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施壓哈佛大學,隨意亂扣罪名

2025年05月27日18:20:19 娛樂 3609

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國土安全部長諾姆直接發函稱哈佛"與華勾結",要求立即生效。

哈佛這邊直接炸鍋,一邊罵美政府"非法報復",一邊緊急安撫上千名可能被遣返的國際生。中國外交部也下場回應,直指美國把教育政治化"自毀形象"。

特朗普施壓哈佛大學,隨意亂扣罪名 - 天天要聞

這事兒表面看是特朗普和哈佛的私人恩怨,實則是美國文化戰爭燒到教育界的標誌性事件。特朗普咬住哈佛不放,根本原因是這所"自由派大本營"拒絕在招生政策上接受政府監管。要知道哈佛162個諾獎得主的金字招牌,在特朗普眼裡成了"覺醒意識形態溫床"的罪證。

更諷刺的是,他任命的國土安全部長諾姆,直接把中國留學生當成了政治籌碼——哈佛國際生里每五個就有一個中國人,這刀明顯衝著"中國滲透論"的劇本來的。

但特朗普團隊算錯了兩筆賬。

第一,哈佛25%的學生是國際生,光學費每年就貢獻數億美元,這等於直接掐斷頂級名校的現金流。

第二,聯邦法官懷特已經緊急叫停全國範圍內的國際生驅逐令,司法系統顯然不買賬。更打臉的是,連哈佛教授協會都跳出來罵這是"赤裸裸的威權主義",可見學術圈的反感有多強烈。

特朗普施壓哈佛大學,隨意亂扣罪名 - 天天要聞

中國學生和學者成了最慘的夾心層。那個叫莫爾登的奧地利學生說得多實在:"選哈佛是我最大榮幸,但現在美國教育的吸引力正在消失。"

這話背後是歐洲高校偷着樂——牛津劍橋的招生官估計正忙着收簡歷呢。美國大學協會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留學生簽證拒簽率飆升40%,現在連哈佛都被開刀,誰還敢賭上百萬學費冒險?

深層看,這是美國政治極化吞噬教育自主權的危險信號。特朗普要的哪是什麼"反猶調查",根本是要高校跪着唱忠誠。但哈佛硬剛的底氣在於:常春藤的百年聲譽是靠學術獨立撐起來的,今天妥協了監管,明天就得按紅脖子價值觀招生。看看諾姆聲明裡那些"暴力""中共協調"的帽子,和麥卡錫時代有區別嗎?

特朗普施壓哈佛大學,隨意亂扣罪名 - 天天要聞

財務傷口可能比想象中更難癒合。哈佛捐贈基金雖富可敵國,但國際生特別是中國生源是活水。現在21歲學生都懂"要申請牛津保底",這種信任崩塌可不是換總統就能修復的。更魔幻的是,同一周美國政府剛用"模糊法律"取消幾千份反戰學生簽證,這套組合拳擺明要清洗高校的"不聽話基因"。

法律戰才是真正看點。哈佛律師團可不是吃素的,當年就打贏過移民禁令官司。這次法官懷特裁決里那句"造成嚴重生活混亂",已經暗示政府越權。但特朗普若鐵了心要殺雞儆猴,可能祭出更狠的行政令——畢竟大選前需要"打擊精英"的戲碼。

這場鬧劇最諷刺的,是親手拆掉美國教育金字招牌的,居然是喊着"讓美國再偉大"的人。當政治獵巫蔓延到實驗室和圖書館,諾獎得主們恐怕要重新思考:下一個162年,是留在劍橋市還是去劍橋大學?至於中國留學生,倒是該謝謝特朗普提前敲警鐘——連哈佛文憑都成政治籌碼時,真正的學歷貶值才剛開始。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水餃皇后》破多項紀錄,票房超《蛟龍行動》,狂賺5300萬 - 天天要聞

《水餃皇后》破多項紀錄,票房超《蛟龍行動》,狂賺5300萬

沒想到吧,今年春節檔之後,票房表現最出色的電影,竟然是由馬麗主演的《水餃皇后》。《水餃皇后》是一部根據臧健和女士真實事件所改編的人物傳記劇情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來自山東青島的臧健和女士帶着兩個年幼的女兒,在尋親途中被迫停留香港。為了生存,她嘗盡人間甘苦,最終選擇在灣仔碼頭賣起水餃,開啟了一段傳奇...
趙麗穎在人間首播口碑背後的深度剖析 - 天天要聞

趙麗穎在人間首播口碑背後的深度剖析

當趙麗穎攜新劇《在人間》亮相熒幕,觀眾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首播之後,該劇口碑迅速發酵,在社交媒體和影視評論圈引發了廣泛熱議,這背後蘊含著諸多值得探究的因素。首先,趙麗穎的精湛演技無疑是該劇口碑良好的重要基石。在《在人間》中,她再次展現了對角
幾分鐘生成一檔播客?這AI實習生會不會太誇張了 - 天天要聞

幾分鐘生成一檔播客?這AI實習生會不會太誇張了

如果說,2025年開年的行業爆點,是由DeepSeek帶來的深度思考模式。那麼今年年初這股通用AI Agent(智能體)浪潮,則與MCP(模型上下文協議)一起,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各家廠商着重去思考、發掘和推廣的關鍵。就這段時間,字節出品的 Agent 產品「扣子空間」開啟了開放測試。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終於不用排隊,也不用折騰邀請...
罕見!馬斯克公開與特朗普唱反調 - 天天要聞

罕見!馬斯克公開與特朗普唱反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美媒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企業家馬斯克公開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面減稅和削減開支法案表示擔憂。他在當天發布的一段視頻中表示,他認為該法案將會增加美國的預算赤字,並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