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節目上,一場“認親”現場讓無數觀眾淚目。
主持人幾次詢問,一名女嘉賓卻始終帶着禮貌微笑,卻語氣堅決地拒絕與親生父母相認。
這名女孩叫肖晶晶,舞台上她親生父母泣不成聲,聲稱“這孩子是我們親生的”。
母親一度情緒崩潰,想要衝上去抱住她,可肖晶晶只是冷淡回應:
“我姓肖,我叫肖晶晶,我的父母是肖崇陽和祈春蘭。”
一句話像刀子一般,斬斷了舞台上的血緣牽掛,也割裂了無數人對“親情”的既有認知。
為什麼一個孩子如此拒絕血濃於水的親生父母?為什麼一個成年人會執意只認養育自己的人?
落腳真相背後,這是一個愛與選擇的真實故事。
01 一場相遇
1987年,湖北孝感冬夜寒風刺骨。
一名女嬰被人遺棄在醫院外的花壇邊,身上只裹着一條單薄的舊毯,凍得臉色青紫奄奄一息。
這正是後來站在舞台上的肖晶晶。
她的親生父母,在連生三個女兒之後仍不死心,第四個還是女孩索性就將她遺棄。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我們家太窮,只能養一個兒子。”
就在那一晚,剛從醫院做完檢查的肖崇陽和祈春蘭夫妻,聽到了嬰兒虛弱的哭聲。
兩人抱起這個命懸一線的小生命時,他們即將做出一個徹底改變命運的決定——收養她。
夫妻二人本就無法生育,此時見到這名可憐的棄嬰,便決定傾盡所有,做她真正的父母。
於是,女嬰有了新的名字——肖晶晶,意為明亮璀璨、命運重啟。
那時候的肖家並不富裕,肖崇陽是個退伍轉業兵,在孝感棉紡廠上班收入不高。
妻子祈春蘭身體不好,常年吃藥,一家人的日子緊巴巴。
但從抱起肖晶晶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把她當成了“命根子”。
祁春蘭不能哺乳,只能給孩子買奶粉,那時候奶粉價格不低,一罐要花掉半個月的生活費。
但夫妻倆咬牙堅持,不讓女兒受一點委屈,鄰里曾勸他們喂米糊省錢,可祁春蘭說:
“別人孩子吃啥,我晶晶也吃啥,不能差。”
哪怕是再小的糖果,哪怕是冬天一件像樣的衣服,只要孩子想要,他們都會竭盡所能。
後來肖晶晶逐漸長大,但體質一直不好,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夫妻倆幾乎跑遍了孝感醫院。
每次看病回來,肖崇陽就加班送煤氣、拉板車,一肩挑起家裡全部開銷。
祁春蘭說:“我們沒給她富貴,但一定要給她健康和未來。”
02 拒絕認親
懂事的肖晶晶,沒辜負養父母的一片心血。
從小學開始,她就是老師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年年拿獎狀,張貼滿了整面牆。
進入初中她學習更努力,可就在這時,祁春蘭的病情急劇惡化,常年卧床不起。
眼看自己時日無多,祁春蘭做了一個艱難決定——親口告訴晶晶她的身世。
“你不是我親生的,是我和你爸爸在醫院撿回來的。”
聽到真相,十四歲的肖晶晶只是沉默,然後抱着母親放聲大哭:
“媽媽,不管你是不是生我的,你都是我最親最親的人!”
“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你們,媽媽你不能丟下我……”
那一夜,肖晶晶泣不成聲,而祁春蘭在女兒懷中安詳離世,此後肖崇陽帶着肖晶晶相依為命。
她更加拚命讀書,2005年考入華中農業大學。
大學四年,她靠兼職和獎學金解決所有學費和生活費,還把攢下的錢寄回家給父親治病。
在快要畢業之時,肖晶晶被保送研究生,後來又獲得赴加拿大名校讀博的機會。
養父含辛茹苦地將她拉扯大,如今她終於出人頭地,父女倆成為街坊鄰居口中的“奇蹟”。
也是在這時,親生父母找上了門:“孩子,我們是你親生父母呀……”
眼前的兩位中年人聲淚俱下,說自己當年是“被逼無奈”,如今只是想“團聚團聚”。
可當他們提出“願意拿出50萬給養父做補償,只求相認”時,肖晶晶瞬間明白:
他們來的不是情,是算計。
她拒絕了認親請求,說:“我姓肖,跟你們沒有關係。我的父親叫肖崇陽,我沒有其他父母。”
03 寫在最後
2015年,節目組偷偷安排,肖晶晶的親生父母登台,想上演一場“催淚認親”。
她上台時一臉茫然,直到看到那兩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主持人一句:“他們終究是你的父母”,她淡淡一笑回答:“我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他們姓肖。”
當時全場安靜,這出乎常人意料。
親生父母跪地痛哭,主持人試圖勸和,觀眾也面露同情,但肖晶晶始終不為所動。
她說:“他們棄我於寒風中,是肖家把我抱回人間,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落腳今天的肖晶晶,事業有成生活安穩。
她始終陪在養父身邊,直到2018年老人病逝,親手為其操辦後事,送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至於那對親生父母,再未見過。
血緣,是我們來到人間的起點,但愛與付出,才是我們成為人的根本。
養育是日日夜夜的守護,是甘願為你付出一生的心血。
生你一時愛你一世,前者靠生理,後者靠真心,有些東西,哪怕你花五百萬都買不回來。
因為真正的父母,不是那個給你生命的人,而是那個願意用命護你周全的人!