以改名為《以回憶之名》《以水之名》,一半都是閃回先前的劇情,20集能說完的故事為什麼非要說36集?”早在導演先前的作品《風吹半夏》,就有不少觀眾吐槽過這一問題。

往往,反腐劇的看點在於“抓狼人”、“黑白對弈”,但劇集播出過半時,劇中的“狼人”已經基本交代,而在正義和黑暗的對決上,專案組的處理顯得拖拖拉拉,沒體現辦案能力,反倒成了智商盆地。

好不容易抓到了部分“保護傘”,但關鍵人物用不到關鍵點上,沒從嫌疑人身上一帶一地審出線索,工作推進全靠反派內鬥、降智、“哭着找爸爸”。到最後,專案組什麼都沒查到,關鍵證人被逐一滅口,靠愛錄音的反派陳勝龍提供了定罪證據。

證人翻供等該重點細拍的片段,導演一筆帶過,反派吃火鍋、吃烤肉等無效劇情倒是不少,顯得有些流水賬。

前面劇情各種拖,最後四集不講邏輯地趕進度,簡簡單單地用文字呈現案件結果,既沒有呈現對黑惡勢力的審判,也沒有給萬海這樣被冤枉的普通人好的結局。

《以法之名》怎麼從“劇王”變成“爛尾注水劇”?導演還甩鍋了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海報

從故事開篇來看,導演當然是有能力講好故事的,但用精雕細琢的開頭吸引觀眾後,做到一半就“擺爛”了。

本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劇王”,最後成了糊弄觀眾的“爛尾注水劇”。

如果導演只是這樣表面的反省,下一部劇還是先別見了。

(圖片源於劇方)



來源:潮新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去世,留下2個未解謎團 - 天天要聞

楊少華去世,留下2個未解謎團

2025年7月9日,一年中最熱的盛夏季節,94歲的楊少華老爺子走了。網上熱議提到最多的橋段是,當天上午他冒着酷暑參加一個飯店的剪綵儀式,下午身體出現不適搶救無效去世。雖然這一點遭到網友吐槽,可在實際生活中,能有幾個人敢說自己的晚年比得過老爺
張譯《以法之名》結局爛尾,演員到底有沒有“免死金牌”? - 天天要聞

張譯《以法之名》結局爛尾,演員到底有沒有“免死金牌”?

《以法之名》終於大結局,憋屈到最後一秒。查到最後洪亮發現全家都是狼,萬海也死得莫名其妙,還因為爛尾上了熱搜。導演發微博承認不足,說演員選擇失誤正在反省中,這是在說誰呢?劇爛尾編劇導演鍋更大,但剛開播時張譯演的檢察官就不是所有人買賬,有觀眾說張譯怎麼又來查案,有點膩了。《狂飆》才播出2年,按理說“安欣...
同樣演“紈絝子弟”,把章煜奇與吳剛兒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同樣演“紈絝子弟”,把章煜奇與吳剛兒子放在一起,差距就出來了

掃黑劇中的“紈絝子弟”,向來是塊難啃的骨頭。演得太浮,像貼了層“囂張”的標籤,演得太沉,又失了那份不諳世事的驕縱。可偏偏有人能把這類角色,演得像是從舊時光里走出來的“真少爺”。當然,也有人用力過猛,成為全劇晃眼的“假靶子”。《以法之名》的章煜奇與《狂飆》中吳剛的兒子,分別演繹出不同的效果。把兩人放在...
《以法之名》大結局,欠喬振興一個追悼會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大結局,欠喬振興一個追悼會

《以法之名》最後四集拍得太倉促了,結局戛然而止。最後一幕,功過相抵的洪亮繼續留在十一部任職,也終於被其他同事認可,這讓他受寵若驚。可是最後不僅沒看到犯人落網後接受審判的樣子,很多人很多事也都欠一個交代。
尷尬!特朗普再現“雷人雷語” - 天天要聞

尷尬!特朗普再現“雷人雷語”

當地時間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待了來自加蓬、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的非洲五國領導人。 但是在頻繁表示對非洲大陸興趣的同時,特朗普的種種舉動卻又在時刻展現他對非洲的“漠視”。 據多家外媒報道,在9日會晤開始前,特朗普致歡迎辭。隨後,他請毛里塔尼亞總統加茲瓦尼發言,並稱後者為“傑出...
62歲歌手黃安回應“退圈出家”:雖不是真的,也有那個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遺言清點遺產 - 天天要聞

62歲歌手黃安回應“退圈出家”:雖不是真的,也有那個意思;曾2次病危,交代遺言清點遺產

近日,歌手黃安發文回應“全面退出娛樂圈並出家”傳聞,他說雖然不是真的,“但也有那個意思”,並坦言自己已經不再關注娛樂圈、不在意自己歌曲的排名等情況。此前黃安稱自己過去30年來曾兩度面臨病危,更談到死後的安排。去年,黃安通過微博曬出了多張醫院診斷報告,並發文表示:“這是我每天要吃的‘解藥’,吃了不會痊癒...
連續2天逆跌,票房會破3.5億!陳思誠還追不上,國產片靠姜文救場 - 天天要聞

連續2天逆跌,票房會破3.5億!陳思誠還追不上,國產片靠姜文救場

沒想到《侏羅紀世界重生》也救不了暑期檔。7月10號內地電影市場異常冷清,全市場只有《侏羅紀世界重生》和《惡意》日票房破千萬,這種情況下姜文的《你行你上》正如片名一樣有種,直接提檔到7月18號首映。或許會給暑期檔帶來驚喜。連續2天逆跌,破3.5億?陳思誠還追不上,好萊塢的暑期檔冠軍穩了!截止7月10號23點,內地電...
新疆偶遇森林北,穿着簡單身材很好,本人又瘦又美!汪峰有眼光 - 天天要聞

新疆偶遇森林北,穿着簡單身材很好,本人又瘦又美!汪峰有眼光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知悉。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近日,有網友在新疆偶遇了汪峰女友“森林北”。這位一向低調的女子,穿着簡約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